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陽舟
小雅終于還是回老家去姑姑那邊讀書了。
她是我學校的八年級學生,約我談過兩次。我了解到她父母經(jīng)常吵架,家里氣氛壓抑,她受到了嚴重影響,在課堂上注意力不能集中,原本不錯的成績也下降了。我給了她一些建議,她心情好了些,也答應盡量讓父母去解決他們成人間的事,自己先把學習搞好。跟她父母溝通也表示盡量不在孩子面前吵。但是很快她又來找我了,原來她父親又做了很過激的事。她帶著恨意說他們?yōu)槭裁匆挛摇?/p>
由她使我想起另一位學生,他母親打電話給我問起她兒子的情況(孩子有紀律方面的問題),當時我覺得這位母親還挺關心孩子的。但是她接下來就說這孩子毛病太多了,她和他爸不懂得怎么才能管他,全部拜托老師了。
我接觸到的學生父母,除了上述兩例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
A打擊式教育。只看到孩子的缺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有的父母在眾人面前批評孩子,顯得孩子又蠢又倔(因為孩子也要面子,往往以不聽勸來作自我防御)。我就親見一位母親在學校辦公室把孩子說得一無是處,老師多次提到他也有優(yōu)點都不能阻擋媽媽的嘮叨,當時真是覺得那孩子好可憐。其實孩子是有心智有頭腦有自尊心的獨立的人,只要正常接觸外面的世界,自然會感受到競爭的壓力,知道什么是好壞,他們更需要的是家庭的支持和引導,并不需要多一重的打擊。而這類父母把孩子當成了私人物品,好像可以隨意擺在哪里,可以隨意拿來貶低,還美其名曰磨練,卻不知就算你是他的父母,只要你不尊重他,他也便難以尊重你了。更何況有的父母自己都沒有在各方面成為表率,又如何有資格要求孩子去做到。
B亂比較。除了與隔壁家的孩子比、與同班同學比,還與堂兄妹表兄妹比,不分天資年齡地比。我自己做學生時就深有體會:我的兩個舅媽從來都拿兩個表姐表妹跟我比,在家庭大聚會時公然數(shù)落她們的女兒讀書不如我(實際上我們不同年級也不同班級),弄得我難堪、她們難受。我們本該單純快樂的心靈就這樣被蒙上了灰,并且直接影響了同輩之間的感情。其實每個人都各有自己的優(yōu)點缺點,每個人都需要發(fā)揚優(yōu)點、彌補缺點,那樣亂比一氣不但不公平,也很打擊人,甚至會落下心理陰影。父母以為可以刺激孩子上進,其實害處遠大于益處。
C凡事過于代勞。我有位朋友跟我訴苦說她女兒做任何事都慢得很:上學出門磨蹭,弄得自己每天早上慌張得很,怕她遲到挨批;寫作業(yè)不及時,每晚陪女兒寫到十點多,她自己痛苦到失眠;考試時都來不及寫完試卷,被老師約談很丟臉等等??墒菗?jù)我觀察那小姑娘并沒有發(fā)育方面的障礙,只要是做她自己想做的事可麻利著呢。主要還是我這位朋友太過于操心女兒的事了,總擔心她做不好,造成女兒覺得既然你要做就你來負責任。所以有很多不懂得感恩的孩子是因為從小被父母剝奪了親手做事的機會和能力,他們已經(jīng)認為父母應該理所當然地代勞。此類問題不勝枚舉,看到過太多有問題的孩子,背后是有問題的父母??墒俏遗c這些父母溝通時,他們無一不是“希望孩子好的”,覺得自己為孩子操了不少心,但孩子卻不如人意。他們讓我基本上能得出一個結論:這些父母并不知道怎樣才是真正地愛孩子,也不知怎樣才讓孩子知道他們的愛,所以他們的孩子并不感激他們,也不尊重他們,甚至恨他們。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比較多地看到了這些父母在孩子身上留下的烙印,而這些烙印將影響著他們的成長和成年以后的幸福。
那位終于擺脫父母去姑姑那邊上學的女生,雖然可能在學業(yè)上會重新做回優(yōu)等生,但是她在青少年期形成的對婚姻的看法卻已經(jīng)很難改變,她父親的形象甚至影響了她對所有男性的欣賞—她說覺得男人都好差勁,以后不想結婚了;而那父母聲稱管不了他并且不想再管的男生,沒有從父母那里得到恰當?shù)年P愛,轉(zhuǎn)向同伴中尋求接納和溫暖。
"對人的教育是一個全方位的工程,教師和父母不能光憑著一腔熱情,更要有科學的理念和方法。如何才能讓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的愛,學會尊重父母、感恩父母,它關系到整個家庭和社會的幸福度,甚至關系到未來成年人的人格完整,這個問題值得引起廣泛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