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萍 劉剛
[摘 要] 4G時代下,新興媒體得到了空前迅猛的發(fā)展和壯大,新媒體傳播主體的多元化、空間的開放性、內容的龐雜化等特點使其成為一把雙刃劍。通過對新媒體給核心價值觀教育帶來機遇與挑戰(zhàn)的分析,提出了從教育觀念的更新、教師職能的轉變、教育平臺的拓展三個維度,加強4G背景下,高職院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載體建設的對策建議。
[關 鍵 詞] 4G時代;高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載體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3-0022-02
“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表明,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鼻嗄甏髮W生是國家和社會建設發(fā)展的骨干和棟梁,他們價值觀的取向不僅關系到自身的成長,更關系到國家和社會的未來。
伴隨著4G時代的到來,新興媒介蓬勃發(fā)展,對高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如何“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已然成為當下高職院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一項重大課題和緊迫任務。
一、4G背景下,新媒體對高職院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帶來的機遇
(一)拓寬了教育渠道
馬歇爾·麥克盧認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具有有機體的性質。伴隨著4G技術的成熟,以手機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的出現(xiàn),實現(xiàn)了人和媒體在時空上的無縫鏈接,手機媒體既不是和人分離的,也不是主宰者,而是“人的延伸”。在高校,新媒體日益融入大學生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之中,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自我表達、溝通交流的重要平臺和途徑。同時,也為我們教育者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了新的渠道,有效拓展了教育時空,將教育由課堂延伸到課外、校內延伸到校外、學習延伸到生活,提高了教育的覆蓋面和滲透力。
(二)豐富了教育資源
基于數(shù)字化技術和移動互聯(lián)技術發(fā)展起來的新媒體,在呈現(xiàn)載體上,出現(xiàn)了微信、微博、論壇等多樣化的新媒體工具;在呈現(xiàn)內容上,出現(xiàn)了文字、音頻、視頻的交互集成式的數(shù)字化資源。依托復合式、交錯式的信息化網(wǎng)絡,形成了多維、立體、海量的信息庫。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搜索工具,在網(wǎng)絡世界獲取時效性、針對性的信息資源,經(jīng)過加工處理,將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融為一體,教育資源的呈現(xiàn)上由空洞抽象轉變?yōu)榫唧w形象,提升了教育資源的時效性、吸引力、親和力。
(三)創(chuàng)新了教育方式
4G時代下,新媒體傳播主體的平民化、傳播內容的海量性、傳播時效的即時性、傳播方式的互動化等特征充分彰顯,微信、微博、直播等交互工具和平臺的推廣與成熟,打破了核心價值觀印在紙上、掛在墻上的口號式、標語化、說教式的傳統(tǒng)教育方式,利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通過圖文結合、音視頻結合,實現(xiàn)了核心價值觀教育在內容上的“具象呈現(xiàn)”;通過即時互動的傳播交流方式,實現(xiàn)了核心價值觀教育在方式上的“平等對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在感染和激發(fā)興趣和創(chuàng)新力的過程中,變消極被動的接受者為積極主動的參與者。
二、4G背景下,新媒體對高職院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帶來的挑戰(zhàn)
(一)教育者主導地位消解化
新媒體的迅猛發(fā)展,使傳統(tǒng)思政教育中的主客體關系發(fā)生了改變,學生從原本單一信息的被動接收者,轉變?yōu)樾畔⒔邮张c發(fā)布的雙重主體,面對教育者給予的施教,他們不再全盤接受,而是更多地通過網(wǎng)絡搜索工具,通過自我的判斷與理解,構建自我的信息體系,不再認同教師權威。一方面,教育者和受教者的平等化趨勢改變著以教育者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教育者和受教者的角色定位變得日益模糊。另一方面,自由、便捷、高速地從網(wǎng)絡上進行信息和資源的搜索與獲取,知識邊界正在消解,這對思政教育者在知識的儲量和創(chuàng)新能力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教育環(huán)境復雜多元化
4G時代帶來的內容、渠道、終端三者的高度融合,推進了信息制造與傳播的大眾性、便捷性、開放性、共享性和“無屏障性”,良莠不齊的信息泥石俱下。新媒體信息內容與信息主體分離,導致傳播主體在發(fā)布信息時,更加大膽和隨意。一些偏激、低俗、謬誤的信息就像打開了閘門一樣充斥其中。這種模式矮化了文化的表達形式和傳播的固有范式,消弭了文化背后的精神價值,將文化僅僅變成了供人消遣的消費過程,對文化以及與之同構的媒介毫無敬畏感。這種媒介環(huán)境的復雜多元化給高職院校的學生理解和接收核心價值觀帶來了思想上的迷惑和觀念上的沖擊,加劇了高職院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環(huán)境復雜性。
(三)教育認同觀念虛擬化
4G時代,新媒體是一種數(shù)字化存在的文化形態(tài),從本質上而言,是一種虛擬文化形態(tài),如數(shù)字圖文、數(shù)字音視頻、在線直播、在線游戲等。數(shù)字化、形象化、互動化的虛擬文化為低俗文化、庸俗文化、惡俗文化的價值傳播提供了廣闊、便捷的渠道和途徑,并呈現(xiàn)出價值多元化、信息碎片化、大數(shù)據(jù)化等特征。同時,用戶自由的信息選擇,視聽覺體驗,用戶在信息的接收、閱讀、分享上隨意進行片段截取,一方面,削弱了主流文化和核心價值觀的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另一方面,導致學生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日趨多元,非主流文化的價值形態(tài)的侵蝕,削弱和干擾了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理解力和歸屬感。
三、4G背景下,高職院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載體建設的對策
(一)更新教育理念——學生為本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目的和要義,就是幫助學生將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固化于信、外化于行,為青年的成長成才厚植正能量,夯實積極健康的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素質。從本質上講,就是要以學生為本,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在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解決學生的思想觀念問題。
一方面,教育者要了解和關心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疑惑的現(xiàn)實問題、模糊的價值問題,通過QQ群、微信、微博等可讀、可視、可感、可交流的載體平臺,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誠懇、耐心、細致的交流與溝通,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富有立體感、時代性和生活氣息。拉近與學生間的心理距離,豐富教育內容,增強教育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將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運用新媒體平臺與手段,如建立專門的微信公眾平臺,開設貼近學生生活學習實際的分類互動版塊,如幫困助學、勤工儉學、升學留學、專業(yè)學習、就業(yè)咨詢、情感困惑解答等版塊,從而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現(xiàn)實性和針對性。
(二)轉變教師職能——價值引領
在4G時代,各種社會思潮,各類價值觀念通過新媒體層出不窮,不斷涌動,對尚處于價值觀塑造期的青年大學生在思想認識上構成了沖擊和碰撞。這一時期,更加需要教育工作者進行正向價值引領,避免學生走彎路,走歧途。
首先,教育者要轉變職能,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單一的理論說教者和灌輸者轉變?yōu)楹诵膬r值觀的表率者和引領者。通過身體力行和率先垂范,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于日常的教學教育中,使學生從理論的認知升華到價值的認同,引領和帶動學生見賢思齊,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其次,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教育者要充分理解和把握學生思想溝通、情感交流的需求,尊重和鼓勵學生理性進行意愿表達和權利訴求,增進師生互信,營造和諧氛圍,提升學生自我鑒別、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意識和能力。
(三)拓展教育平臺——增強實效
由于“新媒體”參與者魚目混珠,信息內容良莠不齊,低俗、庸俗、媚俗的信息,欺騙性的謠言、攻擊性的惡言,無孔不入,點滴滲透,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帶來了負面影響。為此,我們要拓展教育平臺,延伸教育時空,實現(xiàn)線上與線下的有機結合,不斷增強教育實效。
首先,搭建學?!靶旅襟w”平臺。開設學校官方微信、微博,宣傳國家大政方針,發(fā)布學校動態(tài)信息,解答學生疑惑,疏導學生心理,關注學生思想動向,引領學生價值取向。
其次,搭建專題宣教平臺。圍繞理想信念、傳統(tǒng)文化、“雙創(chuàng)”精神、工匠精神等專欄和專題,加大微小說、微音頻、微視頻、微電影的開發(fā)制作和推廣傳播,讓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小、落細、落實,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獲得教育、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健,鄭和武.走出新媒介文化傳播困境:培養(yǎng)人的文化自覺[J].中國出版,2013(20):58-61.
[2]陳凱.“中國夢”視域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4.
[3]陳志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研究[M].光明日報出版社,2009.
[4]儲爭流.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特點及教育對策探討[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