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施工技術質量控制管理作為工程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與企業(yè)的經濟效益的提高以及企業(yè)的綜合市場競爭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應嚴格控制好建筑工程施工技術質量,保證企業(yè)的長期健康的發(fā)展。本文闡明了建筑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的重要性及關鍵因素,提出了一些針對施工各階段質量控制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建筑工程;施工技術;質量控制
1、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和質量控制的意義
1.1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的現(xiàn)狀
目前我國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仍舊采用的是粗放型管理模式,只是憑一些簡單的文檔記錄及質量管理工作來控制技術管理,其管理體系缺乏系統(tǒng)性,進而導致管理工作落實不到位,最終對企業(yè)造成嚴重的影響。所以,要想加強對建筑工程質量控制管理,需科學開展施工技術管理工作,實行集約式的管理模式,進行管理的分析研究,提高企業(yè)的管理水平,增強其市場競爭力和綜合能力。
1.2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的影響
一方面,建筑施工技術管理有利于提高企業(yè)經濟效益,在當前建筑市場激烈競爭下,企業(yè)要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協(xié)調配合,提高工作效率,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降低質量通病,控制施工成本,提高企業(yè)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可以提高企業(yè)綜合管理水平。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作為企業(yè)管理的重要部分,直接反映著企業(yè)的綜合管理水平??梢酝ㄟ^規(guī)范化企業(yè)施工管理流程,優(yōu)化企業(yè)組織結構,來實現(xiàn)企業(yè)管理水平的提高。
2、建筑施工各階段具體的質量控制要點
2.1混凝土的施工質量控制
建筑工程所使用的混凝土的質量性質包括其和易性、強度指標以及耐久性指標等。
混凝土的和易性指標一般指的是混凝土的流動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等三個方面,通常在工程上測定混凝土的坍落度,通過坍落度這個指標來衡量所拌制的混凝土的和易性。
混凝土的強度力學相關的指標是指混凝土拌制并澆筑后經水化反應而硬化以后的力學指標,主要包括它的抗壓強度、抗拉強度、抗剪強度等指標,此外還有混凝土構件的抗彎、抗折強度等。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其構件在工程條件使用時遭受具有較大的破壞性能或在長期荷載作用下保持其使用性的能力。其耐久性主要表現(xiàn)在:混凝土構件的抗?jié)B漏的能力、抵抗化學腐蝕和碳化作用的能力、抵抗寒冷天氣時的凍融作用的能力等。
2.2鋼筋綁扎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
2.2.1鋼筋的進場驗收
對進場的鋼筋材料進行復驗時,,要求必須具備產品合格證書、鋼筋爐號和物理化學試驗報告單及相關質量證明。鋼筋加工前,應嚴格按照標準規(guī)范、設計圖樣及相關工藝技術要求進行技術交底。綁扎前,需對鋼筋進行調直處理、除銹處理及鋼筋切斷處理。鋼筋切斷時,應根據鋼筋的型號、直徑、長度等,本著減少鋼筋料頭的原則,采用先截取長料、后斷短料的方式,達到節(jié)約鋼材的目的。
2.2.2墻體鋼筋綁扎
對帶有90°彎鉤的鋼筋綁扎時,應注意將彎鉤朝向墻體混凝土內;當墻體內采用雙層鋼筋結構網時,應在其中設置支撐,確保鋼筋之間固定的間距;對強筋進行綁扎時應特別對垂直度提出要求;對于剪力墻,應對鋼筋的上下采取滿扎的方式,增加其強度。避免鋼筋距墻或梁邊距離過大,施工中,因計算方法的差異,有時會出現(xiàn)樓板中實際鋼筋數量少于設計要求鋼筋數量的現(xiàn)象,所以,墻體內第一根受力鋼筋的綁扎距離,必須距墻或梁邊50mm~100mm 開始綁扎。剪力墻鋼筋綁扎中, 應避免任意搭接和搭接長度不受控的盲目搭接現(xiàn)象。
2.3預應力管樁施工通病及預防措施
施工前對樁位處進行釬探,認真清理障礙物;根據不同的地質條件合理選擇樁型、沉樁方式、沉樁設備。當樁身突然偏離原位或高度傾斜、回彈,應會同設計單位采取相應技術措施。當樁端持力層為中密以上砂土、碎石類土時,設計要求樁進入持力層一定深度,樁身傾斜時,不宜采用移架方法校正。
發(fā)生管樁沉不下去時,應及時詳細查明工程地質情況,調整施工控制參數。根據施工場地工程地質情況、單樁承載力大小、樁的規(guī)格、錘的大小和沖擊能量、樁端持力層的巖土類別及樁入持力層深度、樁土彈性壓縮量等指標后給出。壓樁時中間停歇時間不可太久。
2.4梁、柱澆筑施工質量控制
現(xiàn)澆框架梁、柱出現(xiàn)“夾渣爛根”的情況比較常見,通常發(fā)生在框架柱的根部和梁的底面出現(xiàn)混凝土漏漿現(xiàn)象,嚴重時還會引起孔洞及露筋現(xiàn)象的發(fā)生。對于框架柱,其直接原因是柱模放置在樓地板上時,事先沒有在樓板上或底面上做找平層,也沒有預留清掃雜質的洞口。當層高大于五米時框架柱的中段沒有預留澆筑口,且未使用套管,所以進料只能從頂部直接往下澆入,以致混凝土的自由落差大于三米以上,在柱內所布設的鋼筋的阻攔下使得混凝土中的粗細骨料相互分離,外加底部板面不平并且有漏縫未堵上,導致混凝土中的水泥漿緩緩地流失掉,還有存在于底面的垃圾未被清除干凈以及振動棒的長度不夠而震動不到之類的影響因素,造成混凝土框架柱的根部出現(xiàn)夾渣與爛根的現(xiàn)象。為了保證框架柱的質量,其具體的措施是:應在混凝土框架柱的接頭處進行澆筑混凝土,即一般于上次澆筑后再接上與之相同規(guī)格的方框,使得礦棉保持平齊狀態(tài),然后繼續(xù)澆筑框架柱的前支橫模,這里建議從板面開始,澆筑時在頂部噴灑一層大致20mm的配合比與水灰比相同的水泥砂漿。然后鋪設25~30mm厚配合比為l:2水泥;于其上方澆筑混凝土,如此方可保證混凝土框架柱能達到自然密實的效果,從而不會出現(xiàn)類似于夾渣或爛根的工程質量問題。
結語:
隨著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發(fā)展,城市建設的腳步也在不斷地加快,各類建筑不斷的出現(xiàn)供人們生活、工作和娛樂場所,建筑的形成主要依靠于工程施工階段,這個階段進行施工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到建筑的總體質量,是進行建筑工程施工技術質量控制最有效的環(huán)節(jié)。
參考文獻:
[1]張柏,張琳.淺析提高建筑工程質量的措施和手段[M].中國建筑裝飾藝術[M].2011(1)
[2]王振復.淺析建筑工程現(xiàn)場施工技術管理措施[J].科技信息,2010(11).
[3]黃劉銘.論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管理對企業(yè)的影響[J].建筑工程建設與發(fā)展,2011,(11).
作者簡介:
周祿明(身份證:21088119830222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