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梅 張永杰
江蘇省海門市東洲小學創(chuàng)辦于1992年,學校以“讓我們的教育適合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讓每一個學生全面而具個性地發(fā)展”為教育理念,致力于建設有文化、有智慧、有信念的新生活教育特色學校。辦學以來,學校先后榮獲“全國書香校園”“首批江蘇省書香校園建設示范點”“江蘇省閱讀領航學?!薄澳贤ㄊ惺褧阈@”等榮譽稱號。
一所學校的特色,一定是根植于大多數(shù)教師與學生思想之中的東西,對全校師生的成長有著重要影響。走進海門市東洲小學,一股蓬勃之氣、書香之氣、自然之氣撲面而來。在長期的發(fā)展歷程中,東洲小學一直著眼于師生的長遠發(fā)展,大力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全力推進書香校園建設。近年來,東洲小學校長、江蘇省特級教師吳建英和她的團隊,不斷進行著“中國風·母語美”小學語文教育改革探索和實踐,在這個美麗的校園里,帶領著一群又一群的孩子,走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閱讀之路。
一、打造閱讀環(huán)境,讓校園彌漫書香
書香校園是一種氛圍,是一種整體風貌,是校園文化的集中顯現(xiàn)。師生徜徉其間,浸潤其間,能領略到文化的魅力,感受到濃郁的書香氣息。
1. 開放學校圖書館
東洲小學有一幢三層樓的圖書館,被評為“全國中小學圖書館先進集體”“南通市示范圖書館”,藏書量達六萬多冊,人均30本。館內精心設計,分區(qū)設置,有文學館、數(shù)學館、英語館、科學館、藝術館、繪本閱讀館。孩子們都喜歡在散發(fā)著書香的優(yōu)雅環(huán)境中或坐、或躺、或臥。圖書館做到了每天中午對學生免費開放,努力做到讓每個學生天天能閱讀不同的內容。
2. 建立班級圖書角
教室也是一個圖書館,書籍有的來自學校圖書館,有的是孩子們自己從家中帶來的。班級圖書角的書是動態(tài)的,新書被不斷地帶來,而學生閱讀過的“舊書”則被定時更新出來,由學生帶回家。為了提高班級圖書角的使用效率,老師專門為孩子準備“圖書登記表”和“學生借書卡”,及時做好相關記錄,確保班級圖書角正常有序運轉。
3. 倡導家庭圖書架
為了幫助學生從小樹立藏書意識,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學校積極倡導每個學生建立家庭圖書架,讓書香飄進每一個家庭。教師定期向學生推薦藏書目錄,了解他們的藏書情況和使用情況,并對家庭藏書量大的學生進行宣傳推廣。
“學校——班級——家庭”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由此構建起來的“三位一體”的讀書樂園較好地滿足了師生的閱讀需求。
二、構建閱讀體系,讓閱讀真正納入課程
學校深知,打造書香校園,光靠優(yōu)越的閱讀環(huán)境并不夠,只有多方位構建立體化的閱讀體系,才能讓閱讀更深入、更有系統(tǒng)、更有品味。多年來,吳建英校長和她的團隊通過深入調查、理論研究、課例研討、案例分析等方式,不斷打磨、提升,架構了多元融合的“中國風·母語美”兒童書香課程群。
課程群是在遵循國家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通過“解構、重組、精簡、拓展”等途徑重構國家、地方、校本教材,基于教材,超越教材?!丁皟和瘯阏n程群”的構建與實施》在2017年江蘇省第三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評比中榮獲一等獎。
1.整本書閱讀課程:把最好的東西給最美麗的童年
學校構建了一至六年級整本書閱讀課程體系,探索整本書閱讀指導課,形成閱讀指導課、讀物推薦課、閱讀欣賞課、語言積累課、班級讀書會、大聲朗讀課、經典誦讀課、讀寫結合課等多種基本課型,并逐步形成“導讀——推進——延伸”三課一體的模式。吳建英校長主編的《給孩子們上的閱讀課》,入選“2016年全國中小學圖書館(室)推薦書目”。同時,學校還編寫了校本教材《閱讀手冊》(低中高三冊)、《晨誦讀本》(低中高三冊)和《閱讀評價手冊》。目前,已拍攝了60節(jié)“整本書閱讀微課”,在APP平臺推出,供全國師生學習。此課程被評為“全國新教育卓越課程”,并在江蘇省校本課程評比中獲特等獎。
2.“中國風·母語美”微課程群:用漢語經典激活母語基因
從兒童需要和發(fā)展出發(fā),運用“主題·整合”思想,借鑒多種理論系統(tǒng)進行整體架構,按照兒童成長階梯,分低、中、高三個學段,以“經典、童樂、情趣、意蘊”為原則,架構起“中國風·母語美”微課程群新體系,形成近20個階梯微課程。該微課程群實現(xiàn)了母語文化精髓與現(xiàn)代兒童的成長對接、與素質教育實踐的對接、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對接。該項目被評為“江蘇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江蘇省“十三五”立項重點課題、精品培育課題。目前已拍攝了40節(jié)“中國風·母語美”微課,匯編了兩本成果集:《母語教育:從美出發(fā)》《“中國風·母語美”百節(jié)微課》。
3.母語主題閱讀課程:對美麗的母語存敬愛之心
母語主題閱讀課程的開發(fā),旨在為兒童搭建一個圓融博大的文化背景。如讓課外閱讀與課內教學結合,對教材進行重組、整合,拓展多篇相關或同主題的文章、書籍。再如讓課外閱讀與主題活動結合,對豐富的文本資源進行統(tǒng)整與優(yōu)化,學校開發(fā)了多個校本主題讀本,如《母親節(jié)文化讀本》《中秋文化讀本》《游戲文化讀本》《海洋文化讀本》等,讓兒童在情韻豐滿、意象深遠的主題閱讀中親近母語。
此外,學校還構建了階梯晨誦課程,讓師生共同穿越詩歌,讓兒童當下的生命獲得充分舒展;實施讀寫繪課程,以圖畫表達與創(chuàng)造相結合的方式激發(fā)兒童的智力;暮省課程則通過日記、書信、批注等手段,編織有意義的生活。
三、開展多彩活動,讓閱讀融入日常生活
1. 形成閱讀文化節(jié)模式
學校每學期舉行一屆閱讀文化節(jié),文化節(jié)方案齊全,每一屆閱讀文化節(jié)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至今已經舉辦了23屆,形成了“新生活閱讀文化節(jié)”模式。文化節(jié)中,開展了“和作家面對面”“童手寫童心”“我為名著寫書評”“情景劇大賽”“講故事比賽”“‘愛在閱讀的旅途21天活動”“‘讀書達人評比”等精彩紛呈的系列讀書活動。
2. 堅持開展“滿天星”大講壇
每周五的“滿天星”大講壇,已成了東洲小學的固定文化菜單。每個孩子正式講演之前要做五項工作,首先由學生自由選題、大量閱讀、獨立撰稿,然后在班級試講,試講比較成熟后就可以向語文部提出申請,然后就是和家長一起設計海報,講演的周三晚前將海報張貼于影視中心門前,學生自發(fā)地前去聆聽。
3. 定期舉辦家長讀書會
學校每周舉辦一次家長讀書會,由家長學校的顧向紅老師、新教育種子教師劉宇禹老師帶領著渴望自我成長的家長一起讀書。讀書會中顧老師、劉老師帶著父母一起讀書,以此來培養(yǎng)、引導父母的教育理念,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4.設計閱讀評價手冊
為了讓閱讀課程有一個完整的評價體系,學校設計完成了“滿天星閱讀評價手冊”,用來記錄學生小學六年的閱讀生活。手冊中共為學生推薦了238本書并引入閱讀挑戰(zhàn)機制,學生每讀完一本書,在接受老師、家長或者同伴的認同之后,就可以在手冊的一顆星星上填寫書名和日期。每讀完20本書,語文老師會為學生蓋上一枚“滿天星閱讀獎章”。“滿天星閱讀獎章”共有七枚,當學生讀完140本書時,就能獲得最高獎——“海王星”獎。讀完140本書之后,學生還可以繼續(xù)向上挑戰(zhàn),新的閱讀獎章將以學生的名字來命名。
四、培訓種子教師,讓教師成為閱讀的領路人
隨著閱讀文化活動的不斷推進,學校意識到,教師的文化閱讀視野是決定學生閱讀品質的重要前提,閱讀文化的關鍵在教師。學校組建了教師文化團隊,在文化閱讀、文化沙龍、文化欣賞、文化講壇等多種活動中培植教師自己的文化大樹,讓教師成為閱讀的領路人。
1.倡導文化閱讀
學校成立了讀書俱樂部,讀書內容豐富,有文化類經典書籍,如《論語》《教師人文讀本》等;有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書籍,如《情境教育的詩篇》《文學的故事》;有兒童文學,如《青銅葵花》《小王子》等。
2.開展文化沙龍
老師們就《情境教育的詩篇》展開了課堂情境有效性的話題研討;就《百萬寶貝》進行了生命與信念、成功與代價的人生哲思的探討;就《澳洲課程故事》進行了域外教育本土化的實踐探索匯報……沙龍過程,開啟了一扇扇智慧的門,打破了學科間的壁壘,站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老師們都立體成長著。
3.舉辦文化講壇
“課程故事”講壇,壇壇都是“好酒”。學校邀請專家、教授等在文化講壇上作報告,讓教師走上講壇,演繹自己精彩的教育思想、課程故事。在專家學者睿智的思辯中,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老師們梳理著自己教育人生的枝節(jié)蔓葉,默默構建著自己的教育哲學。
從一開始的“閱讀挑戰(zhàn)行動”到如今的“滿天星”閱讀星級評比,東洲小學的師生們在閱讀之路上一直堅持著、幸福著,取得了累累碩果。每學年,東洲小學的學生在省級以上刊物發(fā)表文章超過800篇。一大批種子教師成為閱讀推廣的積極行動者,遠赴海南、廣西、甘肅、河南等地進行閱讀推廣活動,執(zhí)教閱讀課,做閱讀專題講座。此外,學校還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注重親子教育的家長,許多家長成為新教育螢火蟲公益項目組織的全國優(yōu)秀義工。
如今,東洲小學正不斷地用一本本書籍點亮兒童心中的一盞盞明燈,在這片絢爛的星空中,教師將懷揣著一顆不老童心,攜著孩子們的手在書香的氤氳中輕輕呼吸,在閱讀的“天堂”里流連、徜徉,讓每一個兒童都成為一顆最閃耀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