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炒腰花、熘肝尖、火鍋涮豬腦、紅燒肥腸,這些餐桌上的美味,主要原料都是動物的內臟。喜歡吃的人對于這些菜自然是百吃不膩,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卻因為害怕“動物內臟污染物含量高”吃了會中毒等的傳聞對其避之唯恐不及。那到底這內臟能不能吃,或者說怎么吃才安全呢?
五云山療養(yǎng)院膳食營養(yǎng)科的國家二級公共營養(yǎng)師俞衛(wèi)華表示,供我們食用的動物的內臟主要包括肝、腎、心、血、腦、胃等,經常食用的有豬肝、豬肚、牛肚、雞胗、鴨胗等。它們普遍有著不可忽視的營養(yǎng)價值:
1.動物肝臟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如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多種營養(yǎng)素。這些營養(yǎng)素對兒童身體和大腦的健康有益。
2.內臟的蛋白質也是優(yōu)質蛋白來源,肝和肫的蛋白質含量與瘦肉不相上下。還有肝臟中維生素A含量比奶、蛋、肉、魚等食品要多,維生素A可以保護眼睛,維持正常視力,防止眼睛干澀疲勞等。
3.內臟中深紅色的部位都富含“血紅素鐵”,如豬肝、鴨肝就是補血最常用的食物,可調節(jié)和改善造血系統(tǒng)的生理功能。
以上圖為例:牛肝維生素A含量最高,鴨肝鐵含量最高,豬肝鋅含量最高,牛肝蛋白質含量最高。
對于很多人擔心的“吃肝臟會中毒”和“內臟中脂肪、膽固醇含量很高”的這兩種說法,俞衛(wèi)華表示:一般我們在市場里購買的動物內臟都是經過檢驗檢疫的合格產品,只要吃的時候烹調加工方法得當,確保不過量食用,一般來說是不會發(fā)生中毒的。
至于動物內臟脂肪含量高這個說法,一般指的是細膩味美的肥“鵝肝”,這種鵝肝采用“強制進食育肥”養(yǎng)殖方式,肥肝的美味來源于它不正常的高脂肪含量,其體積和重量是鴨鵝正常肝臟的一倍,脂肪含量通常可達10%~30%。但普通正常肝臟的脂肪含量低于5%,比瘦豬肉還要低,健康的腎臟、心臟的脂肪含量也和普通肉類相當。
肝臟是生物體中膽固醇合成的場所,動物內臟中膽固醇含量確實很高,每100克豬腦中膽固醇含量可達2571mg,是豬肉的32倍,豬腎為354mg,是豬肉的4.4倍,豬肝為288mg,是豬肉的3.6倍,而豬心為151mg,比普通豬肉膽固醇含量略高一點。因此對于對防治高脂血癥、膽囊疾病、心血管疾病不利,不宜大量食用。另外內臟普遍嘌呤含量較高,痛風患者要避免食用。
最后向大家介紹烹制內臟菜品的方法:
1.選擇
健康的動物肝臟為紅褐色,光滑,有光澤,質軟且嫩,手指稍用力即可插入切開處,做熟后味道鮮嫩。
2.烹調方法
水龍頭下沖洗10分鐘,然后放在水中浸泡30分鐘,烹調時間不能太短,至少在急火中炒5分鐘,使肝臟呈灰褐色。
3、攝入量及注意事項
攝入量:健康成人一般每月食用2~3次,每次50克左右。食用動物肝臟的時候,應減少動物油、肥肉、奶油、黃油等含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同食,可以與高纖維蔬菜配著吃,如海藻類、芹菜、菠菜、韭菜、白菜等,既可以降低膽固醇的吸收,又能起到營養(yǎng)互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