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學習是主動意義建構和社會互動的過程。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創(chuàng)造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從而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收獲知識的同時鍛煉能力。
[關 鍵 詞]建構主義;語文教育;閱讀教學;中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6-0094-01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學習是主動意義建構和社會互動的過程。在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學習中心和主體,教師主要扮演的是組織指導者與幫助促進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經(jīng)驗出發(fā),通過主動合作、探索和發(fā)現(xiàn)知識從而完成對所學的知識的主動建構。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xiàn)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故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遵循以下幾點:
一、教師應在閱讀教學創(chuàng)設良好情境
構建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是通過與他人和環(huán)境的互動進行的。”完善適宜的閱讀教學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閱讀理解作品。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應該結合教學內容和根據(jù)學生實際設置一定的情境。該情境來自生活,貼近學生親身體驗,可以引出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理解課文,促動學生主動生成和積極建構。比如,在講授《故都的秋》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關于秋天動態(tài)美麗景色的錄像畫面來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還可以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秋天的美,把學生帶入秋天的生活表象,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并且引導出學生頭腦中已有的對秋天的想象畫面,從而為學生閱讀后面的文本奠定基礎。又如,在進行《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時,教師可以在導入課文的這一部分,準備一段關于云南歌會的視頻,用聲音與圖像的結合讓學生體會真實云南歌會的氛圍,通過這種方式讓大多數(shù)并沒有去過云南,更沒有接觸過歌會的學生了解背景知識,在他們心中創(chuàng)立一個生動具體的文本環(huán)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主動性,激發(fā)學生進一步了解云南歌會的興趣,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閱讀教學是學生主動探索、師生互動的過程
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十分重視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與學習環(huán)境中的其他成員共同協(xié)商與討論,可以使學生思路更加開闊清晰,從而在學習中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識。教師應在學習中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民主寬容的學習氛圍中主動探索,獨立思考質疑,學生通過這樣的過程才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比如,在進行《六國論》的教學設計時,應該放開手給予學生更多的鍛煉機會。教師可就立意、構思、中心事件等多方面設計相關問題,讓學生通過自己獨立探究以及組內交流的形式尋找問題答案,在講授文章中表現(xiàn)手法、語言風格時可通過與之前所學習的《阿房宮賦》《過秦論》作比較,使學生在分析比較中對文章的藝術手法認識得更加清晰深刻。
三、教師應指導學生掌握正確閱讀方法
葉圣陶說過:“‘教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苯處煈摌嫿ㄗ灾鲗W習課堂,將學習知識的方法傳授給學生。比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可以傳授學生“SQ3R”的閱讀方法,在這種方法中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大致瀏覽每一個章節(jié)的主題、標題以及文章中各種圖片下面評論性的內容,對文章做一個整體的感知了解,接下來讓學生把標題等改成問題,帶著問題繼續(xù)通讀課文,對重點段落、篇首、篇末的關鍵詞尤應注意要搞清其準確意義。整個過程均由學生來完成,老師在講解完閱讀方法后只作為輔助和指導的角色,通過這種方法的鍛煉,可以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發(fā)揮,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學會閱讀,學會學習。
四、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評價學習過程及結果
教師在教學中不應該只局限于學生學習成績的優(yōu)劣,評價內容應該更加豐富,既要觀察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又要觀察學生能力是否得到發(fā)展。評價主體應該多元化,教師、家長、社會共同參與評價,另外教師應鼓勵學生對所學內容與學習過程的自主獨立反思,提高學生的自我調節(jié)監(jiān)督控制能力,增加學生的自主意識。評價方法不應局限于考試卷面,應該增加更多參照評價標準,向形成性評價、促進性評價的方向移動。
教學并非是由教師向學生單向傳遞知識就可以完成的。因此,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創(chuàng)造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民主、寬容的學習氛圍中不斷提高自我分析和評價能力;反思與批判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最后引導學生正確評價學習過程及結果,從而在學習中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秦玉蓮,劉春生.新課標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09.
[2]魏祥遷.淺析建構主義教學觀[J].山東省經(jīng)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
作者簡介:曾晨(1994.8—),女,漢族,廣西南寧人。碩士,華南師范大學,學科教學(語文)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