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瑾
[摘要] 目的 探討消化內科護理帶教中臨床教學路徑的應用效果。方法 在2015年6月—2017年6月選取120名實習護生作研究對象,并按隨機抽樣原則予以分組:對照組(n=60)采取傳統(tǒng)教學法,研究組(n=60)則應用臨床教學路徑。結果 ①研究組實習護生對帶教老師的滿意度是98.33%,與對照組實習護生的86.67%相比較高(P<0.05);② 研究組實習護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考核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消化內科護理帶教中臨床教學路徑的應用效果肯定,可提升其理論與實踐考核成績及其對教師的滿意度,可借鑒。
[關鍵詞] 消化內科;護理帶教;傳統(tǒng)教學法;臨床教學路徑;滿意度;考核成績
[中圖分類號] R4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5(c)-0130-02
該研究為明確消化內科護理帶教中臨床教學路徑的應用效果,對一組實習護生采取傳統(tǒng)教學法,而對另一組實習護生采取臨床教學路徑模式,現報道2組實習護生對帶教老師滿意度及其理論、實踐考核成績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組實習護生共120名,經隨機抽簽法分成研究組、對照組,均60名。研究組中男2名,女58名;年齡為17~23歲,平均年齡為(21.45±1.16)歲;對照組中男3名,女57名;年齡為18~23歲,平均年齡為(21.82±1.12)歲;2組患者年齡、性別分布等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①實習護生均對本研究目的、過程等知情同意;②該研究已經醫(yī)院倫理學委員會審批。(2)排除標準:①實習護生資料不完整;②中途退出。
1.3 教學方法
對照組實習護生應用傳統(tǒng)教學法,即由總帶教老師進行統(tǒng)一入科宣教,隨后逐一分配小組,交由固定老師帶教,而每一位帶教老師則依據護理部提供的教學大綱要求、科室制定的帶教計劃,就消化內科常見疾病護理內容對實習護生展開集體教學。
研究組實習護生則采取臨床教學路徑模式,由護士長、總帶教老師、科室高年資帶教老師查閱院校護生實習大綱、帶教資料,參考醫(yī)學院護理系消化科教研室老師、護理部分帶教主人意見后,匯總、論證后得出,并按照消化內科教學路徑目標予以授課、考核,評價教學效果,并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具體內容如下。
①第1周。第1天,總帶教老師為實習護生介紹科室內規(guī)章制度、各班職責、工作流程以及帶教計劃,陪同實習護生參觀病區(qū)環(huán)境,為其重點介紹監(jiān)護室、治療室,了解科室內搶救設備、儀器等。同時,告知實習護生應充分了解職業(yè)安全、自身防護內容,告知其優(yōu)質護理服務宗旨、內涵、要求以及開展要點。此外,結合自身臨床經驗,一一介紹實習生容易犯的錯誤,并提供警示案例進行宣傳教育。另外,告知其消化內科的疾病譜、護理知識以及常用藥品等;第2天,實習護生應跟各自的帶教老師學習,而教師對學生專業(yè)理論知識、基礎操作進行摸底,了解其專業(yè)理論知識、基礎操作技術的掌握情況以及動手能力;第3天、第4天,老師應依據摸底結果展開教學,并對學生未掌握知識予以重點講解,尤其是基礎操作時,應示范的同時詳細講解,期間由護生操作,而帶教老師從旁指導,其中無菌技術、心肺復蘇為其必講內容。第5天,為實習護生講解“查對”的執(zhí)行制度、交接班制度、護理文書操作規(guī)范等。
②第2周。第8天由3名科室教師統(tǒng)一授課,時間應在1 h以上,而其余時間則跟著自己帶教老師學習病情觀察方法、突發(fā)疾病變化以及處理方式、危重癥病患搶救方法等,可采取多媒體教學、教學查房、理論講解、個性化輔導、病例討論等方式展開教學,而臨床所遇疾病護理則由教學老師講解,具體流程如下:第8天為實習護生講解消化系統(tǒng)生理、解剖,第9天講解常見的消化性潰瘍患者護理內容與過程,第10天講解消化道出血患者護理內容;第11天講解肝硬化患者護理內容;第12天講解急性胰腺炎患者護理內容。
③第3周。要求實習護生通過看視頻、帶教老師示范、帶教老師指導進行系統(tǒng)學習,隨后進行模型練習,即在教師嚴格監(jiān)視下,由學生為患者操作。其中,第15天開始學習靜脈輸血操作步驟以及護理要點,了解其常見輸血反應臨床表現以及處理方式;第16天學習胃腸減壓、灌腸術操作步驟以及護理要點,明確腸鏡與胃鏡的術前準備以及護理配合要點;第17天學習壓迫止血術操作方式、護理要點、適應證等;第18~19天學習消化內科的健康教育知識、護患溝通技巧。
④第4周。第22~24天從帶教老師主管患者中選取一個典型病例,讓學生對病人予以評估、診斷、制定并執(zhí)行護理計劃、評價,最后做護理記錄。第25天開辦一個有關消化內科護理的小講座;第26天則進行??评碚撝R與實踐操作的考核,當面閱卷,分析其錯誤原因,并進行查缺補漏。
1.4 觀察指標
①統(tǒng)計2組實習護生對帶教老師的教學滿意度;內容包括帶教老師個人素養(yǎng)、教學能力、教學計劃3項,全部滿意者為滿意,1項及以上不滿意者為不滿意。
②根據實習大綱制定理論知識考核卷,包括消化內科疾病臨床表現、專業(yè)操作、護理要點等;實踐操作考核內容包括鼻飼、靜脈輸血、灌腸術、胃腸減壓、腸外營養(yǎng)等;均采取百分制,評分越高,表示學生的出科成績越高,反之越差。
1.5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實習護生對帶教老師的滿意度
研究組實習護生對帶教老師的滿意度是98.33%,與對照組實習護生的86.67%相比較高(P<0.05),詳見表1。
2.2 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考核成績
研究組實習護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考核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臨床實習作為護生進入社會實踐的重要轉折期,是幫助其將既往課本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強化、升華的途徑,同時也是實習護生建立學習思路、提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能力的關鍵,對其未來有深遠影響[1]。鑒于此,選取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實習護生獲得良好學習體驗,并提升其理論與實踐學習成績,有重大意義[2-3]。既往臨床上多采取傳統(tǒng)教學法,但實習護生普遍對該教學模式表示不滿意,且出科成績不高,建議選取新型、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實習護生的學習成績[4]。
臨床路徑屬于質量效益型的管理模式,從上世紀80年代自美國發(fā)展而來,將其用于護理帶教中,可將教學內容、時間細化、具體化,及時測評學生成績,并幫助其分析薄弱知識層,提出改進方式,效果肯定,且學生的滿意度較高[5],但用于消化內科護理帶教中的具體效果如何尚待進一步分析。在消化內科護理教學中應用臨床路徑模式,要求將教學過程按時間分成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4個階段:第1周為入門,第2周以專業(yè)理論知識為學習重點,第3周以??撇僮鳛閷W習重點,第4周以提升綜合能力、考核為重點。按照教學內容與大綱細化至每一天,從理論到實踐操作,從簡單到復雜,逐步增進實習護生對消化內科護理內容、要點及其操作以及相關職業(yè)安全防衛(wèi)知識的了解,從而為其順利進入社會臨床實踐奠定堅實基礎[6-7]。結果提示:研究組實習護生對帶教老師的滿意度高達98.33%,且其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考核評分均在90分以上,高于對照組,證明了消化內科護理帶教中應用臨床教學路徑的突出效果。
綜上所述,臨床教學路徑用于消化內科護理帶教中,可提升實習護生對帶教老師的滿意度,且理論、實踐考核成績均較高,可推廣。
[參考文獻]
[1] 沈月娟,楊文紅,徐玉芳.臨床路徑教學模式在呼吸內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臨床與病理雜志,2016,36(4):379-383.
[2] 張景熙,石薈,夏陽,等.臨床路徑在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呼吸內科輪轉教學中的應用與評析[J].中華醫(y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6,15(6):580-584.
[3] 張麗莉,于碩,郝芳,等.“五階段”循環(huán)結合教學路徑帶教模式在護生實習初期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 22(14):2050-2054.
[4] 盧洪霞,黃靜銘.集束化管理策略聯合臨床路徑教學在ICU護理學生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廣西醫(yī)學,2017,39(3):422-424.
[5] 周昌娥,方志成,鄒雙.臨床路徑教學法在血液凈化護士崗前培訓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127-129.
[6] 趙萌,齊方梅,姜云霞.以護理結局為導向的路徑模式在耳鼻喉科護理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研究,2016,30(15):1886-1888.
[7] 史紅霞,孔興美,張春蕾,等.導師制聯合PBL教學法在消化內科臨床帶教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22):3128-3130.
(收稿日期: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