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玥玥 李超
建筑工程造價預算在建筑工程項目管理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投資估算、實施財務監(jiān)督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jù)。假如市場環(huán)境日益改變,那么施工期間也會面對各種突發(fā)情況,采取有效措施對工程造價預算進行控制就顯得尤為主要。鑒于此,本文首先闡述了建筑工程造價預算控制要點,然后針對如何提高建筑工程造價預算控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供相關人士參考與借鑒。
一、引言
從當前的發(fā)展趨勢來看,我國經(jīng)濟水平的發(fā)展與進步,促使建筑工程項目規(guī)模也在日益擴大,如何增強造價管理的有效性,使工程項目經(jīng)濟效益得到全面提升,是相關單位值得深思的課題。鑒于此,本文圍繞著建筑工程造價預算控制要點展開論述,供以借鑒。
二、建筑工程造價預算控制要點
(一)預算編制
在對造價預算進行控制的時候,結合預算的具體情況做好編制工作就顯得尤為主要。在實際開展預算編制工作時,要求相關人員認真收集工程所需資料,繼而為預算編制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在進行預算編制的時候,應當在建筑工程的前期階段對該項目進行科學預測。在科學預測的同時,還要對此項目的投資狀況有一個深入的研究,并從以下幾個方面收集資料:其一,施工所在地的地質(zhì)狀況;其二,電力設備的實際情況;其三,施工設備以及材料價格;其四,項目同類工程的資料分析。通過對上述材料進行全面搜集以后能夠得到比較完整的材料,倘若要從經(jīng)濟性的角度評價該建筑項目,那么還要將該項目四周地區(qū)的發(fā)展空間、相關單位經(jīng)營狀況等因素考慮在內(nèi)。
(二)了解施工圖紙
為了可以早日實現(xiàn)對建筑工程造價預算的控制,基于這種背景下,相關人員在編制項目預算的前期階段,一定要準確掌握圖紙內(nèi)容,比如具體的施工工藝、所需材料等,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摸清設計人員的設計意圖,在實際施工的時候可以將其設計意圖充分的體現(xiàn)出來。對于圖紙內(nèi)容存在模糊不清的問題來說,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進行改正,盡可能減少因為在施工期間出現(xiàn)圖紙變更問題而浪費較多的資金。
(三)工程項目工程量的精準計算
通常情況下,在開展核算工作的時候除了要堅持“先主體,后裝飾”的核算原則以外,還應當堅持“先地下,后地上”的核算原則。不僅如此,在計算分布工程量的時候,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對混凝土的實際工程量進行精準計算,緊接著再對屋面、地面等相關部位進行計算。
三、針對如何提高建筑工程造價預算控制提出的有效措施
(一)不斷優(yōu)化控制體系
針對工程造價預算環(huán)節(jié)來說,其具有一定的繁瑣性,因此應當采取針對性的手段構建一個與之相對應的體系。第一,應當結合建筑工程項目的實際狀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管理機制以及責任機制,只有通過這種形式才能端正全體員工的工作態(tài)度,繼而激發(fā)他們的工作熱情。第二,站在工程預算的層面來講,相關單位應當除了將目光放在控制環(huán)節(jié)制定的上面,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出完善的指標系統(tǒng),繼而為預算控制可以滿足相關要求提供應有的保障。第三,應當構建適量的控制機構,并在此基礎上要求所有部門共同合作,為預算控制環(huán)節(jié)中能夠有較強的執(zhí)行能力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最后,就企業(yè)當中相關部門以及組織而言,在預算與編制工程項目的時候,一定要對具體職責加以明確,繼而促使其可以高效率完成分內(nèi)的工作。
(二)對項目變更審批流程加以完善
我們都知道,預算往往是在前期設計階段或者是投標階段進行編制的,所以從操作角度來看,其很容易存在較大的約束性。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建筑工程在實際開展施工的時候會花費很多的時間,無論是材料的使用,還是人工成本等方面都會產(chǎn)生相應的變動,在這種狀態(tài)下,工程預算與工程施工狀況進行比較時很容易發(fā)生缺項亦或是漏項的情況,這樣就會致使實際費用與預算費用出現(xiàn)較大的差異性,這個時候一定要對其做出適當?shù)恼{(diào)整。與此同時,相關單位在對該工程項目開展施工的時候,有些時候會衍生出業(yè)主喜好、圖紙設計等諸多問題,這樣就會在某種程度上導致實際施工與事前確定的圖紙內(nèi)容無法吻合,繼而加劇了工程量。致使圖紙變更的原因有很多,然而出現(xiàn)項目變更的情況并不代表工程造價預算就會增加,這個時候應當采取針對性的手段在保障工程整體水平與施工進度的同時,盡可能對項目變更進行科學合理的控制。
四、結語
總而言之,工程造價預算控制具有一定的繁瑣性,要求相關人員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負責的品質(zhì),對施工的實際情況做到熟練掌握,并對施工項目進行深度剖析,這樣才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的過度浪費,繼而促使建筑行業(yè)可以邁入新的臺階。(作者單位為南昌理工學院工程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