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福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衡量學生是否學會的標準不是看學生積累了多少詞語和句子,也不是看學生理解了多少語文知識和規(guī)則,而是看學生是否會運用。為了達到此項目標,我認為閱讀教學策略應立足于積極性、獨立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一、以情誘導,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學生對知識、對學習的態(tài)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對教師的態(tài)度?!坝H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能產生“愛屋及烏”的效應,學生對教師的情感會遷移到這位教師所教的學科上。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造平等、寬松的民主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師生關系融洽,營造一種教也愉快、學也愉快的教學情境。
在師生共同參與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教師的課堂教學用語。教師的課堂教學用語,不僅要講究規(guī)范、科學、形象、生動,更要體現(xiàn)出尊重、信任、溫暖、體諒和鼓勵。例如:當學生回答問題說了一部分就說不下去時,我鼓勵學生說:“老師知道你已經學會了,剛才說得不錯,別緊張,再想一想。”學生得到鼓勵后,增強了自信,于是調整了思路又順利地說了下去;當基礎較差的學生讀課文不流利時,我鼓勵學生說:“沒關系,再練練就好了?!边@樣,學生以后還會積極舉手表現(xiàn)自己;有時,學生會在課堂上對某個問題提出疑問,如果學生的質疑有道理,我就表揚他說:“這位同學很有自己的思想,今后我們大家要向他學習?!庇谑?,提出疑問的學生上課更加專心,希望自己還有表現(xiàn)的機會。教師這樣不失時機地對學生加以鼓勵,充分肯定學生的長處,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使學生逐步形成自尊、自強等獨立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質,師生關系會更加密切。善于表現(xiàn)是學生的天性,良好的教學氛圍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二、大膽放手,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
閱讀課只有掃清了字詞障礙,課文讀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教學目標才能有效達成。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語文課中的字詞知識基本上能夠自學掌握,作為教師應該大膽放手,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主人。那么,怎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這些基礎知識的獨立性,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呢?
每學習一篇課文時,首先,讓學生做好預習,聯(lián)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其次,小組內交流,交流自己的疑惑之處,交流中遇到分歧時,可以討論解決,或者請求教師幫助。最后,考查詞語的運用,教師會根據(jù)每篇課文的字詞選取一些易錯的,給學生提供字詞環(huán)境來指導學生的運用。每學完一課在全班進行檢測展示,讓學生評價哪些小組學得好,哪些個人學得好,給予表揚和鼓勵。我還常常讓學得好的學生介紹學習方法,他們有時比教師想得還多,還周全。如:學到“或”字時,就應聯(lián)想到“戒、載、栽”等一類“戈”部的字;歸類記憶“工作努力就是‘功”“‘裕就是豐衣足食”“‘劣就是下的工夫比別人少”……學生的興趣很高,自信心很強,而且檢測結果表明,他們對字詞掌握的程度和效果,都比原來教師教的時候好,這激發(fā)了他們極大的學習熱情,真正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充分讀文,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
葉圣陶先生說:“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币虼?,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盡可能多的時間讀書思考,并適時地點撥,引導,努力做到讀書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書中體會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自讀自悟能力。
如在《孔子學琴》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我讓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朗讀課文,完成填空:( )的孔子,并讓學生學會從文中找依據(jù)??梢愿鶕?jù)教材內容填,也可以自己想,可以填一點,也可以填幾點,此時學生有的大聲朗讀,有的輕聲連讀,有的默讀……都在根據(jù)自己喜歡的方式邊研讀邊找依據(jù)。這樣開放的填空,給了學生開放的思維空間,開放的要求,激起了學生讀的興趣和欲望。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大大豐富了讀的內涵和方式,提高了讀的效果,從而學生對孔子的謙遜好學,做事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品質有了更深的感悟。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還必須做到朗讀形式多,層面廣,使學生百讀不厭,讀一遍有一遍的收獲。通過科學的、有計劃、長期的閱讀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都得到了發(fā)展,不但為下一步的教學奠定了基礎,而且在自讀自悟的沃土上,培植了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芽,孕育了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花。
四、敢于嘗試,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德國心理學家恩斯特認為:“創(chuàng)新是人的本性。”創(chuàng)造性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較高境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大膽進行嘗試,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如在教學《望廬山瀑布》時,我放棄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大膽進行嘗試,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如能用自己的話描述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其中就有一位學生在朗讀時基調、重音、語調把握得都比較到位,第一句用升調;第二句略降;第三句末尾“尺”字有一個比較長的回旋的味道,形成朗讀的高潮;第四句用降調,最后三個字漸漸放慢。能夠熟讀成誦的,還可以背一背;擅長畫畫的學生可以畫一畫,有什么別的方法也可以試一試,這樣既發(fā)揮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又促使他們主動去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郭宏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淺析【J】.學科教育,2008(08)
【2】蘭 臻.淺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海峽科學,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