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東新
一架飛機要在天空中順利飛行,需要方方面面人員的服務保障。航行情報部門雖然不像管制服務部門那樣直接指揮飛機,但同樣與飛行安全息息相關(guān)。
一個航班計劃下來,不是飛行員和空姐上了飛機就可以飛的,還有許多前期工作要做。其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便是要準備好齊全的航行情報資料。這些情報資料的涉及面很廣,包含航班從起飛到落地所需要的空中交通管制、通信導航、機場設施、公安、油料、氣象等眾多方面內(nèi)容。
飛機的航線不同,要求的資料也不一樣,資料不全,就難以保證飛行安全。例如,在空中交通管制方面,有關(guān)人員要時刻關(guān)注機場的航行信息,確保航空器安全起降。通信導航系統(tǒng)是飛行員的“耳目”,通過提供機場、航路的通信和導航設施的頻率、呼號、位置等,使飛行員耳聰目明。氣象設施和預報與飛行安全密切相關(guān),準確的天氣預報和實況信息可以引導飛機穿云破霧勇往直前,反之,則可能迷失方向、機毀人亡。機場場建部門,涉及跑道、停機道、凈空道、燈光系統(tǒng)、障礙物標志等的建立、中斷、撤銷、改變和恢復工作。油料牌號和加油設備也會影響航空器的正常運行。
不難想象,假如某航班從北京飛往歐洲,途中要飛越某個國家的領(lǐng)空,而該空域正在進行導彈打靶試驗,要求所有經(jīng)過該區(qū)域的飛機改道。如果沒有及時掌握這一信息,飛行途中就可能會遇到麻煩。又比如,某一航班從上海前往烏魯木齊,但在臨飛前,情報部門提供的一級航行通告顯示,烏魯木齊機場忽遇大雪,能見度極差,恐難降落。航空公司分析情況后,決定航班延期或取消,并將情況及時通知旅客,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航行情報資料的形式主要有永久性資料和臨時性資料兩種。永久性資料包括匯編、航行手冊、機場使用細則、航線手冊、高(中、低)空航線圖、通信導航文本、國際國內(nèi)航路航線規(guī)定、空中走廊規(guī)定、地名部門代碼本、各種比例尺地形圖等。臨時性資料包括航行資料通報、航行通告等。
航行情報是如何編制的呢?首先,在機場建設時,為了保障飛行安全,提高機場的利用率,情報部門要設計出航空器的最低運行標準和航行服務程序,要求準備、收集的資料和數(shù)據(jù)包括:各種比例尺地形圖、航空地圖、空域結(jié)構(gòu)與鄰近軍民用機場的航行資料、氣象資料、人工障礙物資料等。情報部門運用這些資料對機場進行凈空分析、空域分析、氣象分析和場址規(guī)模、導航設施布置分析等。
經(jīng)過選址、預可研、可研、初步設計、終端設計等幾個階段后,情報部門設計出該機場的航空器最低運行標準和航行服務程序,并以機場使用細則、航線手冊、航行資料匯編、航行手冊等資料的形式公布。這些資料都是管制員指揮飛機的依據(jù),也是飛行員飛行的依據(jù)。
在機場運行過程中,航行情報工作也十分重要。情報部門要為每個離港航班提供飛行所必需的航行情報資料,這就需要情報人員隨時收集管制、通信導航、氣象、簽派、場建等方面的最新信息,然后將這些信息及時提供給飛行員。
在飛行前一天的預先準備階段,情報部門需要為飛行員提供起飛機場、目的地機場、備降機場及相關(guān)航路所有最新的航行情報資料(永久性資料),并提供情報講解服務。在飛行前一個半小時的直接準備階段,情報部門需要為飛行員提供起飛機場、目的地機場、備降機場及相關(guān)航路最新的臨時性資料。在飛行實施階段,情報部門要隨時掌握航班的飛行動態(tài)和情報的最新變化,讓飛行員及時了解相關(guān)的臨時性變化,及時調(diào)整飛行。飛行結(jié)束后,情報部門還要聽取飛行員對于飛行程序和資料準備情況的意見,以便優(yōu)化飛行程序,提高服務質(zhì)量。
航行情報部門為航空公司和機組提供情報服務的途徑主要包括:借助計算機系統(tǒng),根據(jù)協(xié)議對用戶發(fā)布最新資料,公司和機組可以在相應的用戶終端上查找和提取所需資料;對于一些重要的航行資料,機組在臨飛前,可到起始地機場所在的飛行報告室當面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