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班會課是學校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做為班級活動的主要形式,很有必要經常開展。文化課是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而班會課則是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的運用方法以及做人的道理。
一、班會課的分類
班會課的具體形式多種多樣,根據(jù)功能和形式的差異分為普通班會課、主題班會課和常態(tài)班會課。普通班會課也稱傳統(tǒng)班會課,主要是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說教。其特點具有強制性和單向性。如果長時間進行說教,老師疲憊、學生乏味,甚至把學生推到自己的對立面,就失去了開展班會課的意義。主題班會課是一種統(tǒng)籌和間歇進行的品德教育課型。是根據(jù)不同學段學生的生理、心理、行為,開展的具有共同性、階段性和系統(tǒng)性的專題式品德教育活動。課程由班主任按照學校各學部政教處的統(tǒng)一規(guī)劃主題內容靈活開展實施。常態(tài)班會課是一種不間斷的持續(xù)進行的品德教育課型,是班主任跟蹤學生成長過程,開展及時性、針對性、有實效的品德教育活動。它為學生提供了自主管理、自我評價和自我教育的平臺,也為班主任提供了國家學生日常行為表現(xiàn)進行以 “故事法”為主要方法引領價值取向的陣地。
二、在班會課中的具體實踐活動
1.分小組及座位安排
在從教第四年的秋天,我第一次當班主任遇到了這樣的情況:班級總人數(shù)38人,就有20人不會漢語。第一節(jié)班會課上需解決的問題是怎樣幫助20名孩子擺脫困境。經過孩子們討論得出:進行一幫一的結對子活動,會漢語的孩子帶不會漢語的孩子,兩個孩子成為同桌。第二次當班主任時,遇到的問題是成績較差的孩子完全沒有學習的動力。孩子們在班會課上討論得出:一幫一的幫扶,優(yōu)生幫助差生,中等生互幫,兩個孩子成為同桌。第三次當班主任時,遇到的新問題是內向的孩子較多。孩子們在班會課上討論得出:外向的和內向的孩子互動,六個孩子為同桌,采用餐桌式的座位。三次的實踐活動經過一年的努力孩子們進步明顯,這是孩子們團結協(xié)作能力的提升,是集體智慧的體現(xiàn)。
2.教學生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
班會課時組織孩子們學習《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資料或《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宣傳片,后者視覺效果好更受學生喜愛。學習之后是具體落實,每當班會課時由班委及學科帶頭人總結近期存在問題,老師適當?shù)脑u價,正確的給予肯定。如有違紀時,引導孩子們參照《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指出不符合之處,并提出建議幫違紀的孩子改正。由此可以鼓勵孩子們大膽發(fā)言,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增強孩子們在同齡人中的存在感。
3.班會課也是一堂道德教育課
道德教育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習慣?,F(xiàn)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是非不分,不懂禮義廉恥,其實就是缺乏道德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我們干預不了,但學校教育方面,班會課進行道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班會課上我采用“故事法”、勵志的文章,視頻(包括愛國、感恩、法制、安全等),選故事和視頻時要注意生活化,因為生活是鮮活的,孩子們感興趣。通過敘事素材,可以 “看到”主人翁的經歷、體驗,如何處理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問題或矛盾。由此進行比照,在反思中體味教育內涵,重構自身經驗。
三、班會課的重要性
班會課是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班主任之所以應當經常組織開展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班會活動,就在于班會課是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其重要性有以下幾方面:1.班會課有助于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的提。從班會課的教育意義上講,主要是使學生通過班會課明確、統(tǒng)一、強化對某個問題的認識。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和產生積極的教育影響。2.班會課是實現(xiàn)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一節(jié)完整的班會課,從設計到實施都要發(fā)動學生去參與,這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組織能力、活動能力能夠極大地發(fā)揮,體現(xiàn)出主體的能動性。自我要求、自我完善、自我進取的精神就會不斷增強,這樣就能達到自我教育的效果。3.班會課能促進班級集體的建設。首先,班會課可以產生凝聚力,起到促進班級學生團結的作用。在活動中,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能得到增強,會形成很強的向心力和向上的意識,這又是增強班級團結的動力;其次,班會活動可以起到改變集體面貌的作用;第三,班會課對建設班級集體的作用還表現(xiàn)在師生關系上。班會是形成師生間不斷建立親密關系的一種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