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利利
[摘要] 目的 將網絡信息化平臺應用在宮頸癌篩查管理中,分析和評估應用價值。方法 將2015年5月—2016年6月在該院接受宮頸癌篩查的1 000例女性歸入參照組,此期間尚未開展網絡信息化平臺管理,將2016年7月—2017年8月在該院接受宮頸癌篩查的1 000例女性歸入實驗組,此期間已開展網絡信息化平臺管理,統(tǒng)計和分析2組的篩查結果。結果 實驗組陰道鏡檢查后活檢總計率3.50%對比于參照組5.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活檢和病理診斷相符總計率94.29%對比于參照組77.7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宮頸癌前病變檢出總計率0.8%、宮頸癌檢出總計率0.2%對比于參照組0.7%、0.1%,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宮頸癌篩查管理中采用網絡信息化平臺呈現良好效果,展示應用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 網絡信息化平臺;宮頸癌;篩查;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 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4(a)-0151-02
宮頸癌是女性比較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基本,現今,有電子陰道鏡檢查、巴氏細胞學檢查、HPV檢查、TCT檢查等多種宮頸癌篩查方式,但是由于某些醫(yī)院沒有相關檢測條件,多數基層醫(yī)院常采取巴氏細胞學檢查和電子陰道鏡檢查,怎樣將有限資源合理利用來促使宮頸癌檢出幾率提升十分關鍵[1]。該院在2016年7月—2017年8月開展網絡信息化平臺管理前后各抽選1 000例宮頸癌篩查女性用作該文數據資料,分析和評估將網絡信息化平臺用在宮頸癌篩查管理中的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5年5月—2016年6月在該院接受宮頸癌篩查的1 000例女性納入參照組,在此時間段內還沒有在宮頸癌篩查管理中采用網絡信息化平臺,年齡從22~78歲不等,年齡平均值是(36.19±5.02)歲;將2016年7月—2017年8月在該院接受宮頸癌篩查的1 000例女性納入實驗組,在此時間段內已經在宮頸癌篩查管理中采用網絡信息化平臺,年齡從22~78歲不等,年齡平均值是(36.19±5.02)歲。參比2組篩查女性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取互聯網技術將篩查女性的基本信息和細胞學相關指標檢查、HPV相關檢查及陰道鏡相關檢查的結果傳到宮頸癌篩查的網絡信息化平臺上,醫(yī)生可以在平臺上對篩查女性的信息及檢查結果進行查看,對于出現陽性結果的篩查女性,需及時通知其進行更深入的診斷和及時治療。
1.3 指標觀察
計算2組陰道鏡檢查后活檢總計率、活檢和病理診斷相符總計率、宮頸癌前病變檢出總計率、宮頸癌檢出總計率。
1.4 統(tǒng)計方法
對歸于研究中的2 000例篩查女性數據加入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檢測,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統(tǒng)計及研究兩組篩查女性的陰道鏡檢查后活檢總計率
實驗組篩查女性的陰道鏡檢查后活檢總計率對比于參照組篩查女性計算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統(tǒng)計及研究兩組篩查女性的活檢和病理診斷相符總計率
實驗組篩查女性的活檢和病理診斷相符總計率對比于參照組篩查女性計算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統(tǒng)計及研究兩組篩查女性的宮頸癌前病變檢出總計率、宮頸癌檢出總計率
實驗組篩查女性的宮頸癌前病變檢出總計率、宮頸癌檢出總計率對比于參照組篩查女性計算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統(tǒng)計及研究不同檢查方法的異常結果和對應病理檢查結果
電子陰道鏡檢查對宮頸癌前病變的檢出總計率對比于巴氏細胞學檢查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659 1,P=0.000 2<0.05)。電子陰道鏡檢查對宮頸癌前病變的檢出總計率對比于HPV檢查、TCT檢查略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13 1、0.379 2,P=0.736 6、0.538 0>0.05)。見表4。
3 討論
現今,對宮頸癌已經存在比較成熟的篩查技術和有效診治技術,采取宮頸癌篩查能夠促使對患者盡早進行診斷及治療,有助于宮頸癌患者的治愈以及宮頸癌前病變患者的及時防治[2-3]。所以,怎樣將宮頸相關疾病的臨床診斷及治療效率提升需要引起充分的重視[4-5]。
該文數據展示,實驗組篩查女性的陰道鏡檢查后活檢總計率3.50%對比于參照組篩查女性計算值5.40%更低,實驗組篩查女性的活檢和病理診斷相符總計率94.29%對比于參照組篩查女性計算值77.78%更高。主要是由于陰道鏡檢查的醫(yī)生將相關檢查結果資料傳到平臺網絡信息化平臺上之后,質控醫(yī)生可以從平臺上進行核查,以便及時將錯誤信息向陰道鏡檢查的醫(yī)生進行反饋,進而將不必要的宮頸活檢情況減少,并避免出現漏檢現象。
該文結果表明,實驗組篩查女性的宮頸癌前病變檢出總計率0.8%、宮頸癌檢出總計率0.2%對比于參照組篩查女性計算值0.7%、0.1%,對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的檢出幾率均呈現一定提升效果,提示:平臺網絡信息化平臺對于宮頸癌前病變以及宮頸癌的檢出情況是具有一定幫助的。
該文數據呈現,電子陰道鏡檢查對宮頸癌前病變的檢出總計率22.86%對比于巴氏細胞學檢查3.00%明顯更高。提示:一些基層醫(yī)院未開展HPV檢查、TCT檢查時,采取電子陰道鏡檢查可以將巴氏細胞學檢查的不足之處進行補充,特別是采取網絡信息化平臺可以將宮頸癌篩查的管理質量明顯提升,將宮頸癌前病變的檢出幾率顯著提高,體現網絡信息化平臺在宮頸癌篩查管理中的可行之處以及優(yōu)勢。
綜上所述,在宮頸癌篩查管理中采取網絡信息化平臺體現良好效果,顯現出應用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 孟超,趙溫,周鈺,等.北京市海淀區(qū)1078名戶籍婦女未參與宮頸癌免費篩查的原因調查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4,17(5):536-538.
[2] 胡榮華,張斌,章一鳴,等.基于社區(qū)的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信息系統(tǒng)設計[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4,17(6):713-715.
[3] 王朝,武明輝,韓歷麗,等.宮頸癌與乳腺癌篩查信息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J].中國衛(wèi)生信息管理雜志,2014(2):144-148.
[4] 蓋莉莉,張文華,趙新輝,等.加權TOPSIS法在新疆農村婦女宮頸癌篩查項目績效綜合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5(12):1454-1457.
[5] 羅曉敏,宋莉,吳久玲,等.中國農村婦女宮頸癌檢查項目2012和2013年上報數據結果分析[J].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16,50(4):346-350.
(收稿日期:2018-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