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霞
所謂后進生。即指那些思想品德、知識技能和智力發(fā)展等受障礙性消極因素影響表現(xiàn)在某方面比同一心理發(fā)展階段的學生暫時落后的學生。蘇霍姆林斯基把這類學生稱為“難教兒童”,他們并不是不能教育。而是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精力,用加倍的愛去感化和教育。教師的關(guān)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他們的轉(zhuǎn)變與發(fā)展。作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轉(zhuǎn)化后進生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內(nèi)容。對后進生的轉(zhuǎn)化工作,筆者認為可嘗試從真心贊美、愛心批評、誠心交流幾方面去著手。
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在后進生的身上,也有許多的閃光點。只是被“有色光環(huán)”所掩蓋。無論是優(yōu)等生還是后進生,都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尤其是后進生,他們?yōu)榱艘饎e人的關(guān)注與重視。往往會采取一些與眾不同的表現(xiàn),甚至采取一些極端的方式。作為班主任老師,不要一味的指責與批評,不能戴有色眼鏡看待這些孩子,而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對他們多關(guān)心、多幫助,用自己的言行感化他們。激起他們的自信心和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要對他們正確引導。接近他們,給他們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找回自尊與自信。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音樂圍著凳子轉(zhuǎn)圈,音樂停就搶,看誰搶到凳子就算勝利。然后老師分別問一下?lián)尩降首雍蜎]搶到凳子的同學感覺如何。游戲結(jié)束了。老師大聲宣布:搶到凳子的同學為今天的勝利者,老師獎勵一個小本子給你。這時候我觀察剁勝利者的表情是非常興奮、喜悅的。而失敗者卻非常的沮喪,還有不服輸?shù)?。而此時我又進一步引導學生:“同學們,失敗了沒關(guān)系,不要灰心,下面還有大家表現(xiàn)的機會,我們接著來表演吧?!蔽沂孪染蜏蕚浜昧艘粋€盒子里面放了很多紙條,紙條上面是各種“心情”,先讓學生靜靜地趴在桌子上平息一下情緒,猜猜紙條上都應該有些什么情緒,兩分鐘后讓學生上來抽紙條而且不能給同學們看,開始表演,好,請同學們根據(jù)這位同學的表演來猜猜他表演的心情究竟是哪一種,并說出你是怎么猜出來的。這節(jié)課幾乎都是在游戲、表演中度過的,在玩當中同學們都明白了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要學會懂得關(guān)心他人。別人快樂時我們應該跟他一起高興,別人難過時。要和他一起分擔,并且盡自己的能力來關(guān)心他;這樣的孩子才是一個懂得關(guān)心別人的好孩子。由于這節(jié)課抓住學生喜歡游戲和不服輸。善于動手和動腦的心理特點來進行設(shè)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應該做一個學會關(guān)心他人的人。
每個學生都是由優(yōu)點和缺點組成的,教育也是由贊揚和批評所組成的,后進生并不是不可教,只是教育的難度大一些,他們本身的自信心很脆弱,粗暴的訓斥只能在他們心中埋下一些“我笨”、“我不行”、“我不如其他同學”的種子,使他們更加懷疑自身的價值。有的老師對待后進生總是擺出一副冷面孔,看不起,孤立他們,雖然禁止體罰學生,但是采用了“冷暴力”,罰學生掃地,罵學生“豬腦袋”、“耳朵長來不管用”、“不如上街撿垃圾”等等,對后進生不負責任,夸人其詞地進行全盤否定,批評時往往威脅學生“滾出學?!?、“由家長領(lǐng)回”,致使學生處于一種緊張、自卑,甚至自暴自棄當中,心理學家認為:精神虐待是對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全面摧殘。這樣的教育,只能把孩子往錯誤的方向越推越遠。
批評時怎樣把對學生的“愛”和“氣”同時表達出來呢?這就需要老師學會克制,善用方法,讓學生體會到老師“恨鐵不成鋼”的苦心,用談心的方式,潛移默化地批評學生,不挫傷他們的自尊心,和他們建立感情,給他們溫暖和幫助,經(jīng)常和他們交談,疏通思想,循循誘導,求得師生的相互信任,同時,對于他們所犯的錯誤,也不能遷就,要據(jù)實批評,有了進步才表揚、鼓勵,要讓他們明白自己錯了就應該改正,應該有勇氣承擔責任,只要老師在批評學生時,不忘記表達自己的疼愛之心,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轉(zhuǎn)化后進生的工作中,不能忽略家庭教育的作用。現(xiàn)代家庭的不穩(wěn)定性,對兒童情緒、品行、成績、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會產(chǎn)生巨大的消極影響,這也是后進生產(chǎn)生的根源,曾有人做過這樣的調(diào)查,在100名離異家庭子女的統(tǒng)計數(shù)字中,48%的孩子有自卑心理,40%的孩子性格孤僻,感情脆弱,25%的孩子感情波動起伏不定。這些孩子占了后進生中的絕大部分,對于他們,教師一方面要鼓勵與其他同學接觸,同時教育其他學生不要有歧視心態(tài),使之明白這些孩子不是沒有父母,而是因為某些原因沒有生活在一起,另一方面,與家長聯(lián)系,發(fā)揮紐帶作用,提醒家長控制自己言行,不要走入教育的誤區(qū),要關(guān)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學生的行為往往折射出家長的影子,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往往采用一些不當?shù)姆椒ǎ嗌显幸恍『?,?jīng)常打人,究其原因,家長坦言相告,孩子由于個子矮小,家長怕其受欺負,告訴孩子,不要惹事,但別人如打你,你一定要還手,如此教育,使這個學生成為了“動手不動口”的人。雖然在老師和家長幫助、教育下,逐步地改變自己不好的行為,但其家長教育不當產(chǎn)生的后果。的確是很嚴重的,盡管如此,老師在與家長交談時,沒有指責家長,因為急于求成,難免引起家長反感,無法形成相互之間的信任,在尊重家長的基礎(chǔ)上,耐心誠懇,得到家長的理解。使家庭教育更好的促進學校教育。
教師的職責在于“樹人”,為了有效轉(zhuǎn)化后進生。我們應該守住一條底線:那就是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用真誠的師愛去培養(yǎng)和教育他們。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江帆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