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陽祚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尤為重要。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學好語文的關(guān)鍵。新課改的實施,對語文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當轉(zhuǎn)變觀念,因材施教,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下面我就根據(jù)本人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從學生的朗讀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幾個方面,談談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一些做法。
一、朗讀,在感悟中升華
“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用恰當?shù)恼Z氣語調(diào)朗讀,表現(xiàn)自己對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態(tài)度的理解?!?朗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起重要的作用。朗讀有利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體驗。教學中,我充分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因素,體悟感情。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學生學習小女孩第四次擦火柴部分,我是這樣引導學生朗讀的:
師:小女孩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什么?
生:奶奶。
師:誰來說說在小女孩的心目中奶奶的形象怎么樣?
生:溫和、慈愛。
師:為什么她有那種感覺?
生:因為奶奶最疼她。
生:因為父親經(jīng)常打她。
生:還有小男孩欺負她。
師:你們都說得非常好。這時,小女孩看到奶奶的心情怎么樣?
生:很激動。
師:誰來把小女孩說的話讀一讀?
一生讀。
另一生站起來(評價):老師,他讀得還不夠,還應該讀出急切的心情。因為她怕火柴滅了,火柴就會不見的。
師:說得多好。誰再來讀,讀出小女孩當時激動、迫切的心情?
同學們紛紛舉手朗讀。
同學們在不斷感悟、充實中,走進文本,朗讀就有聲有色。
二、理解,在錯誤中生成
閱讀教學中,經(jīng)常會碰到學生的回答與老師的提問不相符的時候,作為一位語文老師,不應該馬上指出或直接否定學生的答案。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加強學生對閱讀的指導與點撥,把錯誤的理解變成一把開啟閱讀感悟的金鑰匙。還是以《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為例。學生知道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后,我讓學生讀“賣火柴”部分,拋給學生一個讀完課文后的感受。結(jié)果兩位同學舉手回答的問題都出乎我的意料。答案可是“賣火柴的小女孩真可憐??!”學生回答的的是“乖巧”“美麗”,可也沒有錯?。∵@時我不慌不忙,指導學生說說“小女孩美麗在哪里?”
一生: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發(fā)上,那頭發(fā)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
師:對??!多么美麗,多么乖巧的小女孩??!
另一生:老師,可她并沒注意這些。
師:“她沒注意這些”指的是什么?
生:她的容貌。
師:為什么?同學們再讀讀課文。
(生讀課文)
生:她是一個可憐的小女孩。
師:多么可憐的小女孩??!課文中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她可憐呢?從課文中找一找,動手劃一劃。
學生活動開了,課堂活躍了起來。
三、思維,在辨論中提高
“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逐步養(yǎng)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tài)度。” 閱讀的本質(zhì)是思維,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就必須引導學生學會思維,學會解決問題。有些文章蘊含著很深的人文道理,對學生來說理解比較困難。在教學中,我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優(yōu)化課堂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了學生,為學生創(chuàng)設閱讀思考的空間。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釣魚的啟示》時 ,為了理解“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的意思。課堂教學中,我緊緊圍繞“釣起的大鱸魚放還是不放”讓學生展開辯論。學生帶著自己的觀點在書中找理由,解決了什么是“是”,什么是“非”的問題,讓學生明白:在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要自覺遵守道德,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進一步內(nèi)化這一人文道德。一場生動有趣的辯論會,使學生的思維最大限度的活躍起來,促進了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形成自己的見解和觀點,提高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
四、表達,在補白中延伸
閱讀教學要與寫作教學相結(jié)合,相互促進。教材文本中有些課文寫得含蓄,刻意留下空白,讓讀者揣摩;有些課文因表達的需要,省略了一些內(nèi)容,給學生的思維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間,為學生的再創(chuàng)作提供了平臺。教師要以獨特的視角、敏銳的語感抓住課文的“空白點”,引導學生充分想象,實現(xiàn)讀寫遷移。如,我在教學《山中訪友》第三自然段時,先讓學生模擬當時情境,跟山中的“朋友”打招呼,體會作者那詩一般的語言,詩一般的韻律,詩一樣的情懷,感受語言的魅力。然后問學生:“假如你是作者,來到山中還會跟誰打招呼呢?你能采用詩一般的語言把它寫下來嗎?”學生馬上活動開了。教學到“喂,淘氣的云雀,嘰嘰喳喳地在談些什么呢?我猜你們津津樂道的,是飛行中看到的好風景”時,我讓學生抓住“嘰嘰喳喳”“津津樂道”等字詞引導學生寫一篇游記。因為我校正處福建土樓世界遺產(chǎn)地,一篇篇生動有趣的《云雀游土樓》童話游記產(chǎn)生了。引導學生補白不僅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還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以后的閱讀教學中,要重在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小學生閱讀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夠加強小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而且可以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感;能讓小學生去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從而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同時也能發(fā)展他們的個性,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