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貝璘
【摘要】傳統(tǒng)外交活動多以政治、經(jīng)濟領域為關注點,而當今世界已進入全球化時代,世界的多極化使得國家間的外交出現(xiàn)了新的方式,各國將關注點逐漸轉向文化領域,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當然也將文化外交納入到整體外交工作中。與其他外交方式不同的是,文化外交更加柔和,傳播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以文化為橋梁,樹立良好的國家形象,加強文化認同,增進各國人民的友誼。中國為樹立的良好的大國形象已經(jīng)進行了多年的文化建設,目前已基本確立。
【關鍵詞】中國民歌;當代文化;外交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在新時期,技術的進步加快了全球化的進程。隨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形象也逐漸被更多的關注,中國正是如此。文化外交與國家形象兩者互相依存、相互促進。一個好的國家形象可以作為一個國家進入國際社會的名片,它是增強軟實力的必要方面,是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文化外交的方式是經(jīng)過兩國間文化交流和理解,宗旨是得到文化認同,塑造國家形象,維護國家利益。同時,一個國家可以依靠和利用良好的國家形象的有效資源,從而創(chuàng)造、保持和增強國家的外部影響力,從而達到國家的戰(zhàn)略目的。
國家形象作為開展文化外交的重要載體,對一個國家的外交文化的發(fā)展有直接的影響,一個擁有良好形象的國家,文化外交會良好地進行;相反,一國國家形象較差,那么文化外交就不能有效進行,國際社會也會對其失去信任,這就是國家形象對文化外交的反作用。
文化是國家的象征,民歌作為我國人民群眾最真實的勞動、生活、情感的結晶,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涵。近年來,在中國舉辦和申辦的國際大型會議越來越多,在此期間所舉辦的大型文藝演出成為展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魅力、樹立國家形象的良好時機,中國開始主動走向世界,充分展示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大國魅力。
音樂是一種心靈的語言,被視為一種可以征服心靈的“秘密武器”,即使跨越國界也可以創(chuàng)造理解和認同,促進全球化。如今,在中國舉辦的大型文藝演出成為中國進行跨文化傳播、塑造國家形象的良好時機。民歌被用于文化外交中,成為了向世界人民傳達中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愛好和平、友好熱情,最有親和力、最立體的方式,目的是為了增強兩國的交流和溝通,可以對政治起到輔助作用。民歌對國際關系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它可以作為一種交流,提升個國家間的文化認同感,加深各國人民之間的交流與理解。
在歷史的漫漫長河中,中國民歌從來沒有中斷過對歷朝歷代文化元素的吸收,所處的地理、政治、經(jīng)濟、文化環(huán)境都影響著民歌的發(fā)展。民歌還是反映人民的歷史、生活與精神的“百科全書”是文化認同、民族認同的紐帶,是我國文化多樣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生動見證。作為音樂的一種不僅能夠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精神,而且可以在文化外交中塑造國家形象。
我國是一個有包容性的國家,有56個民族,也就有56種民歌。這些民間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于人們的生活,以口口相傳的形式。在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里,一個包含著各種文化信息的民歌,是對民間歷史文化內(nèi)涵的理解,也是對民族的興起和衰落的反映。民歌是民族音樂的精髓,是珍貴的民族音樂文化,是民族音樂重要的分支。因此,我國歷來重視對民歌文化的研究。
民歌通過吸收人們生活土壤中的文化元素,形成一個地區(qū)或一個時代的藝術風格和品味。作為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的代表,民歌是滋養(yǎng)當代社會,促進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一種新的血液和持久的力量。民歌的生機源于豐富多彩的真實民族生活,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信息,將豐富的表達和情感融入到民間歌曲的想象中,使其在文化傳播中保持青春活力。民歌的傳播來自于民間文化,并傳承其優(yōu)秀的民間文化,這是從民間歌曲的文化意識到文化自信、自我提升的當代文化價值。
民歌是一種蘊藏了藝術思維的心靈語言,民歌在兩國交往中起到非常特別的作用。當國家之間的關系不友好,音樂外交將會作為一種重要的選擇。將民歌融入到文化外交中,體現(xiàn)了民歌在當代外交中的作用。中國傳統(tǒng)民族音樂的包容與和諧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精華,這種和諧、包容、友好的精神也是我們想給世界各國所展現(xiàn)的大國形象的一部分。通過實現(xiàn)它國對我國文化的追隨和效仿提高國家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使得本國在實施國家對外戰(zhàn)略時他國給予配合、默認和追隨。
在現(xiàn)時代背景下,民歌被賦予了新時期的“民族精神”,民歌在傳承中華文化的同時,在文化外交中也具有獨特價值,民歌也將作為獨特的民族價值與時代精神在中國形象塑造上起到一定影響,成為中國進行跨文化傳播,塑造大國形象的媒介。
參考文獻
[1]周翎,游越.文化外交與國家形象塑造[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