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萍
【摘要】有效課堂是我們始終追求的目標,通俗點說,就是“向40分鐘要質(zhì)量”。向課堂要效率,是我們教師一直關(guān)注并執(zhí)著追求
的目標。就是要學生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nèi)掌握盡可能多的知識和技能。如何打造一個有效的課堂,成為我們探究、努力的方向。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有效課題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金秋九月,迎來新學期,也迎來了一批新的老師,他們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但在聽課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他們課堂效率并不高。如何讓我們的課堂更有效?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改進。
一、教學內(nèi)容要有所取舍
老師上課前要精讀課文, 確定好課文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首先,對所教授的內(nèi)容要有適當取舍。要抓住文章的重點,重點在課文里哪些字、詞、句中能有效體現(xiàn),這是我們老師備課前要思考的,做好內(nèi)容的取舍,一堂課,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不是每一個字、詞,每句話,每個段落都要顧及。其次,我們通過何種形式來抓這些字、詞、句來實現(xiàn)重點的突破,讓學生的思想達到一定的高度,或者引起一定的共鳴。這就在于老師的取舍和選擇了。讀,是用齊讀,還是個別讀,是分角色讀還是引讀、范讀……講解是用直接口述還是運用多媒體或是教具的輔助,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這也在于老師的選擇和取舍。老師只有找到合適的切入點,找準突破口,才能有的放矢,否則老師累,學生茫然。我們要學會拎住“衣服領(lǐng)”,這樣就能輕而易舉地拎起整篇課文。找準切入點,做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善于運用這一規(guī)律去理清全文的來龍去脈。如一位新老師在上《釣魚的啟示》一文時,就從字到詞再到段,每一句話、每一自然段都進行了講解,讓人感覺每樣都沒漏掉,每個方面都講到了,但給人感覺又是每一部分都沒落到實處。重點不明確,難點更是不知道在何方。這樣的課堂,老師教得累,孩子學得更累。有效兩字與它一點兒都不搭界!
二、多媒體內(nèi)容要有所取舍
現(xiàn)在,多媒體教學手段已越來越廣泛地被引入到課堂教學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注入多媒體技術(shù)也已是理所當然的。為了實現(xiàn)我們的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們通過網(wǎng)絡尋找,可是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琳瑯滿目,內(nèi)容更是繁多而雜亂。此時,作為老師的我們要有適當取舍。雷同的、類似的,和文章內(nèi)容有關(guān)系但是關(guān)系不夠密切的,老師要學會放棄。教師要明確多媒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輔助性作用。多媒體只是輔助語文教學的工具,輔助性是它存在的特點和價值。我們應該是通過多媒體的應用,把一些抽象的內(nèi)容形象化,或者是更方便學生對知識的吸取。
這位新老師在《釣魚的啟示》的PPT設(shè)計上,不同類型的詞語反復地讀,卻沒有一定的層次性。整篇文章的段落都出現(xiàn)在PPT上,對重、難點的突破也是絲毫起不到任何作用。這種把整堂課上課的內(nèi)容都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形式,也是值得我們引以為鑒的。
三、朗讀的合理安排
古往今來,以讀為源,讀懂是行之有效的教法,也是閱讀教學中最經(jīng)常最重要的訓練。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知語言知識及規(guī)律,積累豐富語言材料。而每一次讀都要明確其讀的目的。每一次讀解決什么問題,達到什么目的,也就是要注重朗讀指導的層次性、漸進性和規(guī)律性。有位教育專家指出,對于一篇新授課文要把握好4個朗讀層次:認讀讀正確,掃清朗讀的基本障礙;課文讀得流利,感知語言的基本意思;精讀有情感,培養(yǎng)有感情朗讀的能力;熟讀記于心,豐富學生語言積累。
而經(jīng)驗告訴我們,文章初讀,以自由、輕聲讀為好,便于學生自己讀準生字詞。而后可安排帶問題去思考默讀。邊讀邊想,同時尋找自己想要獲得的信息,做到邊讀邊動筆,畫出重點詞句,記下不懂的問題。默讀一定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接下來,深入地理解文章情感,老師則可以安排多種形式的讀,這應該是情感體驗的表現(xiàn)、心靈碰撞的激發(fā)。
四、課堂評價也要合理選擇
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教師經(jīng)常犯的一個錯誤,那就是平時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過于簡單。如“真好”“真棒”,完全的應付式評價,學生感受不到老師給予的鼓勵和贊揚,那這樣的評價就是形同于無。
在聽一位新老師的公開課《我要的是葫蘆》后,一堂課下來,掌聲基本沒有停止過??勺屑毣叵耄恼频脑虼蠖际恰白x得真好”“讀得真棒”“表演得很好”“你真厲害”,可真正好在哪呢?老師根本就沒有點評,孩子的朗讀水平得不到提高。我們可不可以用這樣的評語:“我聽見你把‘綠綠的‘白色的這兩個顏色的詞讀得很慢、很重,讓我好像看到了綠色的藤蔓上開滿了白色的小花,真美!”“‘還用治幾個字你加重了語氣,聲音都上揚了,你已經(jīng)明白種葫蘆人的意思了,他是要告訴我們不用治了!”“你用‘來來回回不停地走來表現(xiàn)他心里的著急,表演得很貼切!”這樣的評語,比起開始的“真棒”“真厲害”生動多了,而且有針對性,別的學生也知道如何下手去模仿。這樣才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推動作用,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
簡而言之,表揚要貼近學生的心理。表揚學生需要的,表揚學生在乎的。評價的語言不應拘泥于一種形式,應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不斷探索、豐富自身的語言,這樣的表揚式評價才會真正起到有效的作用。
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益,無論是教學內(nèi)容選擇的“教什么”還是教學策略運用的“怎么教”,都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更好發(fā)展。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