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淼
摘 要:微課程(microlecture)這個術語并不是指為微型教學而開發(fā)的微內容,而是運用建構主義方法化成的、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職高數(shù)學教學的構筑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如何通過某種形式(微課程(microlecture))的教學使得職高學生能夠習得數(shù)學并能夠應用?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問題。
關鍵詞:微課程;數(shù)學教學
一、“微課”的概念和組成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xiàn)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huán)境”。因此,“微課”既有別于傳統(tǒng)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二、“微課”的主要特點
(一)教學時間較短: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
(二)教學內容較少:相對于較寬泛的傳統(tǒng)課堂,“微課”的問題聚集,主題突出,更適合教師的需要。
(三)資源容量較?。簭拇笮∩蟻碚f,“微課”視頻及配套輔助資源的總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視頻格式須是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如rm,wmv,flv等),非常適合于教師的觀摩、評課、反思和研究。
(四)資源組成/結構/構成“情景化”:資源使用方便。
大家知道在傳統(tǒng)授課時一節(jié)課的精華總是圍繞某個知識點或者某個教學點展開,精彩的、高潮的環(huán)節(jié)都是短暫的,瞬間的。學生視覺駐留時間普遍只有5-8分鐘,若時間太長,注意力得不到緩解,很難達到較理想的教學效果。如果換一種思維方式,只將教學重點、難點、考點、疑點等精彩片段錄制下來提供給學生,而且5-8分鐘,50M左右大小的簡短視頻,也方便學生隨時隨地通過網絡下載或點播。能重復使用,利用率高,較好的滿足師生的個性化教學和個性化學習需求。
三、“微課”的作用有哪些
(一)課前預習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新知識所需的銜接知識點設計制作好微課,可以讓學生在課下先看此微課,為新課做好準備。
(二)新課導入
教師根據新課知識點設計新穎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講解做好鋪墊制作此微課。在開始上課后先讓學生看此視頻。
(三)知識理解
教師對本節(jié)重難點做點撥,典型例題引導學生探究規(guī)律。在學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一起看此視頻。
(四)練習鞏固
教師設計好少而精的習題并制作好微課,用于鞏固本節(jié)知識。
(五)小結拓展
引導學生總結本節(jié)重點及規(guī)律,讓學生將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再適當設計一些適應不同層次學生拓展延伸練習。此視頻用于結束本課前放。
(六)微課在學生自主學習中的應用
現(xiàn)在網絡通訊的發(fā)展和微機的普及已經使自主學習成為可能。
“微課程”運用建構主義的方法,將大的知識塊拆分成一個個具有內在邏輯性和系統(tǒng)性的微小知識組塊,通過網絡或移動設備供學習者學習的課程。
在信息技術日益發(fā)達的今天,將微課程有效地應用在數(shù)學教學中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發(fā)展趨勢。
四、如何發(fā)揮“微課”的作用
那么究竟如何讓微課在職高數(shù)學教學中發(fā)揮更好的作用呢?
(一)學生情況分析
對于職業(yè)中學的學生來說,數(shù)學學習還存在著相當多的問題。大部分學生入學成績基本分布在三百分左右,數(shù)學平均成績只有三十分左右。為此,我們急待改革,改革教材教法;學生也期待改革,他們年輕而好奇的心在期待著可能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能改變他們現(xiàn)狀的、任何一點恢復他們自信的改革。
(二)現(xiàn)行教材的分析
現(xiàn)行職高教材采用職高數(shù)學一、二冊教材講基礎模塊,分成10個章節(jié),共130個課時,學生對新教材感到比較新奇,改變了傳統(tǒng)教材偏重系統(tǒng)知識傳授的舊觀念,樹立了注重應用技能的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新觀念;教學內容新穎,題材多樣,有時代氣息,實用性強,穿插了大量的計算機應用內容。
(三)教法分析
將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應用于數(shù)學教學中,可以有效地改善數(shù)學教學的結構與組織形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多媒體課件,能夠呈現(xiàn)事物的時間順序、空間結構和運動過程的特點,簡化學生對事物的認知過程。
五、“微課”存在的局限
將微課程應用于教學中時,也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并不是所有課程都可以通過拆分成許多微小的教學片斷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此外把完整的一部分知識組塊以微小模塊的形式展現(xiàn),可能會影響知識間的銜接;二是微課程的制作與學習都需要一定的計算機技術的支持,并不是所有學生都具有通過網絡進行微課程學習的硬件設施等;三是目前國內微課程主要用于學生課后的個性化學習,微課程學習并不能替代教師的課堂的教學。
參考文獻
[1]陳三明,陶燕紅,謝嘉雯.基于WEB2.0微型視頻課程教學模式的構建[J],2011
[2]李穎,微課高中數(shù)學,2013
[3]喬乃強,高效課堂,2011
[4]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的理論與方法[J].中國大學教學,2005(5)
[5]羅軍輝,微課是什么,2012
[6]羅必新,構建適合學校應用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2013
[7]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fā)展,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