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是實效性差,缺少魅力,其深層原因是教師的德育觀念陳舊,缺乏道德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要構建充滿活力和魅力的德育,就必須以愛為前提,進行德育創(chuàng)新,巧抓愛的機遇,巧用愛的力量,巧用愛的藝術,將德育引入新的境界,真正發(fā)揮德育養(yǎng)德的育人功效。
關鍵詞:機遇;力量;藝術
能力很重要,可有一樣東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
身體不好是廢品,思想不好是毒品。
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學歷。
加強德育建設,輕撥愛的心弦,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給孩子一滴雨露,他就能還你一片陽光。
當前,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是實效性差,缺少魅力,德育很難打動學生的心靈,不少學生對德育表示厭倦,其深層原因是教師的德育觀念陳舊,缺乏道德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要構建充滿活力和魅力的德育,就必須進行德育創(chuàng)新,將德育引入新的境界。我在思考,在探索,怎樣讓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發(fā)展軌道上,真正發(fā)揮德育養(yǎng)德的育人功效?下面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 愛的機遇:讓德育走進學生心靈
現(xiàn)在,人們的思想已駛入了現(xiàn)代化的快車道。小學生耳聞目染,其思想認識也慢慢復雜起來。如不能及時的、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勢必會造成一些不良影響。我的做法是:巧抓愛的機遇,充分利用“節(jié)日慶典、晨會、校班(隊)會、國旗下講話、宣傳欄、黑板報、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時機地加強對小學生的思想教育。讓學生在實踐中,把道德認知自覺地轉化為道德行為。例如:在“母親節(jié)”到來之際,我們在學生中開展了“感恩教育”。有的學生為父母制作了一張生日賀卡,有的學生為父母洗一件衣服,有的學生為父母做一頓可口的飯菜等等。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了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孩子們在實踐活動中,提高了思想認識,凈化了自己的心靈。
加強小學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細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充滿愛心,與時俱進,精心策劃,不斷地用生動的、貼近生活的實例來充實它。讓愛走進小學生的心靈,才能真正發(fā)揮“德育養(yǎng)德”的育人功效。
二、 愛的力量:讓德育走進學生心靈
教師要善于針對學生的生活實際生成新的德育內容。積極探索靈活多變的教育方法,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接受能力和現(xiàn)實生活狀況,然后巧用愛的力量幫助學生確定可行的發(fā)展目標,尋找行之有效的自我完善的辦法。例如:我班有個學生羅X。他上課不專心聽講,要么搞小動作,要么影響別人學習,提不起一點學習的興趣;下課追逐打鬧,喜歡動手動腳;作業(yè)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書寫相當潦草……每天都有學生向我告狀。于是,我找他談話,希望他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yè),知錯就改,爭取進步,爭取做一個他人喜歡、父母喜歡、老師喜歡的好孩子。他開始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后來口頭上答應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無長進,真是“承認錯誤,堅決不改”。由于他的這種表現(xiàn),我曾經(jīng)和他的媽媽聊過孩子的狀況,不過他媽媽也對孩子無可奈何,甚至已經(jīng)放棄了孩子。聽到他的媽媽這么說,我也灰心了。算了吧,或許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是有一件事讓我改變了對孩子的看法,在我校體育課上,他參加了跳繩比賽,在最后筋疲力盡的時候,聽到同學們?yōu)樗佑偷穆曇魰r,他沒有放棄,咬著牙努力堅持。當時的一幕讓我看到了這個孩子身上也有可愛之處,他也是一個熱愛集體、積極向上的孩子。我不能放棄這個孩子,我要對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慢慢轉變,成為一個人人喜愛的孩子!
三、 愛的藝術:讓德育走進學生心靈
教育學生免不了批評,但不少老師對批評又拿捏不準,往往使批評成了學生與你對立的理由,最終把師生關系弄僵。那么,如何在批評學生時做到既保全學生的自尊心,又讓他們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意見,又凈化他們的靈魂呢?這確實不是靠簡單粗暴的方法可以奏效的,我覺得教師批評學生時,要巧用愛的藝術,要注意這幾點:
(一) 批評學生要分場合
學生犯了錯誤,如果老師馬上大聲呵斥,動輒全班批評,全校點名批評,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會抬不起頭來,有的學生干脆破罐子破摔。因此在批評學生時,不要當著學生的同學、家人的面,最好是私底下談。比如我班上的一個男同學成績下降很厲害,我沒有全班點名批評,而是和他促膝談心,尋找他成績下降的原因,后來,男孩告訴我他家里發(fā)生一些變故,同時他愧疚地哭了,向我保證要用心讀書??梢姡u的場合是很重要的。
(二) 因人擇時,靈活采用有效教育
對于自卑和自暴自棄的學生,不要采取一味打擊的批評方式,宜采用暗示、表揚反襯的方式提個醒;對于自尊心強和自高自大的同學,在他上課不認真時,可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一些難度大的問題,讓他看到自己的不足,虛心學習;對于“吃軟不吃硬”和倔強的同學,老師心平氣和地與他溝通,不要和他“頂?!保粚τ凇俺杂膊怀攒洝焙蛻卸璧耐瑢W,就不能姑息和過分的寬容。
總之,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時代新人,老師要以愛為前提,學校德育應以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為教育目標,積極探索和創(chuàng)新德育工作新方法。加強道德教育,完善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用現(xiàn)代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手段去培養(yǎng)新時代學生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2]李鎮(zhèn)西.做最好的老師[M].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
[3]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M].漓江出版社,1993.
作者簡介:
余嵐,一級教師,四川省瀘州市,古藺縣古藺鎮(zhèn)第四學區(qū)石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