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敏
[摘 要] 職業(yè)教育改革工作的核心正是要突顯創(chuàng)新性和職業(yè)導向性,不同學科所具備的核心素養(yǎng)也不盡相同。著眼于中職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現(xiàn)狀,進而論述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策略,期望能夠為今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提供一些參考方向。
[關 鍵 詞] 中職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5-0117-01
2014年教育部提出: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對應不同教育階段和不同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策略也各有不同。中職學校學生往往只具備初中學歷,人文素養(yǎng)水平較低,且很多中職學校忽視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特別是歷史學科素養(yǎng)的培育,因而要明確中職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策略,并且將策略融入實際教學中,以提升中職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一、基于歷史學科本質確立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目標與標準
(一)時空觀念
時空觀念作為時間和空間觀念的有機結合,要求我們能夠把握歷史知識的脈絡,只有將史事放到歷史進程的時空框架里面,以空間思維和時序思維來理解歷史事件,才能加強學生的人文情懷。
(二)歷史情懷
歷史情懷實質上是讓學生對我們光輝的五千年中華文明進行揚棄,深究中國博大精深的歷史,以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體現(xiàn)歷史教育功能。歷史情懷既是追求,更是我們的責任。
(三)國際意識
國際意識是讓我們明確自身的主體性,客觀看待我國在世界中的地位,并且能夠以辨證的眼光來看待。
(四)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是我們的有力武器,能夠以批判的觀點來分析事情,同時學會揚棄,吸收對自己有用的知識,改造對自己沒有用的知識。
(五)責任擔當
責任擔當是學生應該明確在社會中各個角色下的責任擔當,自覺以高標準來要求自己。五大核心素養(yǎng)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缺一不可。
二、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案例分析
主題:《大一統(tǒng)于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導入
教學策略:展示電影《神話》海報(主體是主演成龍,背景是長城),設問:海報中的背景是什么,修建于什么時候,有什么象征意義?
教學情況分析:學生見到成龍的形象興奮不已,馬上開始私下討論。有學生回答說長城修建于秦朝,是世界奇跡之一,是從太空上用肉眼能看到的唯一一處人工建筑。筆者正想加以表揚,下面有學生反駁道:“楊利偉說他在太空上看不到長城?!币皇て鹎永?,隨即又有學生說:成龍拍照的地方是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不是秦長城;電影里面的蒙毅是假的,蒙毅是文官不會打仗……筆者原想通過長城象征著大一統(tǒng)、皇權和中央集權導入本課,沒想到出了如此狀況。學生議論不休,簡短的導入變成了對老師的質疑和冗長的討論,情境創(chuàng)設低效無用。
三、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策略分析
(一)主體——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1.以生為本
教師在致力于中職歷史的教學與研究時,應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成功的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保障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
2.講授為輔
教師在教學時,應注意莖干歸整、枝根細分、考點概總、專項提分。在教學中采用系統(tǒng)教學法、模式圖教學法、模塊教學等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如在講“九一八”事變之前,播放《松花江上》;在講抗日民主運動興起和高漲時,齊唱《義勇軍進行曲》;在講“七七事變”時,可播放《怒吼吧,黃河》,以此來升華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保家衛(wèi)國的主題。
(二)主義——創(chuàng)設情景化教學
1.讓抽象知識轉向具體情景
我們應該結合中職歷史課堂教學內容,把廣告巧妙引入歷史課堂進行教學。首先,巧妙地使用歷史情景劇資源,以豐富課程內容。其次,文本導入,這種方法往往以故事來導入。再次,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巧妙引入故事進行歷史教學。講授《勃興的中華文化(二)》這一課時,為了能讓學生理解戰(zhàn)國末年楚國屈原的文學成就和愛國政治活動,感悟其愛國精神,我就以湖南汨羅江玉笥山上屈子祠的楹聯(lián)“哀怨托離騷,生面別開詩賦組。孤忠報楚國,余風波及湘漢人”為例,讓大家感同身受,體會大詩人的愛國情志。
2.轉變教學方式,豐富教學經驗
歷史教學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打好基礎,全面發(fā)展,確保教育的基本質量。我們應注重引導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全面發(fā)展。
(三)主題——加強教師業(yè)務能力培訓
歷史教育的教學改革模式是:教師是教學活動實施的主體,學生是教學的核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好教學的進度,讓學生能動地接受知識,并反饋教學活動。
四、結語
中職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點在于要準確定位中職學生的自身特點和發(fā)展方向,要區(qū)別于高中和高職高等歷史教學,應該著重通過情景教學等多種生動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歷史人文素養(yǎng),而非單純讓其積累歷史知識,著力提升中職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高月新.培養(yǎng)高中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和方法[J].新教育(海南),2016(10).
[2]張春玉.中職學校歷史教育的缺失和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問題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