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潔
理想信念這個話題并不陌生,但細細觀之不難發(fā)現,學生對理想內涵的理解存在片面、局限的特點,更多傾向于個體理想、短期理想、生活理想等,未能全面綜合地看待理想信念。
要從根本上改變對理想信念的片面解讀,就要調整模式化、機械化的教育手段,放眼學生的成長和未來。
根本方向的引領
白龍馬隨唐僧西天取經歸來,名震天下,被譽為“天下第一名馬”。白龍馬回家鄉(xiāng)找驢、羊、牛等兒時伙伴玩,驢迫不及待詢問成功秘訣,白龍馬說:努力工作!這時,驢委屈得號啕大哭:“為什么我這樣努力工作卻一無所獲?”白龍馬說:“我去取經時你也沒閑著,甚至比我還忙還累。我走一步,你也走一步,只不過我目標明確,十萬八千里我走了個來回,而你在磨坊原地踏步?!斌H愕然:什么是目標?
對理想信念教育的片面解讀,對學科成績的過于重視使教師學生目光狹窄,如此,只能坐井觀天,原地踏步。
在教學中,教師通常列舉名人名言、學霸實例等教育學生,學生隨之將理想狹義理解為“成為像誰誰的人”“考取重點初高中、大學”等。理想變得單薄、單一。在以分數或教師主觀意志為轉移的理想信念教育下,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個學習的機器,喪失了內心最重要的精神支柱——理想和信念。
方式方法的轉變
年終大會上,驢又沒被評上“勞?!薄sH委屈地向秘書狐貍申訴:“為什么我最勤勞、最辛苦,卻年年評不上先進?”狐貍笑著說:“是啊,你拉磨的本領無人能及,可是,我們已經改用機器拉磨了?!?/p>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原先“粉筆+黑板”的授課方式中增加了電子白板、平板、未來教室等,使教學變得豐富多彩、趣味無窮。例如,觀摩電影課、看一場精彩的世界杯、百家講壇精選等,這些生活中的素材成為鮮活的教學材料。從生活的角度出發(fā)來談理想、信念,學生接受和理解更為容易,并利于在實際中踐行。
對現狀的不滿足和對未來的追求是理想的原動力,學生期待的未來是什么,這個并不能靠記記背背來樹立。理想的樹立本身就容易受到社會因素、家庭因素的影響,因此,學校如果依舊采用與生活脫節(jié)的、完全形而上的教學內容和灌輸式教學方式教育學生,有可能確立不正確的理想信念。
遠景成效的守望
對于成效的正確解讀是教師能否堅持良好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動力。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需要對理想信念教育成效抱有長期的、遠景的視野,而非當下的、及時的驗證。試想,如果理想信念教育成效用簡單的分數來代替,那么就有更多的中小學生“無理想”“無信念”了。
飛速發(fā)展的國家,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人才培養(yǎng)更注重品質、強調情懷,需要新生一代既能玩轉國際化潮流,又能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既能從容應對飛速發(fā)展的經濟和科技創(chuàng)新,又能自信開創(chuàng)經濟文化新紀元。如此,理想信念教育才有望落地生根。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qū)民順小學)
責任編輯 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