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芳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1-0023-02
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教師一定要針對教學對象特點,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式方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外來務工子女屬于一個特殊的群體,語文學習基礎與能力參差不齊,將校本課程運用到教學活動之中,融入到語文教學體系內,能夠兼顧到學生語文學習的不均衡現(xiàn)狀,從而促進教學活動有效開展。
一、運用校本課程提高外來務工子女文學底蘊
在語文教學工作中,筆者發(fā)現(xiàn)不少外來務工子女閱讀的文學刊物較少,缺少文學底蘊,較為明顯的外在表現(xiàn)就是缺乏詞匯,寫作與表達時候比較困難。對此,筆者運用校本課程的“放眼閱讀”板塊,組織學生開展了“多讀書、讀好書”活動,針對這一群體文學底蘊不足的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閱讀,加大閱讀量和進行閱讀指導,補上這一課。在筆者的指導下,每一位外來務工子女都針對自己的詞匯積累等方面的實際,制定了閱讀計劃,確定本學期、本月乃至本周準備閱讀的優(yōu)秀刊物,將閱讀計劃細化到每一周,并且通過讀書筆記的形式進行積累,長期堅持下去夯實自己的文學底蘊,能夠趕上班級其他同學,為學好語文奠定扎實基礎。經過一段時間的成功實踐,筆者欣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閱讀的書籍多了,遣詞造句中內容更加豐富了,特別是對一些優(yōu)美的語段、典型的框架,吸收到自己作文創(chuàng)作中的元素越來越多。
二、運用校本課程提高外來務工子女朗誦技巧
不少外來務工子女雖然年齡不大,但是往往輾轉幾個地區(qū),在不同學校就讀過。一些學校對學生的朗讀要求不高,只是要求讀準確沒有錯別字,對語氣、停頓以及語感和情感表達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導致不少學生朗讀中語氣平淡,缺乏與課文相匹配的激情。對此,筆者除了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示范朗讀和技巧指導之外,還充分運用校本課程中的“激情朗誦”板塊,強化對學生的朗誦技巧指導,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訓練和揣摩學習空間,為學生朗誦水平的提升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在校本課程運用中,筆者主要發(fā)揮了課外活動的作用,以第二課堂等形式,組織學生研究不同類型文章的朗讀基本技巧,以及指導學生如何發(fā)掘文章中蘊含的思想與情感主題,在朗誦中將其體現(xiàn)出來,通過停頓以及語氣等方面的處理,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不同類型文體朗讀水平。
三、運用校本課程提高外來務工子女書寫水平
翻開外來務工子女的作業(yè)、試卷,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共性問題,就是書寫質量較高的學生比較少,大多數(shù)學生對漢字書寫的技巧沒有掌握好,字的筆畫、間架等缺乏技巧,難以寫出一手好字。對此,筆者在強化書寫要求的同時,運用校本課程中的“橫平豎直”板塊,強化對學生的書法訓練指導。每天下午上課前,專門有20分鐘的書法小課時間。對學生進行書法指導,從一筆一捺開始訓練學生書法基本功,還要布置一定量的書寫任務,讓學生注重書法訓練,逐步提高書寫水平。
四、運用校本課程提高外來務工子女表達能力
相對于城鎮(zhèn)生源的學生,外來務工子女在表達能力發(fā)展方面有所欠缺,具體表現(xiàn)在怯場,語言組織和表達不夠連貫,思維不夠清晰等。筆者在教學中抓住課堂互動和提問的機會,強化學生表達能力訓練,同時發(fā)揮校本課程的作用,運用“大家都來說一說”板塊,多方面強化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yǎng),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每周二的早讀課上,筆者按照校本課程內容安排,組織學生開展“一分鐘小演講”訓練活動,學生按照學號順序走上講臺,隨機抽取題目開展演講活動。這樣的訓練沒有準備的時間,拿到題目就說,對學生思維敏捷程度和語言組織效果都是一次較好的訓練。除此之外,筆者還在課外活動中組織了類似的訓練,將校本課程中對學生表達能力的訓練,貫穿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特別是一些專題活動中,給予學生上臺表達的機會,讓他們嘗試站在大家面前開展表達,對外來務工子女克服膽怯心理、提高語言表達技巧等方面,具有積極的意義。
五、運用校本課程提高外來務工子女統(tǒng)籌藝術
在校本課程中專門有“最佳技巧”板塊,其中對學習時間的統(tǒng)籌專門進行了講述。筆者引導外來務工子女深入學習這一方面的內容,懂得如何在學習活動中進行統(tǒng)籌,特別是學習時間的統(tǒng)籌安排方面,掌握一定的技巧對他們提高學習效率具有積極意義。例如學會利用吃飯前、睡覺前的一小段時間,拿出平時整理的錯題集看一看,增加一些印象,也是很好的復習方法。以及科學安排第一輪復習和第二輪復習的時間間隔,遵循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規(guī)律,提升學習效率等,對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語文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綜上所述,借助于校本課程滿足外來務工子女語文學習的需求,是因材施教的有效路徑,廣大語文教師應當強化這一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