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秀娟
[摘 要]本文從天氣學角度,利用常規(guī)氣象資料從環(huán)流背景、天氣影響系統(tǒng)、數值預報產品等方面4月3日的寒潮天氣做了分析。分析結果表明:此次過程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波動和地面冷空氣的共同作用造成;西南低空急流持續(xù)不斷的輸送水汽和北方的冷空氣交匯并形成很強的切變且冷空氣源源不斷地輸送到盆地,造成了此次強降溫天氣;模式對本次過程的預報效果較好。
[關鍵詞]寒潮;高原波動;冷空氣;西南急流
[中圖分類號]P458.122 [文獻標識碼]A
2015年4月3-8日受北方強冷空氣影響,我市出現(xiàn)了強降溫天氣,過程累計日平均溫度下降10.2℃,最高氣溫下降12.7℃,其中72小時日平均溫度下降幅度最大為3-6日8.5℃達到寒潮標準。
1 環(huán)流形勢
寒潮能否爆發(fā),與前期一定的大環(huán)流形勢、冷源和冷空氣的堆積程度有相當密切的關系。
500hPa上4月2-3日,青藏高原東部維持一淺高脊,四川大部處于脊前西北氣流中,四川盆地天氣晴好,氣溫比常年同期偏高;到了3日20時,環(huán)流形勢發(fā)生調整,新疆北部低渦的小股冷空氣已開始分裂快速東移南下至南疆盆地;青藏高原東部到四川中部受一高壓脊控制;5日08時新疆以北低渦中的冷空氣在階梯槽后西北氣流的引導下不斷分裂冷空氣東移南下;這時孟灣到青藏高原南部的南支槽活躍,逐漸發(fā)展東移。
700 hPa上,過程前期盆地內部為一致的偏南氣流,3日20時在云南、貴州、重慶一帶有很強的西南暖濕氣流,風速超過12m/s達到急流標準,北方來的冷空氣到達四川盆地北部,冷空氣主體在甘肅以北,風速極值達16m/s,與南方的西南氣流交匯在盆地北部,到4日20時,位于南方的西南暖濕氣流加強進入四川盆地南部,北方的冷空氣主體也進入到盆地北部,兩股氣流在盆地內匯集,在盆地一帶形成切變,此切變在四川盆地維持一段時間,并造成降水天氣過程,隨后北方有冷空氣繼續(xù)補充南下,造成盆地內的強降溫天氣。5日08時,成都站點也轉為偏北風,冷空氣已經影響我市,且之后持續(xù)偏北風,冷空氣持續(xù)影響我市。
850hPa上,3日20時陜西和盆地東北部轉為東北風,成都站點由3日08時的偏南風轉為3日20時的偏東北風,且東北風不斷加強,到了4日20時成都站點東北風風速達到了14m/s,說明了有冷空氣在東北風的引導下回流到四川盆地,加強了我市的強降溫天氣。
2 地面冷空氣
過程前期,我市主要受熱低壓控制,低壓中心達到990hPa。3日20時低壓中心位于盆地南部,在(70°N,90°E)附近有冷空氣的堆積,氣壓中心達到1035hPa,氣壓差達到了45hPa,四川與甘肅一帶的等壓線也變得密集,冷空氣主體不斷分裂南壓。在地面24小時變壓、變溫圖上來看,3日08時甘肅南部主要為正變溫負變壓,3日14時甘肅轉為負變溫正變壓,最強負變溫達到-16℃,盆地內變溫不明顯,4日20時起盆地內負變溫明顯,綿竹站點變溫達到-6℃,說明強冷空氣已經開始影響我市,造成我市的強降溫天氣。
3 數值預報產品與實況對比檢驗
以EC為例,利用對四川盆地有很好指導意義的105°E、30°N點上的數據來分析(表2),以4月3日20時的實況為基礎,從預報看4月4日升壓降溫開始,并且3天升壓降溫幅度差不多,幅度達到了6.9hPa、8.9hPa、7.0hPa,降溫是5日的降溫最大,為6.7℃,預報累計降溫為13.2℃。以上數據說明盆地將有一次強冷空氣入侵。實況和模式預報的對比來看,這次的模式預報效果較好,但是溫度預報有偏差,此次過程有兩股空氣入侵,所以5日有1℃的升溫?;诖舜文J降念A報,盆地內前期溫度較高,不穩(wěn)定能量積累較好,加之冷空氣又異常深厚,做出了72小時內盆地日平均氣溫將下降8-10℃,局地將出現(xiàn)短時強降水、大風、冰雹天氣的預報。
4 小結
(1)此次過程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波動和地面冷空氣的共同作用造成。
(2)由于冷空氣非常深厚且有不斷的補充,以及過程前期溫度較高為此次強降溫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3)西南低空急流持續(xù)不斷地輸送水汽和北方的冷空氣交匯并形成很強的切變并且冷空氣在東北風的引導下源源不斷地輸送到盆地,造成了此次強降溫天氣。
(4)模式對本次過程的預報效果較好,為過程預報提供了較好的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民,王鵬祥,孫蘭東,等.一次寒潮天氣綜合診斷[J].甘肅氣象,1999(04).
[2] 牛若蕓,喬林,陳濤,等.2008年12月2-6日寒潮天氣過程分析[J].氣象,2009(12).
[3] 朱乾根,洪永庭,周軍.大尺度低空急流附近的水汽輸送與暴雨[J].南京氣象學院學報,19850(2).
[4] 王遵婭,丁一匯.近53年中國寒潮的變化特征及其可能原因[J].大氣科學,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