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維莉
理想的語文課堂形式應該是師生情感互通,目光熱切交流,教師身體前傾而學生肢體為之迎合的。眼神的碰撞強調了教師對學生課堂上精神世界的關注,拒絕疏離和漠視。教師要充分備課,自信坦蕩 ,與學生的目光接觸貫穿一節(jié)課的始終,這樣才能夠建人文課堂和和諧課堂。
理想的語文課堂形式到底是什么樣的?有人說是師生互動熱鬧非凡的,有人說是氣定神閑有條不紊的,總之,各有各的立足點。筆者以為,理想的語文課堂形式應該是師生情感互通,目光熱切交流,教師身體前傾而學生肢體為之迎合的。具體來說,老師面對著學生,不蔑視,不俯視, 最好平視,若有種熱烈的想擁抱的感覺最好不過。至于眼睛與眼睛的交流,那就更為重要了。因為那是眼神的碰撞,真誠情感的交互。讓我看著你的眼,直面彼此的內心。
“讓我看著你的眼”,強調師生目光接觸的重要性。這是由語文課堂的性質決定的。語文課堂既有審美的味道,又有文學文化的味道,由字到詞又到句,大大小小,語言、情感、思想,哪一樣不需要情緒情感的投入?而情緒情感的投入,又反映在眼睛上,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你不能不時時眼里有光,有火花,并把這種熱情通過眼神傳遞給學生,你還要時時搜索、探尋學生們的眼睛,他們目光游離嗎?專注嗎?內心的火苗被點燃了嗎?他們有疑慮嗎?有困難嗎?卡住了嗎?要充分認識到語文課堂和其他學科的不同,你就不奇怪為什么語文老師一節(jié)課下來那么累的原因了。
“讓我看著你的眼”,實際上強調了教師對學生課堂上精神世界的關注, 創(chuàng)造課堂上師生共同體,師生互補,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要徹底打破教師課堂唱獨角戲或一枝獨秀的尷尬。
筆者執(zhí)教于中學語文課堂16年,最初幾年,目光如炬,極力想洞察一切,控制全局,俯下身,支起耳,直盯著學生的眼,學生由最初的羞澀、回避,到迎著我的目光,自信而又大方,一節(jié)課下來,師生身心愉悅,彼此坦坦蕩蕩,有所得,又彼此精神上得以碰撞,直至融合。而現(xiàn)在,相信很多老師和筆者一樣,一節(jié)課當中,目光渙散,迷離,眼神空洞,不去也不敢與學生眼神交流,眼中無學生,心中更無學生,課堂沒有生機,沒有生命,沒有活的東西,沒有流淌,沒有滋潤。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教師不與學生目光對視,意味著疏離和漠視,甚至是孤立和隔絕,人與人的基本的聯(lián)系沒有建立,這樣的課堂,不要說知識,就是維持一個共同體的最基本的東西都沒有,談何構建?對于初中的孩子,他們稚嫩的心是最需要呵護的,教師不打溫情牌,一副高高在上,或冷如冰霜的臉,或威嚴有加的臉,或客觀公正的臉,再配以沒有溫度的眼睛,遙遠的師生關系由此誕生。教師上課痛苦,學生更痛苦。
從教師備課角度來說,教師不與學生目光對視,意味著備課的極為不充分,不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有些老師唯教參馬首是瞻,不深入研究文本,不研究具體學情,一本教參在手,一混就是十幾年,他認為文本是死的,學生是不變的,唯一變化的就是一屆又一屆學生從他手中流過。這樣的老師形容是不美的,眼睛是飄忽的,內心是干枯的。這樣的教學也是痛苦的。
從教師個人魅力來說,教師不與學生目光對視,意味著教師教學時的不自信,不坦蕩。記得有位名家說過:什么樣的人從事教師職業(yè)最有幸福感?一是童年幸福的人,一是不缺錢的人。童年幸福、不缺錢意味著精神上的極為富足,這不是每個教師都能遇上的好事。那對于大部分教師來說該怎么辦呢?筆者認為,提高職業(yè)的認同感,自豪感至關重要。教書育人是一種職業(yè),但又不是普通的職業(yè)。筆者雖然不認同它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但它與孩子有關,與一個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有關,也與一個民族的文化傳承有關,更加與一個家庭有關,一個孩子撐起一個家庭,是一個家庭的太陽。單就這些,你說,這個職業(yè)它不特殊嗎?雖然近年來,社會上對教師的職業(yè)認同感很低,但每個教師個體要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yè)有正確的認識,不妄自菲薄,不自以為是。
說了很多,具體到底怎樣與學生目光接觸,看著學生的眼睛?這真的是一個值得每個老師思考的問題。
筆者認為,首先,從上課預備鈴響起開始。
伴隨著預備鈴的響起,教師站在門口,目光為之遠遠的觀望。似乎用目光告訴學生,孩子們,我們上課了,你們做好準備了嗎?大家要停止打鬧,安靜下來。此刻可能有學生還沒有進入上課的狀態(tài),那作為教師就發(fā)揮你溫柔的目光威力了,看著他,不要有任何語言和肢體的表示,只需要溫柔的聚焦于他就可以了。接下來,在班長喊“起立”時,學生齊刷刷的向教師行注目禮,這時教師已站在三尺講臺了,面帶微笑,目光環(huán)視,不要只盯著近處的學生,前后左右都照顧到,都掃視到。師生目光的交流意味著一節(jié)課正式拉開帷幕,一段旅程開始了。教師最忌諱上課后對全班的“老師好”熟視無睹,不看學生,或者無意的回避學生的目光。
目光所觸的重點就是課堂教學中了,正如筆者在前文所說的那樣:目光熱切交流,教師身體前傾而學生肢體為之迎合。具體來說,老師面對著學生,不蔑視,不俯視, 最好平視,若有種熱烈的想擁抱的感覺最好不過。再具體一點,你的眼睛追隨著學生的眼睛,你問,他答,答不上來,看著他,鼓勵他,給他能量;答上來,露出或驚異,或驚喜,或贊同,或佩服的神色。你也可以看著他的眼睛,檢驗你教學的成果。孩子們眼神躲閃嗎?胸有成竹嗎?篤定嗎?有疑慮嗎?你應該俯下身,微笑著,看著他,直到看到他們的內心為止。
讓我看著你的眼,讓我走進你的心!
(作者單位:西安市宇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