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漢廷
小組合作學習是同學之間的一種互助合作共贏的活動,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并且以小組的總體成績來評價和獎勵。小組合作學習是響應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發(fā)展的理念,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在學習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形成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學習中,學生才是主體,小組合作學習就是極大的發(fā)揮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課堂中給學生留足了時間和空間,以此達到教與學的統(tǒng)一和教為學服務的目的,從而優(yōu)化教學和學習過程。
一、科學地安排合作學習小組
科學地安排合作學習小組是成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茖W組合學習小組非常重要,可以保證課堂教學順利有效地進行,至少不會出現(xiàn)攪亂課堂的情況。小組成員的組成一般遵循“組內異質,組組同質的原則,即全班學生按照成績、能力傾向、個性特征等分為若干個小組,這樣既可以增加小組合作成員的多樣性,同時又可以增加合作學習小組間的競爭性。每組五六人,每人都有分工。如由誰組織、誰作記錄、誰承擔小組發(fā)言的任務、小組成員發(fā)言時其他同學干什么等等??傊?,小組成員必須明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承擔的任務,明白各自該為小組做什么,但角色可以適當輪換,這樣給小組成員有機會擔任不同的角色,為學生創(chuàng)造多種嘗試的機會,以此來增強合作者的合作意識和責任感。同時,小組各成員應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形成一個有戰(zhàn)斗力的群體,確保每一次探索研究的質量。
二、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合作的時空
課堂教學活動不僅是一種認知過程,更是師生、生生之間的交往過程,教師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識的促進者、引導者;學生不是知識的接受者、復制者,而是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創(chuàng)造者。教師和學生之間不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的對象性的主客體關系,而是一種主體間的意義關系。師生之間的交往應具有民主、平等的特征,通過交流與合作達成共識。此外,學生之間也應展開充分的交流,通過各種觀點的重組、碰撞,超越書本信息,拓展個體的視野。從這個意義上講,把合作性學習方式引入課堂教學就不僅要求科學地組織教師的教授活動,還要求科學地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若單單理解為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地位是不夠的、片面的,教師應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育條件和教育環(huán)境,著重給學生提供生動、活潑、自由的發(fā)展空間。要提供看的條件、想的時間、練的空間等。
三、激發(fā)興趣,精心策劃
高中政治課特別需要學習興趣為支撐,才能達到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目標。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政治課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呈現(xiàn)和結束,都需要教師細細斟酌,科學合理恰到好處地去構思設計,在導入、授課、合作、演練、拓展、鞏固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老師的精心設計。老師說什么做什么,怎樣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怎么樣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怎么樣開展合作探究等都需要教師精心的設計和策劃。為了發(fā)揮小組的作用,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教師采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促進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課堂里充滿信心,敢于表現(xiàn)自我,并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的意識。
四、客觀評價,及時引導
對于小組合作學習教學來說,評價起著不可低估的調節(jié)作用。合作學習需要學生積極的參與,而學生的參與不是老師的要求所能完全左右的,高中政治教師通過評價,能把對學生及其行為的認識和情感傾向,自覺或不自覺地傳遞給學生。對于正面評價,開朗外向的學生積極性本來就比較高,過多的表揚反而容易使他們沾沾自喜,自以為是,在學習上走下坡路;對內向的學生,他會認為他的內在價值得到了老師的認可,有了依賴感,學習的成就感得到了滿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了,隨之而來的學習積極性就會漸漸提高;相反,對于負面評價,開朗樂觀的學生能促使他們遵守紀律,改正缺點,反省錯誤,使他們及時面對錯誤汲取經驗,取得更大的成功;但對內向的學生,特別是成績較差的學生,會產生自卑及信心下降等不良后果。因此,教師應該從實際出發(f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學生要因人而異,區(qū)別對待,做到因材施教。
隨著中國進入新時代,培養(yǎng)參與意識和合作精神已成為教育必須承擔的歷史使命,只要我們教師能夠合理分組,選準合作問題并能巧妙引導,小組合作學習必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小組合作學習也會煥發(fā)出新的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