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背景下,群眾生活水平、質(zhì)量得以顯著提升,對文化生活有著美好向往。文化館聲樂培訓作為群眾學習聲樂知識的重要平臺,培訓內(nèi)容越來越豐富,而且群眾對聲樂也有著新的要求?;诖耍幕^聲樂培訓工作需要結(jié)合群眾的差異性,采用多元化的培訓方式,以切實提升聲樂培訓成果。
【關鍵詞】聲樂;群眾;培訓方法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化館的基本工作內(nèi)容就是公益培訓。聲樂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內(nèi)容,免費聲樂培訓工作的開放性,為群眾追求歌唱夢想、升華演唱水平提供了平臺,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其中。面對不同群眾的聲樂需求,文化館聲樂培訓工作顯得捉襟見肘。因此,如何創(chuàng)新聲樂培訓方法,是文化館研究的重點。
一、構(gòu)建情境教學
首先,文化館聲樂培訓時,應為群眾播放聲樂培訓視頻,透過音視頻傳遞聲樂情感,吸引群眾眼球,為實施聲樂培訓工作夯實基礎。其次,聲樂教師應結(jié)合聲樂內(nèi)容構(gòu)設教學情境,引導群眾分聲部演唱與表演,以使群眾走入情境,體會聲樂的美妙。情境教學中群眾是主體,有著主導位置,可以顯著提升聲樂培訓效率。最后,群眾情景表演時,聲樂教師要予以引導、指導,對群眾聲樂表演中的聲音、肢體動作等要予以指正,使群眾可以全身心參與聲樂表演活動,切實深化聲樂培訓工作成果。[1]以《妹妹你大膽的往前走》歌曲培訓為例,培訓前要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歌曲,讓群眾對歌曲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感受聲樂的魅力,然后組織群眾進行分聲部演唱,同時,進行演唱時可選擇各種聲樂演唱方法,加深群眾對聲樂知識的理解與認知,體會聲樂色彩,從而有效深化聲樂培訓效果。
二、聲樂培訓關注群眾“個性”與“共性”
目前,文化館聲樂培訓工作過于強調(diào)聲樂內(nèi)容、形式,以致于聲樂培訓手段單一化,群眾難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見解?;诖?,聲樂培訓工作要關注群眾的“個性”與“共性”,需要全面、共同培養(yǎng),群眾可結(jié)合自己實際情況發(fā)表關于聲樂的見解、想法,也可個性化表達聲樂作品,進而實現(xiàn)學以致用目標,有效提升聲樂培訓效果。比如,講解民間小調(diào)——遼南民歌時,可以適當?shù)厝谌霒|北二人轉(zhuǎn)。此種教學方式,能體現(xiàn)群眾之間的“個性”與“共性”,而且還能延伸群眾對我國歷史文化的認知面,深挖群眾對聲樂學習的興趣,從而顯著提高聲樂培訓質(zhì)量。
三、實施分組教學
不同群眾的學習基礎、能力等有著差異性,因而聲樂培訓工作實施分組教學,可以通過小組協(xié)作的方式共同學習,彼此之間互幫互助,既能促進聲樂知識的傳遞,也能幫助群眾樹立自信心,培養(yǎng)與發(fā)展群眾的合作能力,深挖群眾的潛在能力,從而有效提升聲樂培訓效率。[2]聲樂分組教學:第一,聲樂教師要結(jié)合群眾的實際情況科學分組,每個小組的綜合學習水平與學生能力要大體處于同一水平。針對不同小組、小組不同成員要安排差異化的聲樂學習內(nèi)容。第二,聲樂教師編排完學習內(nèi)容之后,組織群眾進行聲樂表演,這樣群眾通過表演就能準確地找到適宜自己的位置,進一步了解聲樂知識,從而完成聲樂培訓任務。第三,小組教學結(jié)束后,教師要根據(jù)小組完成情況進行嚴格考核,針對未完成任務的群眾,應該耐心地予以針對性指導。而對于完成任務的小組,則根據(jù)不同群眾的音域特點、音色差異實施個性化指導,以幫助群眾提升聲樂表演質(zhì)量。
四、聲樂培訓側(cè)重“理論”與“實踐”的融合
聲樂發(fā)展歷史悠久,是極具實踐性的一門學科。聲樂培訓“理論”與“實踐”的融合,需要從以下方面實施:第一,聲樂教師應該先講解理論基礎知識,使群眾可以基本了解與把握聲樂知識;第二,講解聲樂基本功,幫助群眾把握聲樂演唱方法。以聲樂呼吸培訓為例,聲樂教師先讓群眾了解呼吸理論基礎知識,然后組織群眾練習呼吸技巧,同時,通過聲樂演唱實踐活動進一步鞏固與深化聲樂演唱本領,從而實現(xiàn)聲樂培訓目標。
五、總結(jié)
文化館聲樂培訓工作能切實提升群眾的藝術(shù)文化水平,還能使群眾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對我國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也有著重大意義?;诖耍幕^聲樂培訓工作必須根據(jù)群眾的實際情況對癥下藥、因材施教,采用個性化、多元化的聲樂培訓方式,切實提升聲樂培訓效果,從而實現(xiàn)文化館聲樂培訓基本目標。
參考文獻
[1]朱騰.關于文化館聲樂培訓法的創(chuàng)新研究[J].大眾文藝,2017(20):2-3.
[2]趙晨宇.基層群眾聲樂輔導探究[J].大眾文藝,2016(08):7.
作者簡介:鄧敦武(1968—),男,漢族,海南省海口市,助理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群眾音樂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