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是早上七八點鐘的太陽。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希望,更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藝術的傳承者、弘揚者。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為孩子選擇學習樂器,促使他們從小就得到藝術的熏陶。民族樂器是我國音樂文化的組成部分,學習民族樂器能培養(yǎng)孩子民族音樂的素養(yǎng),提升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對他們傳承和弘揚民族器樂文化具有積極的作用。本文就民族樂器對孩子陽光心靈的熏陶進行一些探討。
【關鍵詞】民族樂器;熏陶;孩子;陽光的心靈
【中圖分類號】J632 【文獻標識碼】A
柯達伊教學法強調用母語的民歌作為孩子進行音樂學習的入門教材,從而引導孩子傳承和弘揚民族器樂文化。隨著這種教育理念在我國不斷推廣,各地都在積極探索本地優(yōu)秀的傳統(tǒng)音樂資源走進課堂,熏陶孩子心靈的有效方法。
一、民族樂器走進學生生活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作為展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的特色音樂和藝術魅力、傳承民族情感的民族樂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fā)展史中,勞動人民的審美情趣和他們對美的藝術追求。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樂器教育逐漸開始以歐洲的樂器為主,漸漸忽視了我國傳統(tǒng)的民族樂器教育。很多家長在給孩子選擇學習樂器時,大都是以歐洲樂器中的鋼琴、小提琴為主,特別是鋼琴,在一段時間內,社會上掀起了一陣學習鋼琴的熱潮,很多孩子從小就被父母安排接受系統(tǒng)的鋼琴訓練,然后不??技墶M瑯邮莵喼薨l(fā)展中國家的印度,卻十分重視本國傳統(tǒng)的音樂文化,在印度的音樂教育中,音樂教師往往使用本國的樂器進行伴奏,教授印度的學生學習本國古典音樂的演奏和演唱。讓學生接受本民族系統(tǒng)化的音樂基礎理論知識,學會基本的技能和技巧,改善學生的素質結構,為他們今后傳承和弘揚我國傳統(tǒng)的民族樂器奠定堅實的基礎。教育部2011年下發(fā)的《關于在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實施“體育、藝術2+l項目”的通知》中提出:在義務教育階段,全國的中小學通過學校組織的課內外體育、藝術教育的教學和活動,讓每個學生至少學習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這一通知精神的落實,為民族樂器走進學生生活提供了極好的契機,不僅能熏陶孩子們陽光的心靈,更能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二、學習民族樂器是繼承和弘揚本土文化的重要方式
我國民族樂器歷史悠久,種類繁多。遠在先秦時期,人們就根據(jù)樂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將其分為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大類。發(fā)展至今,我國常見的民族樂器主要分為,弦樂類:以二胡、京胡、馬頭琴為代表;彈撥類:以柳琴、琵琶、古箏、阮為代表;吹管類:以笛子為代表;擊打類:以鑼、鼓、鈸類為代表。其中,廣西特有的民族樂器有:馬骨胡、土胡、彝胡、牛腿琴、七弦琴、葫蘆笙、蜂鼓、比咧、長鼓、銅鼓和獨弦琴幾種,演奏形式包含合奏和獨奏,在壯族、京族、彝族、毛南族、瑤族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很是流行,在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婚喪嫁娶活動中經常用到,在廣西地區(qū)加強孩子們學習這些民族樂器,不僅能熏陶孩子的陽光心靈,提高他們的修養(yǎng),增長他們的見識,更能使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很好地繼承和弘揚,促使本土文化得以更好地發(fā)展。
三、學習民族樂器是培養(yǎng)后備人才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藝術教育在我國的普及、發(fā)展速度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的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藝術特長的時候變得更為理性,開始從提高孩子的修養(yǎng)、增長他們的見識、陶冶他們的情操、培養(yǎng)他們的氣質這些方面進行考慮,而不是忽視孩子的天賦,盲目的跟風學習西洋的樂器,而且,隨著學習西洋樂器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更多的家長也開始傾向讓自己的孩子選擇學習一種民族樂器。尤其近年來,很多民族樂器專家對我國某些民族樂器的外形、音質、音律以及轉調等方面,進行了優(yōu)化和改變,這些民族樂器在形制和藝術表現(xiàn)力方面都獲得了提升。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進步,我國的民族樂器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并在不斷創(chuàng)新中得以迅速發(fā)展。如今,越來越多的音樂院校紛紛開設民族樂器專業(yè),并針對民族樂器創(chuàng)作了很多獨奏曲。越來越多的大學也開始招收學習民族樂器的藝術人才,并且依據(jù)他們水平的高低,給予加分獎勵??梢姡褡鍢菲鞯陌l(fā)展前景越來越廣闊。
四、總結
讓廣西的每一個孩子都熟悉家鄉(xiāng)的樂器,學會家鄉(xiāng)的樂器,為他們營造傳統(tǒng)民族樂器文化的精神家園,熏陶他們的陽光心靈,提高他們的修養(yǎng),增長他們的見識,這才是推廣柯達伊教學法,實現(xiàn)以植根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為母語的音樂教育,體現(xiàn)真正意義和價值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謝琳.民族樂器進中小學課堂芻議[J].樂器,2013(05).
作者簡介:李佶勵(1976—),女,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人,大專學歷,大隊輔導員,小學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