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喆
[摘要] 目的 研究將移動網絡應用于社區(qū)中青年高血壓患者的管理之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在2015年2月—2017年2月時間段內,于皇姑區(qū)龍江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確診的患有高血壓的青年患者共90例作為該次研究的觀察對象,按照完全隨機的原則分成實驗組以及對照組兩組患者,每組有45例患者。其中,采用常規(guī)的社區(qū)管理措施的一組作為對照,實驗組則采用移動網絡的方式進行高血壓的社區(qū)管理相關操作。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服藥的依從性以及血壓的控制效果等方面效果。結果 采用不同的社區(qū)高血壓管理措施之后,實驗組患者使用藥物的依從性以及血壓的控制方面的表現(xiàn),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將移動網絡應用于社區(qū)青年高血壓患者的管理之中,可以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有利于社區(qū)高血壓管理的控制以及達到理想的降壓效果,將這種方法進行推廣有一定的價值。
[關鍵詞] 青年高血壓;社區(qū)管理;移動網絡;療效
[中圖分類號] R54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3(c)-0154-02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using mobile network in the management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 the community.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7, 90 young patients diagnosed as hypertension in this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subjects in this study and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complete randomness, each with 45 patients. Among them, routine community management measures was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the mobile network approach to hypertension related community management operations.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aking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effect and so on. Results After using different community-based hypertension management measures,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better medication compliance and blood pressure control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mobile networks to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 the community can improve patient compliance, control of community-based hypertension management, and achieve the desired antihypertensive effect. It is valuable to promote this approach.
[Key words] Youth hypertension; Community management; Mobile network; Curative effect
高血壓在我國發(fā)病率較高,進年來隨著生活壓力的加大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青年患者逐漸增多,在臨床越來越常見[1]。進行相應的預防和保健措施對該病有重要的意義,有研究指出我國相關人群對高血壓的知曉率以及服藥的依從性等都比較低,故需要進行社區(qū)干預管理。常規(guī)的管理方式過于單調,不利于相關知識的普及,防控效果并不令人滿意[2]。近年來我國科技實力得到長足的進步,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移動網絡有了緊密的聯(lián)系,尤其是青年人,因此采用移動網絡作為載體對青年高血壓患者進行社區(qū)高血壓的社區(qū)控制與管理被認為是合理有效的全新方式[3]。為了研究探討該種方式的具體臨床效果與價值,選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該院收治90例患者特進行該次研究,現(xiàn)在將詳細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該院確診的患有高血壓的青年患者共90例作為該次研究的觀察對象,這些患者都知情同意并簽訂了同意書。其中有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33例,按照完全隨機的原則分成實驗組以及對照組兩組患者,每組有45例患者,年齡集中在29~46歲之間,對患者進行平均分配,共分兩組。實驗組患者共有45例,男患者有22例,女患者有23例,年齡平均數(shù)為(35.24±3.34)歲;對照組患者共有45例,男患者有25例,女患者有20例,年齡平均數(shù)為(34.31±4.34)歲。所有患者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入選的患者都是青年患者,而且具有嚴重的器官功能障礙如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不納入該次研究。
1.2 實施管理的方法
①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的社區(qū)高血壓管理的措施,包括成立相應的高血壓控制小組,開展健康知識宣講會,向患者及健康人群講解高血壓的危害及預防措施,服藥方法等;號召人們改善飲食結構,少鹽少油;上門或者在社區(qū)進行血壓的測量等多種方式。
②實驗組患者通過移動網絡的方式向患者及健康人群進行上述操作,同時培訓患者及其家屬,讓其自測血壓并通過移動網絡的方式上傳至我院,由專業(yè)人員進行分析。
1.3 療效觀察指標
觀察干預以后兩組患者藥物服藥的依從性以及高血壓的控制情況。
1.4 評價指標
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按照是否及時服藥以及服藥方式是否合理分為3種情況,良好:按時服藥,服藥方式合理;中等:基本及時服藥,偶爾有漏服的情況,服藥方式基本合理;差:經常漏服,服藥方式不符合規(guī)范。
1.4 統(tǒng)計方法
數(shù)據(jù)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選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血壓的控制情況
經過干預之后,兩組患者血壓情況都有改善,實驗組患者血壓的控制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比較服藥的依從性情況
比較發(fā)現(xiàn)實驗組患者服藥的依從性要好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高血壓受到飲食結構,人們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以及生活方式等多種方式的影響,會引起包括心肌損害、腎臟疾病在內的多種重要器官的損害及功能障礙,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以及健康生命安全[4]。中青年人由于生活壓力的增大,患該病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治療該病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傳統(tǒng)的藥物治療的方式,該方式雖然短期內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患者長期依賴于藥物,并發(fā)癥以及對患者的經濟以及心理都帶來比價大的挑戰(zhàn)。另一種是最近主張的針對生活方式進行干預,即進行社區(qū)的干預。通過該方式可以改善患者緊張的心理以及飲食結構,消除高血壓病的原發(fā)危險因素,從而達到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的目的[5]。以往的社區(qū)管理方式往往采取口頭宣教的方式,呆板且效率低下,更不易被患者接受。近年來,隨著移動網路通訊技術的發(fā)展,其在青年人的生活中占的比重越來越大,與中青年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以移動網絡作為社區(qū)高血壓控制與管理的載體,省時省力,又易于被患者接受和采納。
該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對于服藥的依從性遠遠高于對照組,同時,該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也好于另一組,以上數(shù)據(jù)指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充分證明了其效果。
綜上所述,將移動網絡應用于社區(qū)中青年高血壓患者的管理之中,具有較好的效果,進行推廣有一定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何敏媚,范長生,曹光,等.北京市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存性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3(4):302-304.
[2] 葛彩英,孔鉻,趙新穎,等.家庭自測血壓對高血壓患者血壓達標和血壓波動性的評價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9(15):2884-2888.
[3] 《中國高血壓基層管理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基層管理指南(201年修訂版)[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5,23(1):24-37.
[4] 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高血壓專業(yè)委員會,中國高血壓聯(lián)盟,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家庭血壓監(jiān)測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2,20(6):525-529.
[5] 華思敏,鄭軼玲,戴俊明.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社區(qū)管理現(xiàn)狀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5(7):737-740.
(收稿日期:2017-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