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東輝
長城影視籌劃了兩年的收購北京首映時代文化傳媒有限責任公司計劃9月8日宣告終止。這條消息吸引人眼球的是,首映時代的主要股東是明星夫婦顧長衛(wèi)和蔣雯麗等,持股比例高達87.50%。根據(jù)交易預案,首映時代的估值為12.1億元。如果收購成功,顧長衛(wèi)、蔣雯麗夫婦將從中獲益約10億元,如今他們與巨額財富擦肩而過。
這些年影視明星股市撈金夢碎的不止顧長衛(wèi)、蔣雯麗夫婦。暴風集團曾計劃以10.8億元收購稻草熊影業(yè)60%股權(quán),其中劉詩詩的12%股權(quán)作價超過2億元,而該公司賬面價值僅有3835萬元。暴風集團發(fā)行股份購買資產(chǎn)方案未被放行,劉詩詩與2億財富失之交臂。唐德影視曾宣布擬收購范冰冰旗下的愛美神影視公司51%股權(quán),該公司注冊資本僅為300萬元,估值卻超過7.4億元,輿論嘩然,深交所也發(fā)出關(guān)注函,交易終未成。漢鼎宇佑也曾發(fā)布公告稱,擬收購宇佑傳媒等泛娛樂行業(yè)資產(chǎn),黃磊、何炅及周迅的工作室均持有宇佑傳媒的股份,但宇佑傳媒最終并未出現(xiàn)在漢鼎宇佑的重組方案中。
明星股市撈金有功虧一簣的,但也有成功的。2013年華誼兄弟收購浙江常升影視制作有限公司,該公司由張國立的工作室發(fā)展而來,注冊資本1000萬元。通過復雜的收購方案,華誼兄弟用2.52億元現(xiàn)金買了凈資產(chǎn)僅1000萬元的浙江常升,張國立獲得4000萬元現(xiàn)金和市值2.16億元的華誼兄弟股票。華誼兄弟收購馮小剛的東陽美拉時,該公司成立才2個月,注冊資本500萬元,總資產(chǎn)1.36萬元,負債1.91萬元,所有者權(quán)益-0.55萬元,但該公司70%的股權(quán)估值卻高達10.5億元,馮小剛幾乎是空手套白狼。
不管影視明星股市撈金是成是敗,可以看出他們承擔的風險都不大,因為他們的原始出資額都不大,所謂的敗只不過是與飛來橫財失之交臂,而一旦成功,其初始投資立刻就獲得了十倍乃至百倍的增值,就跟搶錢一樣。唯一成為影視明星滑鐵盧的是樂視影業(yè),樂視網(wǎng)曾于2016年5月6日發(fā)布重大資產(chǎn)重組預案,擬注入樂視影業(yè)。樂視影業(yè)眾星璀璨,張藝謀、郭敬明、鄧超、孫儷、吳林、孫紅雷、李小璐、馮紹峰、黃曉明、蘇芒、劉濤、秦嵐、陳赫、馬蘇、賈乃亮、蘇紅、霍思燕、李晨、倪妮、高曉松、閆虹等以不同方式參股樂視影業(yè),眾星合計投資金額達1.58億元。最終樂視影業(yè)未能重組進入樂視網(wǎng),后來樂視網(wǎng)又一落千丈,因此這筆投資讓這些明星虧損嚴重。
影視明星的股市撈金術(shù)令人眼花繚亂,很多人會產(chǎn)生這樣的疑問,為什么這些巨額財富的得與失會有這么大的偶然性呢?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這些財富的得與失都取決于股市,撈金失敗全都是因為收購失敗,撈金成功全都是因為收購成功。從這個角度看,人們就會看明白,這些財富不是股市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是股市重新分配出來的,所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股市本身不會創(chuàng)造一分錢的財富,為什么影視明星還要打破頭似的往股市中擠呢?因為股市中的財富說穿了就是眾籌,是向廣大股民收割財富。
股民是在二級市場拼投資經(jīng)驗,冒風險,影視明星則是在一級市場拼IP,拼人脈資源,兩者的投資成本差距懸殊,股民天然處于弱勢地位。所有明星撈金成功與失敗的案例,原因都與經(jīng)營層面沒多大關(guān)系。如果不是監(jiān)管政策收緊,那些影視明星可能都已經(jīng)收獲了巨額財富。如果是那樣,股民就遭殃了,因為這些財富不是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是股民投入進去的,明星之所得,正是股民之所失。影視明星已經(jīng)在片酬上獲得了高收益,他們還不滿足,還想到股市中來再收割股民的財富。更有甚者,還有趙薇這樣利用明星效應搞忽悠式重組試圖攫取不義之財?shù)摹?/p>
影視明星搞的那些爛公司一文不值,卻有那么多上市公司心甘情愿花天價來收購,關(guān)鍵是因為上市公司花的也不是自己的錢,都是股民的錢,所以不心疼。如果沒有監(jiān)管部門嚴格把關(guān),現(xiàn)在不知道有多少爛公司已經(jīng)裝進了上市公司,那將給弱不禁風的股市再補上一刀。股民應該感到慶幸,如果不是監(jiān)管政策收緊,現(xiàn)在張三李四王五的賬戶上將會再少掉一塊被影視明星拿走的錢。影視明星還是踏踏實實去賺片酬吧,不要再把眼睛盯著股民口袋里的錢,如果真想來股市賺錢,那就直接到二級市場來,和股民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比拼,這樣的明星股民是會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