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莉玭
習主席“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钡脑捳Z擲地有聲、鏗鏘有力,讓國人經(jīng)歷了一場精神的考驗和靈魂的洗禮。作為人民之一的教育工作者,我時常思索,我的信仰又是什么?是使命感和責任感,是職業(yè)精神和專業(yè)能力……而這一切的背后都是基于“愛”的發(fā)生,對于幼兒教師來講,愛心、耐心和責任心是一切教育行為的基石。就像臺灣作家張文亮那首散文詩《牽一只蝸牛去散步》所詮釋的那樣。這首詩中彌漫著愛的氣息、幸福的味道,總能帶我走進一個充滿寬容、愛心和支持的美麗世界;總能給我一股溫暖的力量壓制我的煩躁,喚醒我的耐心,平和我的心態(tài);總能讓我心悅誠服,感慨萬千……
詩中寫道:“上帝給我一個任務,讓我?guī)б恢晃伵Hド⒉?,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jīng)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么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目光看著我,彷佛說:‘人家已經(jīng)盡了全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為什么上帝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對于幼兒教師來說,我們就是那個牽著蝸牛散步的人,孩子們就是那只小蝸牛。反思一下我們每天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光,我們也曾在盥洗室、午睡寢室和就餐時不停的催促;我們也曾在玩具滿地扔時不問因果的責備;我們也曾在他們頑劣、哭鬧時嚇唬;我們也曾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抱怨“蝸牛”走得慢;工作、學習、生活的快節(jié)奏,讓我們身心疲憊,很少站在幼兒的角度去觀察世界。然而如果我們自己慢下來,用足夠的耐心和發(fā)現(xiàn)的眼睛去跟隨蝸牛,就會時常發(fā)現(xiàn)他們的美好。他們在盥洗室磨蹭其實是想把手洗的更干凈,是在討論剛剛玩兒過的游戲、聽過的故事;他們把玩具都倒在桌上撒到地上是想分類玩具,是想探索新的玩法;他們哭鬧,與同伴打架是為了吸引老師的關注,因為你常常會忽略或平凡或調(diào)皮的他;他們上課時的悄悄話是在交流上一個問題他沒機會說出的答案……換一種心態(tài),換一個角度,讓自己慢下來,耐心的觀察每個孩子,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帶給你的就是一個又一個驚喜。
《教育是慢的藝術》中說道:“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教育,作為一種慢的藝術,尤其需要合理地對待學生的不足、錯誤;教育,作為一種慢的藝術,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間和時間?!苯逃穆苍S耗掉的時間會更多,因為它需要我們教育者用時間來等待,用時間來觀察。而這個慢下來的過程是彼此的肯定與期待,是共同的成長與提高,也是看到開花卻不一定看到結(jié)果的漫長等待。我們不要期待孩子立馬有脫胎換骨的改變,而是強調(diào)教育的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是做一個靜待花開的智慧老師。
讓我們牽著“蝸?!膘o心慢行吧,只要你肯放手,你就能像詩中的散步人一樣可以聞到花香;可以聽到鳥叫、蟲鳴;可以看到漫天亮麗的星斗。靜心慢行,你會發(fā)現(xiàn)沿途的風景是多么的賞心悅目!靜心慢行,你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孩子是那么的美麗可愛!靜心慢行,用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去溫暖每一個孩子,這無疑也是一個幼兒教師內(nèi)心最質(zhì)樸的信仰!它支撐著孩子們最美好的未來,更期待著點亮中華民族之崛起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