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慧艷
〔摘要〕 馬克思是值得尊敬的歷史偉人,他極為敬業(yè)、無私奉獻、貢獻偉大,其思想影響深遠。馬克思主義是具有普遍意義的真理,是科學的理論;馬克思主義改變了近代中國的命運,其階級分析法幫助中國人認清了復雜的社會面貌,其社會理想幫助中國人找到了正確的發(fā)展方向;馬克思主義是當代中國人奮起作為的最強大武器,中華民族要實現(xiàn)長久獨立和發(fā)展,還面臨很多難題,唯有依靠馬克思主義才能取得最終勝利。我們要不斷創(chuàng)新,續(xù)寫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篇章。
〔關鍵詞〕 馬克思;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1203(2018)06-0022-04
2018年5月4日,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大會并發(fā)表了重要講話。馬克思出生于1818年5月5日,每年他的誕辰,總要搞一些紀念活動,但今年是最隆重的一次。為什么今年這么隆重?有人說因為今年是200年的整年。這是個理由,但更重要的在于,我們要借助這個時機,來說明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即新時代,我們要繼續(xù)尊重馬克思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發(fā)展馬克思主義。
一、馬克思是值得尊敬的歷史偉人
第一,馬克思極為敬業(yè)。馬克思既是學者,又是革命家。作為學者,馬克思對每一個問題都要反復論證,多次推敲,尋根究底,決不含糊。我們今天看到的馬克思的著作,有很大一部分都不是馬克思在世時出版的;在他在世時出版的著作里,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成稿后又經歷了數(shù)年、十數(shù)年甚至數(shù)十年才交付出版,這是因為,馬克思對研究工作要求很高,文章成稿后還要反復多次進行推敲修改,因此很難及時出版。馬克思在世時,每次他的著作再版,經常還要為其再寫上一篇序言,作一些反思、說明和補充。作為革命家,馬克思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革命事業(yè),他不但通過理論鉆研為革命者提供指導,而且還親自參加、組織和指揮革命活動,為革命戰(zhàn)友提供大量的幫助。為了革命,馬克思及其家人飽受反動政府的迫害,一生顛沛流離,生活窮困潦倒,但這些都始終沒有消蝕他的革命意志。
第二,馬克思無私奉獻。馬克思出生于一個大律師的家庭,家境很好,他的妻子燕妮更是貴族出身。優(yōu)越的出身,再加上卓越的才華,馬克思如果像一般人一樣,無論做點什么,都足以謀得富足的生活,可是他沒有。他從少年時就立下志愿,要為人類的幸福而奮斗。1835年只有17歲的馬克思在一篇作文中寫道,“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yè),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yè)將默默地、但是永恒發(fā)揮作用地存在下去” 〔1 〕。他鏗鏘有力地說,腳踏實地地做。為了一個17歲時立下的誓言,他無私地奉獻了整個人生。
第三,馬克思貢獻偉大。馬克思一生的著述卷帙浩繁,他留給后世的學說——馬克思主義——是整個人類社會發(fā)展迄今為止的最普遍真理。這一學說在今天仍然對整個世界產生著影響,并且影響越來越大。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偉大友誼,堪稱人類友誼的榜樣。馬克思與妻子燕妮患難與共的愛情,一直是革命者最高潔最浪漫的典范。雖然馬克思在貧病交加中死去,并沒有什么物質遺產,但他卻給人們留下了一筆極大又極寶貴的精神財富。
第四,馬克思的思想影響深遠。1883年,只有65歲的馬克思與世長辭,但是他的身影卻又似乎從未離開過這個世界。在他逝世后的這100多年里,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他和他的學說對這個世界的意義。在資本主義社會,每當社會發(fā)生經濟波動、政治動蕩時,人們總會想起馬克思,蜂擁到書店里去購買馬克思的著作;在社會主義社會,社會實踐和理論發(fā)展每向前推進一步,人們總要把這些成就和馬克思主義聯(lián)系起來。習近平總書記說:“馬克思主義極大推進了人類文明進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思想體系和話語體系,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認為‘千年第一思想家。” 〔2 〕
二、馬克思主義是具有普遍意義的真理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單就世界觀問題來說,馬克思把唯物論和辯證法相結合,創(chuàng)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形成了人類有史以來最科學的世界觀;同時,他又把辯證唯物主義延伸到人類社會歷史領域,創(chuàng)立了歷史唯物主義,形成了全新的歷史觀。列寧說,“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是科學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3 〕。此言不虛。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前,人類社會的歷史研究還遠不能稱為科學,這些研究只是一般性地收集了一些資料,或者至多是把握了一些歷史的側面,但都沒有真正把握住歷史發(fā)展的整體規(guī)律,而這個推動歷史研究走向科學的工作最終是由馬克思來完成的。可以說,“有了歷史唯物主義,歷史學才真正成為科學” 〔4 〕。有的歷史學家評論說,“馬克思之前的歷史,都通向馬克思;馬克思之后的歷史,又都是從馬克思重新出發(fā)的” 〔5 〕。這個評價的確是一語中的。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還表現(xiàn)在它的正義立場上。馬克思主義從科學的歷史規(guī)律出發(fā),找到了人民這個真正的歷史主角,找到了無產階級這個現(xiàn)實的革命力量,指出了歷史發(fā)展的正確方向,并堅定地站在了代表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方向的無產階級的正義立場上,成為人類解放斗爭的科學理論指南。
馬克思主義是真理,但為什么說它還是普遍真理呢?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高”“遠”“深”“廣”。其中,“高”是指馬克思主義是最宏觀的真理,它是人類對于整個世界運動發(fā)展規(guī)律的把握;“遠”是指馬克思主義是最開放的真理,它隨著人類社會實踐的發(fā)展而不斷豐富、不斷開拓、不斷進入新的境界,從而使自己永葆青春;“深”是指馬克思主義是最抽象的真理,它是人類對最本質最深刻問題的認識;“廣”是指馬克思主義是最全面的真理,它的基本原理指導人類一切領域的實踐并與之相結合。因此,馬克思主義是普遍真理,這并不是某種崇拜和夸張,而是經過嚴密科學的邏輯論證和長久反復的實踐驗證才得出的結論。
三、馬克思主義改變了近代中國的命運
在近代長達百年的時間里,中國山河破碎,命運多舛,國家和民族瀕臨危亡之際,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無數(shù)仁人志士上下求索,苦尋救亡圖存之路,先后選擇、比較、嘗試了多種救國救民的方法和路徑,如技術救國、經濟救國、文化救國、政治革命等,從“師夷長技”、君主立憲到民主共和我們都一一嘗試了。這些方法雖然各有區(qū)別,但都有一個總的共同點,就是主張向西方列強學習,走資本主義道路。很遺憾,這些探索最終都歸于失敗。實踐一次又一次地證明,舊中國內無民主、外無獨立,資本主義于中國來說,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
中國將向何處去?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人送來了馬克思主義,給中國人送來了革命的新指南。
第一,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分析法,幫助中國人認清了復雜的社會面貌。毛澤東指出,“一切勾結帝國主義的軍閥、官僚、買辦階級、大地主階級以及附屬于他們的一部分反動知識界,是我們的敵人。工業(yè)無產階級是我們革命的領導力量。一切半無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是我們最接近的朋友。那動搖不定的中產階級,其右翼可能是我們的敵人,其左翼可能是我們的朋友” 〔6 〕。中國共產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抓住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找到了代表中國未來方向的革命力量,把中國社會的政治結構一下子劃分清楚了。正是因為有能力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中國共產黨才終于開啟了一條雖然艱苦卓絕但前途光明的革命道路。
第二,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理想,幫助中國人找到了正確的發(fā)展方向。共產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基礎上提出的全人類社會理想,而社會主義是人類社會向共產主義進發(fā)過程中的一個低級歷史階段。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一方面,只有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shù)的苦難勞動者才能真正翻身做主人,積極勞動,中國的生產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解放;另一方面,在整個世界還處于資本主義時代、還通行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之時,積貧積弱百年的中國只有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發(fā)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yōu)勢,迅速造就保證國家存在和發(fā)展的基本條件,使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四、馬克思主義是當代中國人奮起作為的最強大武器
新生事物的成長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社會主義救了中國,但在中國搞社會主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華民族要實現(xiàn)長久獨立和發(fā)展,還面臨很多難題,唯有依靠馬克思主義才能取得最終勝利。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當今世界還是資本主義主導的世界,社會主義國家的執(zhí)政黨必須依靠馬克思主義這個強大的思想武器,才能把握好社會主義航向。雖然1917年發(fā)生的開辟人類歷史新紀元的十月革命至今已逾百年,但是,相對于資本主義來說,社會主義仍然是一個新生事物。社會主義必須正視這樣的現(xiàn)實,在強勢資本主義包圍、干擾、威脅、滲透、演變的環(huán)境中努力保證自己的存在與發(fā)展,不但要學會與資本主義進行斗爭,還要學會在斗爭中與其進行競爭與合作。在這種情況下,能不能堅持住社會主義的方向就顯得尤為重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器來裝備一個堅強有力的執(zhí)政黨,是把握好社會主義航向的首要任務。
其次,我們必須承認,現(xiàn)實中國的社會主義與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展望的未來共產主義第一階段還相差甚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新中國是在舊中國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經濟文化落后,物質基礎薄弱。鄧小平曾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要建設對資本主義具有優(yōu)越性的社會主義,首先必須擺脫貧窮?,F(xiàn)在雖說我們也在搞社會主義,但事實上不夠格” 〔7 〕。這里所說的“不夠格”主要是指在物質技術基礎方面的不夠格,也表現(xiàn)在社會經濟制度和上層建筑方面的不成熟不完善。鄧小平這段話主要是說明,我們搞社會主義的起點很低,要耐心地去做長期發(fā)展的工作,同時要做好迎接在這個漫長征途中必然出現(xiàn)的、多種多樣的困難和挑戰(zhàn)。不過有人會問,經過了這么多年的發(fā)展,我們已經取得了十分輝煌的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轉化,進入了決勝全面小康社會的新時代,可不可以說,我們已經“夠格”了呢?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fā)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8 〕。這兩個“沒有變”是我們黨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對當前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階段的科學判斷,它說明,雖然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是距離讓人民普遍享有高質量美好生活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為此我們必須戒驕戒躁、腳踏實地、繼續(xù)奮斗。
再次,我們必須承認,社會主義建設沒有現(xiàn)成可用的模式,必須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南。在中國這樣一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的發(fā)展中大國里搞社會主義,一切都要靠中國人獨立自主的艱苦奮斗,要靠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大膽探索、小心求證,在實踐中解決問題、總結經驗,從而形成自己的理論和道路。這個理論和道路今天已經形成,它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踐反復向人們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拿起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武器向困難開戰(zhàn)、奮勇斗爭的珍貴成果。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已經進入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已經推進到嶄新的階段,我們必須珍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南,把我們的事業(yè)推向更高的水平。
五、不斷創(chuàng)新,續(xù)寫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篇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歷史過程,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歷史過程,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fā)展過程。新時代,我們還要繼續(xù)用好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武器,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邁向更高階段。為此,我們應當在三個方面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