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雪茹
【摘要】音樂劇自誕生以來經歷了100多年的演變和發(fā)展,在這100多年中,音樂劇的改變呈現出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音樂劇發(fā)展的漫漫長河中,《西區(qū)故事》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并在整個音樂劇發(fā)展歷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音樂劇《西區(qū)故事》被稱之為音樂劇史上的經典,劇中的悲劇成分與音樂劇的戲劇性進行了完美的融合,給觀眾以美的享受。鑒于此,本文著重分析研究了音樂劇《西區(qū)故事》的創(chuàng)作背景,并根據音樂的功能和特征進行分析,旨在為音樂劇的發(fā)展獻力。
【關鍵詞】音樂??;《西區(qū)故事》;音樂特征
【中圖分類號】617.2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音樂劇作為全世界音樂愛好者所喜愛和矚目的一種表演形式,經歷了上百年的發(fā)展,不斷推陳出新,在迎合時代發(fā)展以及音樂變革的過程中不斷地豐富自身的內容和戲劇性,并呈現出一種與時俱進的發(fā)展趨勢。美國人對音樂劇的狂熱可謂強烈,且將有關音樂劇的話題滲透到日常的工作生活的交談中。雖然我國關于對音樂劇研究的起步時間較晚,但音樂劇《西區(qū)故事》對我國原創(chuàng)音樂劇的發(fā)展影響極為深遠。
一、音樂劇的基本概念
音樂劇主要是由音樂、戲劇、舞蹈等融合而成的一種表演形式,早期的音樂劇被稱為音樂喜劇,是19世紀末起源于英國的一種音樂題材,主要是由對白和歌唱相結合的一種喜劇形式。帶有幽默情趣和喜劇色彩的音樂劇形式更是深受人們的喜愛。隨著音樂劇的影響逐漸加深,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且收獲了巨大的好評,尤其是在演出較為密集的紐約市百老匯以及英國的倫敦西區(qū)。起初的音樂劇沒有劇本,甚至還包含了馬戲和雜技等元素,直到19世紀30、40年代,音樂劇才逐漸走向了黃金時期.黃金時期的音樂劇更多的是宣揚其樂觀團圓的思想,直到電視興起之前,音樂劇都是占據了美國和英國人們的休閑時間。在20世紀的60年代到70年代,前衛(wèi)劇場的觀念逐漸深入主流作品中,促使音樂劇的因素更加具有包容力,在這一階段更是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狀態(tài)。80年代,音樂劇的創(chuàng)作熱潮又轉向了倫敦,且創(chuàng)作出與美國風格不同的音樂劇風格,這更是說明了音樂劇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二、《西區(qū)故事》的創(chuàng)作背景
《西區(qū)故事》作為音樂劇發(fā)展歷史上的一部經典作品,自1957年在美國上演后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該劇主要描寫了美國紐約西區(qū)的一個涉及到民族糾紛的幫派之間的利益沖突,作為現代版本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西區(qū)故事》中的男女主角是在紐約西區(qū)幫派斗爭中成為了愛情的犧牲品?!段鲄^(qū)故事》一經上演,受到了較為矚目的成績,直至今日,《西區(qū)故事》作為一部經典的音樂劇作品,仍被不少專家學者所研究?!段鲄^(qū)故事》在劇中提出了美國較為且真實存在的一種民間問題,以及青年團伙打架斗毆等相關的社會問題,由于涉及到的問題較為敏感,更是被人津津樂道。與此同時,劇中的男女主人公的基調更是以莎士比亞的悲劇愛情作為整個故事的線索和劇情的烘托,并將藝術和顯示相結合,從而展現出賦有藝術性的音樂作品。
三、音樂的特征與功能分析——以《西區(qū)故事》為例
(一)音樂特點分析
《西區(qū)故事》的音樂創(chuàng)作者是伯恩斯坦,在進行音樂編排的過程中融入了多種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音樂,尤其是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更是將爵士樂、黑人音樂、流行音樂以及現代音樂等多種音樂類別進行融合,并通過多元素的音樂藝術效果呈現出多種音樂活力?!段鲄^(qū)故事》也被稱為音樂劇史上最具有活力的表演。劇中主要描寫了兩個不同民族幫派間的糾紛,為了更好地凸顯出兩個幫派因民族不同而仇恨對方的劇情,伯恩斯坦選用了不同的音樂風格來渲染兩個幫派的年輕團伙,對于當地的美國少年則選擇爵士和布魯斯風格的音樂,對于拉丁美洲移民的青年幫派則選擇極具熱情并充滿動感的拉丁音樂分別進行烘托。通過美國和拉丁美洲具有代表性的音樂風格刻畫不同民族幫派之間的斗爭,更是將這種尖銳的民族問題通過音樂來弱化,給人帶來的藝術體驗并非是戰(zhàn)爭的殘酷和血腥。與此同時,《西區(qū)故事》也直面揭露了當時美國發(fā)展過程中日益突出的移民矛盾。波多黎各作為美國的殖民地,其居民不能享有正常美國公民的政治權,還會受到美國民眾的歧視,這一不平衡性造成了不同民族之間斗爭,也是《西區(qū)故事》的故事背景。
(二)戲劇結構特征
《西區(qū)故事》中的戲劇結構特征便是通過音樂來描繪的,《西區(qū)故事》之所以經典,是因為該作品有著優(yōu)美的音樂和精妙的歌詞,尤其是應用在戲劇結構中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凸顯了整個作品的完整性。由于該劇取決于紐約街頭青年團伙斗毆而造成的悲劇事件,為了弱化這起悲劇事件突出的矛盾因素,并展現音樂的藝術性和融合性,《西區(qū)故事》更是將古典戲劇的精華融入到現代音樂中,對兩個民族幫派之間的斗爭以及男女主人公間的愛刻畫得淋漓盡致,將愛情與戰(zhàn)爭之間進行了良好的過渡,使得整個結構清晰又不突兀。
(三)人物形象塑造
在《西區(qū)故事》音樂劇中對于人物性格的刻畫和描繪也通過不同風格和不同類型的音樂來體現,尤其是對于描繪瑪利亞的音樂更是經典,由于瑪利亞是劇中的女主角,作為兩個幫派中的正面人物,在與瑪利亞哥哥的女友在裁縫店相遇時,伯恩斯坦選擇了《我很美麗》這首歌曲,通過輕松的節(jié)奏和歡快的旋律凸顯女主人公瑪利亞對男主人公一見鐘情的感覺,在劇中的女主人公與同伴進行歡快的舞蹈,采用了幾個滑音和跳音來刻畫,整個音樂旋律都以長笛作為主要樂器,通過輕快的演奏形式凸顯音樂的清新可愛,也暗示了瑪利亞內心單純善良活潑可愛的性格。當瑪利亞遇到托尼時,內心的悸動是無法掩蓋的,瑪利亞純真的形象以及遇到初戀的那種羞澀和美好的感情都通過《我很美麗》這首歌完整地展現在觀眾的面前,當與男主人公托尼相見時,《今夜》《瑪利亞》《在某處》這幾首節(jié)奏歡快動聽的曲目更是多次出現,從而完整地刻畫出音樂與戲劇的融合性和連貫性。為了凸顯出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感情,上述的幾首歌曲僅在兩人相處之間演奏,專屬于兩人的音樂。
(四)戲劇敘事形式
在《西區(qū)故事》中最為經典的一個音樂曲目便是《tonight》,這首歌作為一首五重唱,是整首歌的高潮,也是最為膾炙人口的一個作品。在歌曲的前奏便給人一種緊張的感覺,以此將觀眾的情緒帶入其中。這五重唱中分別有幫派中成員的合唱,急促且堅定的節(jié)奏刻畫了兩人對真正勝利的信念和決心,當托尼出現在歌曲中,整個曲風逐漸變得緩慢且悠長,以此來表達出托尼對心上人的懷念,希望自己可以盡快見到心上人瑪利亞。最后一個完整的五重唱更是將劇情的走向推向了高潮,在演唱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反映出當時自己心理的真實想法,這五個聲部無論是感情還是在旋律上都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和感情。
四、結語
音樂劇經過100多年的發(fā)展已經對當前的音樂劇發(fā)展產生了重大影響,《西區(qū)故事》的上演更是為美國音樂劇的黃金時期注入了新的活力。無論是從音樂的特點還是人物塑造,或是戲劇的敘事都展現出音樂劇的經典?!段鲄^(qū)故事》被稱之為爵士樂音樂劇的巔峰之作,是音樂劇發(fā)展過程中的里程碑,不僅在推動世界音樂劇藝術發(fā)展的過程中打破了層層的束縛,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也為我國今后原創(chuàng)音樂劇的發(fā)展起到了完善和補充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費元洪.音樂劇《西區(qū)故事》——戲劇與音樂分析[D].上海音樂學院,2004.
[2]付磊,賀嘉.敘事性舞蹈在音樂劇《西區(qū)故事》中的功能[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4(04).
[3]劉誠,吳思娘.論伯恩斯坦音樂劇《西區(qū)故事》的音樂藝術特征[J].中國音樂,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