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
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在本質上是師生關于英語學習信息的交流過程。教師依據教學要求發(fā)出學習信息,學生根據學習要求配合信息交流。課堂教學就是老師和學生在交流英語信息信息。英語教學過程就是英語信息交流的過程。英語教學的信息差就是師生在教學互動和答問中交流雙方所占有不同的信息,即發(fā)送者與接受者在掌握的信息上存在差距。英語教學的信息差,是客觀存在的,如果都相同,那就沒有教學過程的存在。英語教學中的信息差的設置要合理,讓學生有不懂的知識要學,但學生與老師的信息差不能過大。如何在教學中有效設置信息差,是新時代學生主動學習背景下英語教學的新課題。
1. 加強交流縮短英語信息差
教師在教學中通過備課對教學內容有了充分的了解,通過對教學內容的研究,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遠遠高于學生。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學生在上課前通過預習和學習,對教學內容的信息也會有很多的了解,但與老師相比,他們掌握的信息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教學中適當的信息差距,可以引導學生更好探究和學習。但差距太大了,學生的學習就會變得被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會降低。教學中教師發(fā)出的信息與學生對信息的接受,既有統(tǒng)一性,那就是教學要求,但也會有差距性,那就是學生要達到學習要求。由于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有一定的距離,這就會形成學習信息差。英語教學的信息差只有通過師生的交流才能得以消除,以達到一定的教學信息平衡(balance of information)。
2. 教學信息差設置
英語教學主要是通過英語信息連接教學過程。教師發(fā)送信息與學生接受的過程就是教學過程。教學中保持一定教學信息差是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的動力,也是教學的要求與追求。但教師與學生的信息差必須保持一定的可以實現(xiàn)的距離。如果教師的教學信息與學生的接受信息差距太大,學生的努力很難實現(xiàn)平衡,那這個信息差就是無效信息差,那就不能達到學生學習的要求。反之,如果教師的教學信息與學生已知的信息相距太近,或者根本就沒有距離,那學生就失去了學習的要求。英語教學信息差實際就是教師的教學要求與學生學習接受之間的差距。很好的把握信息差,可以更好的加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探究。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Whats the matter的教學中,教師在發(fā)布了人的身體各部分單詞的名稱后,就會要求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信息形成自己的回答信息,能利用教師提供的信息去學會介紹人的健康狀況。由于學生對醫(yī)學知識了解很少,在交流中就會有很大信息差。在教學中,老師就要幫助學生了解健康常識,設置合理的信息差,讓學生可以在教學中很好地用英語進行交流。
英語教學中的學習信息是老師對學生發(fā)出的學習內容,學生可以根據老師發(fā)出的學習信息去思考和學習。英語教學中的教學消息,就是英語的教學情景。學生要學會利用教學情景去分析和認識教學情景,學會利用這些學習信息去形成自己的的語言情景。只有把教師的教學情景轉變成學習者的學習信息,才能讓英語課堂教學充滿生命力。
3. 學生學會主動學習讓英語教學更有效
初中的英語教學過程也是師生相互傳遞信息的過程。在英語課堂上設置有利于師生雙方的信息差,能生成真實交際的英語課堂教學,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接受學習信息,讓英語交流更加順暢自然,更加有意義,還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滿足學生學習英語的欲望,促成英語教學信息渠道的通暢。
3.1 讓學生學會與人融洽交流
英語教學中老師與學生的交流,學生與老師的教學活動是通過信息交流去實現(xiàn)的,英語教學過程就是英語信息的交流過程。師生的學習交流需要有一定的差距,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如果沒有這種信息差,那么信息的接收、處理和傳遞也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變得毫無意義。信息差的存在是雙方相互交流的動力源泉,它能極大地激發(fā)人們的好奇心,滿足人們獲取未知信息的欲望。也只有存在信息差,人們之間的相互交流才會融洽。
3.2 讓學生有效習得英語
英語教學中通過設置合理的“信息差,可以使學習交際雙方在言語交際活動中能平等交流,老師可以有效教學,學生可以更有學習的興趣。具有一定的信息差距,不僅可以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的疲勞感或焦慮心理,而且可以在形式多樣的言語交際活動中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
英語教學中要通過師生教學交流,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學習內容,縮短老師和學生的信息差,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安莉.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情境的有效設置[J].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2011(2).
[2] 陳華英.初中英語書面表達作業(yè)的有效設置[J]. 校園英語, 2016(28): 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