賴清河
一、發(fā)揮美術鑒賞輻射功能的作用
美術鑒賞是審美教育具體實施的核心課程,審美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人格修養(yǎng)得以完美結合,形成良好人文素質。人文素質教育是通過優(yōu)秀的人文文化來實現(xiàn)的,優(yōu)秀的人文文化則是在歷史長河中不斷積累、提煉和升華而逐漸形成的,它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藝術家掌握了創(chuàng)造藝術符號的本領,把無形的內在情感變成了可供人感知、觀賞的實體,而優(yōu)秀的人文文化則對武裝學生頭腦、陶冶學生身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它可以直接或間接地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yǎng)學生對世界、對民族、對社會、對人生的理性認識,增強學生進取的精神力量,這對于民族凝聚力與向心力的形成、提升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美術鑒賞的多元性課程特點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具有其它學科所無法替代的作用,美術教師要充分利用美術鑒賞這個平臺,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美術課對學生人文素質與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作用。
二、重視美術鑒賞的外延拓展,不斷充實自己
美術鑒賞的外延知識是不斷拓展的,現(xiàn)代美術不僅僅指傳統(tǒng)意義上的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和建筑藝術,還在于其表現(xiàn)風格更加多元,表現(xiàn)形式更加多樣,表現(xiàn)手法更加新穎,表現(xiàn)題材更加廣泛,有些甚至還涉及到高科技的領域。這就給美術教師在知識層面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位美術教師都應在美術教育的領域中不斷進取,促使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更加精深、淵博。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充電,不斷地進取提升,才有可能把所教學科的知識教好、教活。美術鑒賞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教育,知識覆蓋面廣,包含繪畫、雕塑、工藝、建筑、民間美術、園林藝術、電腦美術等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不單單是美術學科方面的知識,同時也涉及其它學科的知識。例如:鑒賞青銅器,教師就要講授相關的化學知識;鑒賞中國山水畫,教師就必須讓學生了解中國的儒、釋、道家文化。這就對美術教師的學科知識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試想:如果一位美術教師沒有掌握其它學科的相關知識,怎么能引領學生在美術鑒賞的海洋里遨游呢?
美術教師大都在美術專業(yè)知識和常規(guī)教學方面勝任自如,但在人文知識方面往往顯得力不從心。新課標明確提出:高中美術課程要使學生“理解美術文化,形成人文素養(yǎng)”。美術教師不僅要有突出的專業(yè)技能,而且還要有豐富的人文知識及其它交叉學科的知識。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首先就要有一桶水。美術教師不僅要關注“美術”自身,還要關注其它發(fā)展相關領域的新趨勢、新現(xiàn)象、新成果。美術教師只有在更加開闊的視野下充實自己、豐富自己、完善自己,才能在三尺講臺上更加揮灑自如、應對如流。
三、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習興趣
《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教學中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xiàn)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
首先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與學生平等地走進課堂,相信學生,相信他們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創(chuàng)新的能力。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敢于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探究鑒賞的機會讓給學生,讓學生充分體驗自己探究學習的過程愉悅。在實施美術鑒賞教學中,教師要落實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要給學生提供一個發(fā)揮自己特長的空間,讓他們在參與的過程中主動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大膽展示自我,他們便會在合作學習中互相激勵、互相啟發(fā)、互相探究,進而收到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
其次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過:“我以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睕]有興奮的情緒怎么激勵人?怎么喚醒沉睡的人?教師要在課堂上通過一切手段讓學生領會美術鑒賞課的樂趣。只有讓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才能使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中來,才能完成美育課程所要達到的目標。
此外,如何挖掘本土美術特色、利用學生身邊顯性的本土美術案例來充實教材,如潮汕民居、客家民居,潮州木刻、潮州楓溪瓷、色彩的民俗運用等等,這也有利于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掌握多媒體技術,有機整合資源
《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電影、錄像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毙聲r代發(fā)展的步伐呼喚教師具備多方面的教學技術,美術教師如能熟練掌握、運用、制作多媒體課件,憑借多媒體進行美術鑒賞教學,便可以將美術與音樂、電影有機地聯(lián)系起來,進而圖文并茂、聲色俱全地展現(xiàn)美術鑒賞的內容,使抽象的問題形象化、靜態(tài)的問題動態(tài)化、理性的問題感性化,大大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提高美術鑒賞的教學魅力。如鑒賞張擇端的風俗畫《清明上河圖》,我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將一幅真實描繪汴梁工商業(yè)繁榮景象的畫卷感性地呈現(xiàn)給學生:鱗次櫛比街頭景象、各類商店與茶肆酒樓、穿行其間的各種交通車輛、肩挑叫賣的小販……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置身畫中,真切領略了畫家的寫實技巧及表現(xiàn)手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同時,教師必須夠熟練地整合網(wǎng)絡資源。網(wǎng)絡上有關鑒賞知識的學習內容極為豐富,其鑒賞作品的分類、闡述往往更明晰、更全面、更深刻,也往往是書本內容所不能比擬的。教師還可以與學生一起在網(wǎng)上查找相關知識,讓學生覺得其樂融融、其學融融。由此可見,通過多媒體教學平臺的展示,學生對各種美術作品的學習更具感性化、更加深入化,有效地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總之,美術教師必須時刻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自覺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yǎng),與時俱進轉變教學觀念,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學能力,適時引領學生在藝術的海洋里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欣賞美,熏陶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磨煉學生的進取精神,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為培養(yǎng)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合格人才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