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兆鵬
愛是美德的種子,愛是理解的別名。只有懂得愛才會欣賞愛,理解愛。這是兒童接受道德教育的心理基礎(chǔ)。教師,這社會上崇高的職業(yè),在教育的殿堂里,用生命燃起了愛之火,跳動著愛、傳遞著愛、訴說著愛,照亮了一代代莘莘學子的心靈,也照亮了人們一雙雙崇敬傾慕的眼睛。如今的我深深地體會到:愛是教師最美麗的語言。現(xiàn)在班里學生以獨生子女居多,由于獨生子女的家庭中沒有兄弟姐妹,每個家長都把全部的精力和財力投入到孩子身上,吃、穿、用都盡最大能力滿足孩子。這就容易使獨生子女養(yǎng)成不會關(guān)心他人,不愿主動幫助別人,一切獨占的自私心理和不良習慣。因此,播種學生的愛心塑造美好的心靈就顯得特別重要。
一、播種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在孩子的眼里,萬物皆有靈。靚麗的花朵和茂盛的綠草、可愛的小動物都是大自然的饋贈。通過組織學生春游、秋游,參觀學校的花園等活動,播種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如小濤同學原本十分貪玩,對學習不感興趣、馬虎應付。自從開展這個活動以來,把班級花圃交由他來負責照顧。小濤天天都關(guān)注著花圃里那綠色植物的變化,留心澆水細心照顧,從而對花圃維護產(chǎn)生了強烈的情感,把花圃維護得枝繁葉茂。而后情感也從關(guān)注植物轉(zhuǎn)變到關(guān)注學習,期末成績比以前進步了許多。在活動中通過讓學生去收集有關(guān)動物、植物的圖片及資料、照顧好班級花圃,從而豐富了課外知識,學會了保護小動物,發(fā)現(xiàn)了大自然的美妙,培養(yǎng)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不僅是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播種,也是愛心的生根。
二、播種一顆感恩的心
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tǒng)美德,而在這文明的社會里,新一代的少年兒童似乎把這些全都淡忘,全都忽視了。勞累一天的父母回到家,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有些甚至把父母當作仆人、奴隸來使喚。父母親為了他們時刻操勞,成為過他們的啟蒙老師,成為過他們的避風巷,也成為過他們遮風避雨的大翅膀。
因此孩子對父母也要會表達愛、給予愛。除了平時在校提醒孩子要謹尊父母教誨,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外。還要通過電話、校訊通與家長交流“家庭教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等話題。同時關(guān)注與父母相關(guān)的特殊節(jié)日。例如以“感恩節(jié)”為契機,要求孩子對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以此培養(yǎng)孩子關(guān)愛父母、感恩父母。陳靖嫻同學給母親端來一盆水,為母親洗腳;林思雅同學幫家長洗衣服;張浩明同學給爸爸按摩等。類似這樣的例子數(shù)不勝數(shù)??吹皆俱裸露暮⒆佑腥绱诵⑴e,懂得感恩,家長分外感動,紛紛寫下自己的感受,拉近了和孩子間的距離。
除了教感恩父母,還要教育孩子感恩老師。讓學生學會尊敬老師,除了基本的禮儀之道外,我們在班級管理上,還要適當給學生安排力所能及的任務,特別是多給性格顯內(nèi)向不主動或服務意識不強的學生分配任務機會。引導他們學會感恩,樹立不辜負師長期望而勤奮好學的精神。
三、播種助人為樂、樂于奉獻的情懷
人和人有了互相溝通,互相交流,互相幫助,就能構(gòu)成一個和諧社會。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有愛心。在我們的周圍,有許多和我們一樣的人,生活在一樣的藍天下,但由于種種原因無法走進課堂,無法擁有幸福美麗的童年,他們無法享受陽光的溫暖。
在四年級時,我在班里設(shè)立了一本《愛心接力本》,鼓勵學生積極幫助周圍的人,然后把事跡記入《愛心接力本》。做好事最多的人可以評為“愛心天使”,從而讓孩子從幫助中體驗成就感。到了五年級,我就讓學生制作《愛心存折》,把幫助他人的事存進存折里。慢慢地,班級逐漸形成了良好的互助班風。同時,班級學生也積極參與各種愛心捐贈活動以及公益慰問活動。在今年的“學習雷鋒月”,還組織學生到敬老院給那些孤苦的老人打掃衛(wèi)生、講故事、聊天,培養(yǎng)學生尊重老人的優(yōu)良品質(zhì)。
通過這些活動,增進了學生關(guān)心他人、助人為樂、樂于奉獻的情懷,更懂得珍惜當下的幸福。
四、播種善心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引導學生從小擁有善心、樹立善念、實踐善行來實現(xiàn)人格的優(yōu)化與完善,從而積善成德,養(yǎng)成高尚的思想品質(zhì)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做到“一個學校教育一批學生,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的社會效應,達到全社會參與,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形成“人人崇善、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社會道德新風尚,推動全民道德水平的崇尚。
利用征文、講故事、演講比賽等“日行一善”主題班會,引導學生從小樹立善念、擁有善心、實踐善行來實現(xiàn)人格的優(yōu)化與完善,培養(yǎng)和教育學生向善、從善、行善的心理品質(zhì),培養(yǎng)學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自然、善待社會。從而使學生懂得善在校園、善在家庭、善在社會,知善的人會心胸開闊,會擁有健康,會長壽多福,會帶給父母、子女、親人福分。行善就是與人方便、與自然禮待、與社會和諧。行善也可以是改掉自身存在的缺點,修正錯誤,即一善改千惡。一句話,凡是一切真、善、美的意識和行為都屬于“行善”通過實施“日行一善” 教育實踐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習善、行善的快樂,逐步實現(xiàn)由“日行一善” 到“時時行善”,最終實現(xiàn)“善行一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愛,是一種永恒的旋律。 冰心老人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段話:愛在左,情在右,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得穿花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揮,不覺得悲涼!“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教育之不能沒有愛,猶如池塘之不能沒有水,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只要我們獻出一片愛心,鐵石也會變成金。愿愛心是我們心中的一顆種子,它能茁壯出愛的綠蔭,不僅美麗自己,更蔭澤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