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宇佳
近年來,隨著漢語熱的持續(xù)升溫,我國的對外漢語教育事業(yè)也在蓬勃發(fā)展。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國際交往的日益廣泛,世界各國對漢語學習的需求急劇增長。為加快漢語走向世界的速度,使中國語言文化影響力得到明顯提升,從2004年開始,我國在借鑒英、法、德、西等國推廣本民族語言經(jīng)驗的基礎上,探索在海外設立以教授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為宗旨的非營利性教育機構“孔子學院”。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球140個國家(地區(qū))建立512所孔子學院和1073個孔子課堂。
為了讓漢語言可以得到推廣、使中國文化廣泛傳播,時世界人民增進對漢語言和中國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對外漢語教師也不斷嘗試使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手段。有的教師利用課堂進行游戲和競賽活動激發(fā)同學們學習的激情,鍛煉學生團隊合作能力;有的教師利用多媒體,使同學們可以更加直觀的了解中國文化;有的教師利用外國流行歌曲對中國人二語學習的影響探究中國流行歌曲對于對外漢語教學的影響,本文重點探討了流行歌曲對對外漢語教學的輔助作用。
當前對外漢語教學的方法中規(guī)中矩,教學內(nèi)容和所學專業(yè)過于貼近,有的課堂教學延續(xù)了中國式的教學方法,這就造成了部分外國學生對漢語的學習產(chǎn)生厭倦和抵觸心理,厭倦和抵觸心里是學習一門語言最大的障礙。這種障礙就在一定程度上給對外漢語教師增加了很多困難和問題,困難和問題如果長時間得不到解決,就會影響對外漢語教師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進而影響教學進度。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引入流行歌曲,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們在學習漢語時充滿激情,同時,流行歌曲的加入創(chuàng)新了對外漢語課堂教育,提升了總體教育教學質(zhì)量和水平。
中國創(chuàng)新對外漢語教學課堂有利于漢語言和中國文化的傳播和發(fā)展,進一步提高國家綜合實力。因此,如何創(chuàng)新對外漢語教學,采用什么樣的教育教學手段進行對外漢語教學顯得尤為重要。流行歌曲對外漢語教學的輔助作用不僅僅體現(xiàn)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也影響著對外漢語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在對外漢語教學課堂上引入流行歌曲,并將其作為一種良好的輔助手段,使對外漢語課堂取得了創(chuàng)新性的進步,使對外漢語教學理念得到了豐富和發(fā)展,掙脫了傳統(tǒng)中國式教學的束縛,在對外漢語課堂上注入了流行元素,激發(fā)了外國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對外漢語教學不一定緊緊貼合專業(yè)知識,筆者認為應該強化其普適性和流行性,更加符合生活實際,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因此,對外漢語言教育教學必須重視流行歌曲的引用和加入,積極打造快樂的對外漢語教學課堂。
1 流行歌曲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可行性
音樂、繪畫、肢體語言是世界上不分國界傳遞信息和情感的表達方式,不會因為不同地區(qū)、不同種族和不同的國家而出現(xiàn)表達交流的障礙。因此運用流行音樂和歌曲來進行對外漢語的教學有其一定的可行性。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諾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绷餍幸魳分阅軕糜趯ν鉂h語課堂中,與中國流行音樂的特點息息相關。中國流行音樂的特點是:(1)傳統(tǒng)意味濃厚的旋律配以詩情畫意的歌詞境界。(2)古典元素:傳統(tǒng)的意象手法、憂郁感傷的優(yōu)雅情調(diào)、詩意的畫面,營造出一種美輪美奐的古典美。(3)戲曲元素:京劇和流行音樂這在以前完全不沾邊,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旋律,京劇和流行音樂碰出了火花,從陶喆的《Susan說》到王力宏的《在梅邊》,再到陳升的《北京一夜》,最近幾年流行音樂大玩京劇民族風,將京劇元素引入到流行音樂中。同時中國流行歌曲中的歌詞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也貼近生活,能在傳唱度高的環(huán)境下潛移默化的進行漢語的學習和運用。中國的流行歌曲中有中國風的成分在里面,而外國的漢語學習者對中國風的歌曲也非常感興趣,這也迎合了學習者們的興趣和口味,更能吸引學習者主動的進行漢語的學習。中國的流行歌曲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有著眾多優(yōu)勢,而該如何將這些優(yōu)勢運用到對外漢語的教學中去才是至關重要的部分。
將中文流行歌曲引入對外漢語教學課堂是一種十分行之有效的對外漢語教學方法。中國流行歌曲有助于引起學生興趣,使課堂教學手段多樣化,增加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在學習中,老師不僅僅是歌曲的講解人和主導者,而是和學生共同欣賞,共同學習中國歌曲的的同行者,同行者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使彼此接受和學習,提升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融洽程度。除此之外,中文流行歌曲可以用節(jié)奏和旋律刺激外國學生的感官,刺激他們學習漢語的興趣,從一定程度上可以發(fā)揮很好的輔助作用。
2 中國流行歌曲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應用的理論基礎
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時,總是喜歡利用美劇、英劇或者是英文歌曲來進行學習,因為感興趣的對話和音樂片段更能夠激發(fā)中國學生對于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更容易進入學生的潛意識,成為生活中對話的一部分。同樣道理,外國學生在學習漢語的時候,如果老師能在適合的場合給他們相同的刺激,也能產(chǎn)生相同的結(jié)果。
中國流行音樂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的理論基礎是視聽法。視聽法的語言學理論基礎建立在結(jié)構主義語言學的理論之上。視聽法強調(diào)聽說優(yōu)先于讀寫,口語領先原則,口語是第一位的,書面上第二位的。視聽法也根據(jù)結(jié)構主義語言學理論制定出最低口語詞匯量和最基本的句型,在具體教學中也讓學習者掌握語音、節(jié)奏、句子,反復練習,熟能生巧。視聽法的心理學基礎源自于心理學關于感覺、知覺的論述:知覺是不同感覺相互聯(lián)系而綜合的結(jié)果。視聽法將圖像和聲音結(jié)合起來,充分調(diào)動潛在的聽覺感知能力,利用情景教學使學生整體感知語言,在課堂上進行反復練習和反復刺激,使學生在特定的場景做出特定的反應,符合人類學習和記憶的原理,由此可以產(chǎn)生較好的效果。
視聽法的基本原則是培養(yǎng)聽、說、讀、寫言語習慣外語教學,并將語言與情景相結(jié)合,充分利用試聽手段,以圖像和圖片等實物為輔助,使學生們在語言技能的訓練中有控制地使用常用詞匯和結(jié)構。
3 對外漢語教學中中國流行歌曲的選擇原則
將中國流行歌曲引入對外漢語教學中去,并不是簡簡單單將中國的歌曲在課堂或者課下播放,然后讓學生們盲目跟唱,而是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有目的地選擇合適的中國歌曲進行教學活動,本文介紹了幾種不同的選擇原則:
3.1 通俗性原則
選擇適合對外漢語教學的首要原則是歌曲要具有通俗性。通俗性是指通俗易懂、輕松活潑、易于流傳、擁有廣大聽眾。選擇一種大眾都可以接受,并且朗朗上口的歌曲是音樂教學法的關鍵。老師應該精心選取合適的歌曲作為教學素材,選取的中文歌曲應該是簡單易懂,生僻字詞少,常用字詞多,句子短且重復率高,復現(xiàn)詞匯和語法,最好押韻,易于學習記憶漢語歌詞。例如很多對外漢語課堂中老師都會選擇《北京歡迎你》這首歌進行課下播放,很多外國學生就會主動記下旋律和歌詞,然后進行學習和翻唱,由此可以體現(xiàn)通俗性對歌曲選擇的重要性。
3.2 難度適宜原則
目前有一些歌曲中的歌詞的運用不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有些歌曲為了追求歌詞的押韻,詞句的工整和旋律的統(tǒng)一,而忽略了詞句本身應該有的語法規(guī)范,這樣也對教師選擇歌曲時候造成一定的困擾。
同時,有一些歌手在唱歌的時候發(fā)音不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音規(guī)范,受到一些方言的影響,同時,香港,臺灣地區(qū)音樂在內(nèi)地的發(fā)展也在逐漸擴大規(guī)模,而港臺一些歌手在發(fā)音咬字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在聽到這類歌曲內(nèi)容的時候,一些歌詞會讓學生產(chǎn)生迷惑,而教師應大力引導學生學習普通話的發(fā)音,在出現(xiàn)錯誤時候及時作出糾正。
首先,要通過判斷學生的漢語水平,有針對性的選擇難度適宜的歌曲,可以參考克拉申假說中的“i+1輸入假說”,“i”代表著習得者現(xiàn)有的語言水平,而“i+1”則代表稍微高出目前的水平。不同級別的學生所能夠獨立掌握的詞匯和語法不同而且非常有限,如果所選擇的歌曲中的歌詞詞匯以及語法點過于晦澀難懂,例如選擇的歌曲方言色彩比較重或者是選擇字句理解起來很難的歌曲,勢必會造成不好的結(jié)果,這樣就會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一定的壓力,讓學習者有畏難心理而阻礙漢語的學習。所以在歌曲的選擇上,知識點要與學生的漢語水平相一致或略高于學生的漢語水平來輔助教學。
3.3 適宜文化選擇原則
在中文歌曲的選擇上,文化因素必不可少,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我們在選擇中文歌曲時,不應該只把眼光放在大眾流行的歌曲榜單上,而是要從眾多優(yōu)美動聽又時尚的中文歌曲中再挑選出富有文化內(nèi)涵,內(nèi)容積極向上的歌曲。
同時,在歌曲的選擇中要注意回避選擇有宗教,政治色彩的歌曲,不同國家的政治文化體制不同,不同民族的人們的宗教信仰也不同,所以,在選擇歌曲的過程中,要避免有這種可能存在爭議性的歌曲出現(xiàn),以免引起政治,價值觀,文化等多方面的沖突。因此選擇具有適宜文化因素的中文歌曲也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關鍵一步。
3.4 年齡與音樂相配合原則
同時,要考慮到教學對象的年齡這一重要因素,如果教學對象是小學的學生,則選擇一些具有趣味性并且節(jié)奏感很強的兒歌和歌謠,最好可以搭配動作,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學習漢語;如果教學對象是年輕人,那么就可以選擇大眾流行歌曲進行教學,這不僅可以激發(fā)他們學習漢語的興趣,而且符合他們的心理特點和年齡;如果教學對象是年齡稍長一點的學生,則要選擇一些詞曲悠揚,節(jié)奏優(yōu)美的歌曲進行教學。
4 中文歌曲的應用方法
大多數(shù)的學生在進行中文歌曲的教學時都遵循著“歌曲欣賞——歌詞解釋——歌曲教唱——學生練唱”的步驟。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當結(jié)合教學的內(nèi)容和學生自身的水平靈活應用,并創(chuàng)造性的予以發(fā)展。
4.1 歌曲欣賞
在進行中文歌曲教學之前,要讓學生整體地欣賞一下歌曲,使學生對歌曲有一個大概的印象,為后續(xù)的教學活動打下基礎。
4.2 歌詞解釋
接下來,就是將歌詞分發(fā)到每個學生手里,逐句進行詞匯和語法的分析,在此階段,要注意復習和拓展,但是不宜過深過難,過深過難都會讓學生產(chǎn)生畏難心理,從而造成音樂教學的失敗。
4.3 歌曲教唱
歌詞解釋過后,要進行歌曲的教唱,主要采用口頭教學或者是循環(huán)播放歌曲的方式,在此階段,老師要注意發(fā)音準確,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的糾音。
4.4 學生練唱
歌曲教授歌曲完畢,學生們及時的練唱可以鞏固記憶,避免遺忘。教室也可以在接下來的課程中有意識的讓同學們進行演唱,使歌曲教學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更好地發(fā)揮輔助作用。
中國流行音樂類型多樣,形式多變,具有濃厚的文化內(nèi)涵,是對外漢語教學的必要輔助手段。但是其不能作為對外漢語教學的主要手段,而且在應用方面也存在一定問題和不足之處。
首先,并不是每一個人對于歌曲都有著天生的喜愛之情,對于一些本身對歌唱不感興趣或自身唱歌技能欠佳的學生來說,通過學習中文歌曲來學習漢語不能算是一個好的方法,如果強制性的要求這樣的學生用流行歌曲學習漢語,會造成他們對于漢語的畏難情緒甚至會產(chǎn)生反感。所以將流行歌曲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運用這種教學方法并不具有普遍性,只可適當用于輔助性教學。其次,老師利用流行歌曲進行教學,有時并不能與課本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這樣就會造成本末倒置,流行歌曲要在教學中與課本呼應,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漢語,但是這就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老師的備課量,在國外進行授課的老師可能操作性不高。因此,流行歌曲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只能起到輔助作用。
總而言之,流行歌曲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輔助作用還需要廣大對外漢語教師進行大量的實踐和調(diào)研,進行改進和提升,在未來,會有更多的對外漢語教學人才利用流行歌曲進行自己的教學活動。
(作者單位:河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