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 吳景貴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類型有機物料施入土壤后,對重金屬Cu和Zn的影響情況,為有機物料在重金屬污染土壤中的應用提供理論支撐。[方法]以室外培養(yǎng)試驗為基礎,用硫酸銅、硫酸鋅溶液澆灌,模擬制備Cu、Zn污染土壤,添加牛糞、菌渣、牧草、樹葉、秸稈物料,研究Cu、Zn總量變化。[結(jié)果]就Cu、Zn總量而言,Zn總量要高于Cu,且禽畜糞便類高于其他類,雞糞處理中 Cu、Zn 總量增幅最大,增幅分別為 22.51%和 47.01%;就不同形態(tài)而言,動物類禽畜糞便對污染土壤Cu、Zn增加效果最顯著,天然有機物料對酸可提取態(tài)和可還原態(tài)Cu有明顯降低作用。[結(jié)論]牛糞有機物料對各形態(tài)Cu、Zn含量均有增加效果,天然類有機物料對Cu的有效態(tài)含量有降低作用。
關鍵詞 有機物料;Cu;Zn;污染土壤
中圖分類號 S18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17-6611(2018)16-0068-03
Abstract [Objective]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organic materials applied to soils on the contents of heavy metals Cu and Zn were studi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terials in heavy metal contaminated soils.[Method]On the basis of outdoor culture experiments, Cu and Zn contaminated soils were prepared by watering with CuSO4 and ZnSO4 solutions.Cu and Zn were also studied by adding cow dung, bacteria residue, grass, leaves and straw materials.[Result]In terms of total amount of Cu and Zn, the total amount of Z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u, and the livestock excrement was higher than other types.The total amount of Cu and Zn in chicken manure increased most greatly, by 22.51% and 47.01% respectively.In terms of morphology, animal manure produced the most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u and Zn in contaminated soils, and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cid extractable and reducible Cu.[Conclusion]Organic material of cow dung increases the contents of Cu and Zn in all forms, while natural organic materials reduces the effective content of Cu.
Key words Organic material;Cu;Zn;Pollution soil
目前,土壤污染,尤其是土壤重金屬污染越來越嚴重[1]。而土壤作為生產(chǎn)過程中最主要的載體,其污染通過食物鏈的富集作用、灰塵吸入等進入人體,直接威脅到人類的健康安全,所以也會越來越受人們重視[2-5]。有關研究表明,重金屬造成的食物污染在很大程度上威脅人類生命安全[6-7]。因此,土壤中重金屬的去除尤為重要,國內(nèi)外學者對此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進展,楊子儀等[8]研究了禽畜糞便對銅的影響,Guo等[9]研究了三氯化鐵螯合劑對重金屬去除及對植物可利用性。而Ouhadi等[10]則研究了冷高嶺土中重金屬的去除方法。筆者結(jié)合當?shù)刂亟饘傥廴緺顩r,對有機物料施入土壤引起土壤Cu、Zn的變化情況進行了深入研究,以期為緩解東北秸稈、糞便等污染,改善土壤污染問題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試驗用土為黑土,取自長春凈月大學城附近,盡力挑選出無耕種痕跡、雜草自然覆蓋的地區(qū),去除雜草后采集0~20 cm的土層。有機物料包括牛糞、菌渣、牧草、樹葉、秸稈,取自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培養(yǎng)場。供試土壤和物料基本理化性質(zhì)見表1。
1.2 試驗設計
在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培養(yǎng)廠進行培養(yǎng)試驗,從2016年開始試驗,共分6個處理,分別為:①空白處理;②牛糞處理;③菌渣處理;④秸稈處理;⑤牧草處理;⑥樹葉處理。每個處理3次重復。每個處理盆裝入15 kg風干土,含水率為17%,所以換算成烘干土重為12.45 kg。在實驗室制備好Cu濃度為1 200 mg/kg、Zn濃度為1 500 mg/kg的溶液,澆灌到裝好盆的供試土壤中,并使土壤完全澆透,該濃度下的Cu和Zn含量為國家三級污染標準的3倍。其后將培養(yǎng)裝置移至搭建的棚室中,避免進入雨雪等外來水分對試驗造成影響。動態(tài)觀測土壤的水分變化情況,及時補充因蒸發(fā)而損失掉的水分。連續(xù)培養(yǎng)90 d后采集試驗土樣,預處理后保存,備用。
1.3 分析測定方法
供試土壤以及供試物料基本理化性質(zhì)采用常規(guī)方法測定[11]。土壤中Cu、Zn 總量采用HF-HClO4-HNO3進行提取,采用A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測定。
Cu、Zn各形態(tài)含量采用Rauret改進的BCR四部提取法[12]進行提取,將重金屬分為酸可提取態(tài)、可還原態(tài)、可氧化態(tài)、殘余態(tài)4種形態(tài)[13],提取液用A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進行測定。
1.4 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Excel 2013和DPS v7.05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及分析。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不同有機物料對污染土壤Cu、Zn總量的影響
有機物料施入土壤后,在其反應作用下Cu、Zn 總量均會發(fā)生不同變化(圖1)。6個不同處理都表現(xiàn)出相同的規(guī)律,即Zn總含量>Cu總含量。其中,牛糞處理Cu、Zn的含量是最多的,而樹葉、秸稈、牧草等草本類物料含量與牛糞相比顯著較低,最后是半分解類(菌渣),空白處理的含量最少。其中,牛糞處理中 Cu、Zn 總量增幅最大,較空白處理分別升高了31.78%、57.21%。樹葉、秸稈、牧草等處理對 Cu、Zn 總量影響呈相似的規(guī)律,半分解類有機物料對 Cu、Zn 總量無明顯增加效果。
2.2 不同有機物料對污染土壤中Cu、Zn形態(tài)含量的影響
2.2.1 不同處理對酸可提取態(tài)Cu、Zn含量的影響。
不同有機物料施用對酸可提取態(tài)Cu、Zn的含量均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圖2)。酸可提取態(tài)Cu、Zn的含量與總含量變化規(guī)律有一定相似之處,二者均以牛糞處理含量表現(xiàn)最高。但酸可提取態(tài)含量只占總量極少一部分。酸可提取態(tài)Cu、Zn之間也存在差異,其中樹葉、牧草、菌渣與空白處理相比Zn的含量無顯著差異,但均與牛糞和秸稈之間存在顯著差異。牛糞與秸稈之間也存在顯著差異。而酸可提取態(tài)Cu則表現(xiàn)為菌渣與牧草之間含量差異不明顯,但菌渣與其他處理之間都存在顯著差異,牧草與其他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
2.2.2 不同有機物料處理可還原態(tài)Cu、Zn含量的影響。
不同處理對可還原態(tài)Cu、Zn含量產(chǎn)生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圖3)。還原態(tài)Zu的含量以秸稈處理為最高,與其他各處理之間差異顯著。牧草處理的含量最低,較秸稈處理低47.62%。牧草與菌渣處理之間Zn含量差異不明顯。Cu含量的變化與Zn的不同,各處理以添加牛糞處理的含量最高,其次是空白處理,秸稈處理較空白含量低,但二者間差異不顯著。牧草處理可還原態(tài)Cu的含量最低,為1.8 mg/kg,較含量最高的牛糞處理低71.88%,較空白處理低67.27%。由此可知,天然有機物料(秸稈、樹葉、牧草)能夠有效降低可還原態(tài)Cu含量。而牛糞則提高了可還原態(tài)Cu含量。
2.2.3 不同有機物料處理可氧化態(tài)Cu、Zn含量的影響。
添加不同物料,引起污染土壤中可氧化態(tài)Cu、Zn含量的差異(圖4)。與前面2種不同形態(tài)的Cu、Zn含量變化不同,可氧化態(tài)Cu的含量以菌渣處理最高,對于Cu,菌渣處理、秸稈處理、牛糞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但菌渣處理與其他各處理之間差異顯著,各處理Cu含量為菌渣>牛糞>秸稈>樹葉>空白>牧草??裳趸瘧B(tài)Zn含量與可氧化態(tài)Cu相似,也是以菌渣處理最高,為7.70 mg/kg,且與其他處理之間差異顯著,其次是牧草處理和牛糞處理,分別為7.30和7.18 mg/kg,二者之間無顯著差異,再次為樹葉和秸稈處理,二者與牛糞、牧草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以空白處理最少,僅為6.30 mg/kg,與其他各處理之間差異顯著。
2.2.4 不同有機物料處理對殘渣態(tài)Cu、Zn含量的影響。
由圖5 可知,殘渣態(tài)Cu、Zn的含量與可氧化態(tài)、還原態(tài)以及酸可提取態(tài)相比要高出很多,占總量非常大的一部分比例。而6個不同處理之間殘渣態(tài)Zn的含量相差不大,除牛糞處理顯著高于其他處理外,其余各處理之間均不存在顯著差異。殘渣態(tài)Cu的含量與Zn不同,各處理中,以秸稈處理Cu的含量最高,與其他處理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其次是牛糞、樹葉和菌渣處理,3個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但與其他處理之間差異顯著,空白處理和牧草處理之間無顯著差異,且以牧草處理含量最低。綜上所述,天然類、禽畜糞便類以及半分解類有機物料之間相互比較,牛糞與天然類(秸稈、樹葉、牧草)物料之間無明顯差異。
3 結(jié)論牛糞對污染土壤Cu、Zn總量有明顯增加作用,而秸稈、牧草、樹葉則降低Cu、Zn總量。
天然有機物料對酸可提取態(tài)和可還原態(tài)Cu有明顯降低作用,而對Zn的作用則無明顯規(guī)律。牧草對不同形態(tài)的Cu、Zn含量都有降低作用。
參考文獻
[1] 候月卿,沈玉君,劉樹慶.我國畜禽糞便重金屬污染現(xiàn)狀及其鈍化措施研究進展[J].中國農(nóng)業(yè)科技導報,2014,16(3):112-118.
[2] 王杕,陳松.我國食品安全突發(fā)事件應急管理體系研究及環(huán)境污染案例分析[J].食品科學,2016,37(5):283-289.
[3] 楊玉,童雄才,王仁才,等.湖南獼猴桃園土壤重金屬含量分析及污染評價[J].農(nóng)業(yè)現(xiàn)代化研究,2017,38(6):1097-1105.
[4] 陳玉鵬,梁東麗,劉中華,等.大棚蔬菜土壤重金屬污染及其控制的研究進展與展望[J].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8,37(1):9-17.
[5] TAN S Y,PRAVEENA S M,ABIDIN E Z,et al.A review of heavy metals in indoor dust and its human healthrisk implications[J].Reviews on environmental health,2016,31(4):447-456.
[6] 張曉文,邵柳逸,連賓.4種太湖水產(chǎn)品體內(nèi)重金屬富集特征及食用安全性評價[J].食品科學,2018,39(2):310-314.
[7] 溫明振.土壤重金屬的污染與治理進展研究[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7,35(9):104-105.
[8] 楊子儀,吳景貴,馮娜娜,等.不同畜禽糞與化肥配施對黑土中Cu有效性的影響及相關因素分析[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15,35(1):294-301.
[9] GUO X F,WEI Z B,WU Q T.Effect of soil washing with only chelators or combining with ferric chloride on soil heavy metal removal and phytoavailability: Field experiments[J].Chemosphere,2016,147:412-419.
[10] OUHADI V R,YONG R N,SHARIATMADARI N,et al.Impact of carbonate on the efficiency of heavy metal removal from kaolinite soil by the electrokinetic soil remediation method[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9,173(1):87-94.
[11] 鮑士旦.土壤農(nóng)化分析[M].3版.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9.
[12] 陳世儉, 胡藹堂.土壤銅形態(tài)及有機物質(zhì)的影響[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 1995,4(4):367-371.
[13] 曹媛媛.不同環(huán)境下水稻土硫和重金屬形態(tài)轉(zhuǎn)化及微生物生態(tài)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