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健
(河南省濟源市濟鋼醫(yī)院外一科 濟源 459000)
下肢靜脈曲張是血管外科臨床常見疾病,病人主要癥狀表現為站立位時疲勞無力、腿部酸脹,病情嚴重者曲張靜脈團會布滿小腿,且足踝出現潰瘍,對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不良影響[1]。臨床通常采取手術治療,常規(guī)手術以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剝脫術為主,但該術式會造成較大的創(chuàng)傷,隨著微創(chuàng)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血管腔內激光閉合術(EVLT)在臨床得到了廣泛應用,該術式具備安全簡單、微創(chuàng)有效的優(yōu)點。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對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聯合EVLT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效果進行了觀察,希望能為臨床治療提供借鑒。
2014年6月~2016年7月,選取我院收治的120例下肢靜脈曲張病人為研究樣本,以便利抽樣法分為對照組與聯合組各60例。對照組男女比例為32∶28,年齡27~75歲,平均(49.75±2.25)歲,患肢95條,病程5m~8年,平均(3.76±0.24)年;聯合組男女比例為34∶26,年齡26~76歲,平均(49.96±2.04)歲,患肢91條,病程6m~9年,平均(3.87±0.33)年。兩組基線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剝脫術治療。術前標記曲張靜脈,全麻,在患肢腹股溝處打開2~4cm的切口,切斷大隱靜脈和分支后結扎,然后在標記處打開0.5~1.0cm的切口,對大隱靜脈主干和曲張靜脈團進行完整抽剝。
聯合組采取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術聯合EVLT治療。術前準備和麻醉方式同對照組,儀器選用英國DIOMED公司提供的激光治療儀,波長810mm,超滑導絲選用0.035英寸規(guī)格,5F直形導管,16#套管針。以病人腹股溝區(qū)作為橫切口,打開2cm,在卵圓窩區(qū)對大隱靜脈主干和分支進行充分游離,在距大隱靜脈匯入部和股靜脈0.5cm處切斷大隱靜脈,斷端采用1#絲線結扎,然后切斷結扎各屬支。以內踝大隱靜脈起始部位作為穿刺點置入超滑導絲并將其推到高位結扎處,置入5F導管后在導管內置入激光光纖,推至高位結扎術,將導管退出2cm后暴露頭端,激光輸出功率調整為14W,脈沖和間隔均為1s,發(fā)射激光和后撤光纖速度為0.5cm/s。膝關節(jié)以下降低輸出功率為10W,光纖后撤速度為1.0cm/s,以套管針對小腿區(qū)直徑<5cm的迂曲靜脈團進行分點穿刺后用光纖輻射灼燒。
兩組病人縫合手術切口后均以彈力繃帶加壓包扎患肢,術后均口服阿司匹林抗感染,2周后去除彈力繃帶,持續(xù)穿戴彈力襪6個月。
對兩組病人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進行觀察對比;術后隨訪6個月,對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肢體潰瘍愈合率、色素沉著減退率和復發(fā)率進行統(tǒng)計對比。
兩組手術時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聯合組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
組別n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切口長度(cm)對照組6055.34±9.6673.05±8.954.07±1.03聯合組6056.01±9.5936.54±8.461.87±0.13t/0.38122.96316.415P/>0.05<0.05<0.05
兩組潰瘍愈合率、色素沉著減退率、復發(fā)率均無顯著差異,P>0.05;但聯合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引發(fā)下肢靜脈曲張的病因較多,臨床認為靜脈血管內壓高和靜脈壁彈性發(fā)育差等因素會因引起回流障礙,導致靜脈腔內淤積而形成血管曲張,病人站立時明顯,長期患病還會導致局部組織缺氧、營養(yǎng)不良和免疫力降低等癥狀[2],對病人正常工作和生活尤為不利。
表2 潰瘍愈合率、色素沉著減退率、復發(fā)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組別n淺表潰瘍愈合率色素沉著減退率復發(fā)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皮下淤血切口感染隱神經損傷總發(fā)生率對照組9584(88.42)83(87.37)4(4.21)4(4.21)2(2.11)3(3.30)9(9.62)聯合組9186(94.51)85(93.41)3(3.30)1(1.10)0(0.00)1(1.10)2(2.20)χ2/2.1891.9390.107///4.422P/>0.05>0.05>0.05///<0.05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聯合組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原因分析為:(1)常規(guī)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剝脫術雖然可阻斷反流途徑,減少腔內淤血對靜脈回流的阻礙,但術中因廣泛血管剝離,手術切口大,會導致出血量增多,且術后容易引起隱神經損傷的并發(fā)癥[3];(2)EVLT則借助激光產生的高能熱效應讓血液局部沸騰,產生的蒸汽氣泡可對促進周圍血管壁內皮細胞變性壞死和血管內膜變性失活,通過破壞靜脈壁結構,促進纖維化和血管壁收縮,可永久性閉鎖靜脈管腔達到治療目的[4];(3)EVLT術可在直視狀態(tài)下觀察光纖位置,避免損傷到周圍重要組織,配合高位結扎術可避免激光對股靜脈的損傷和術后靜脈血栓蔓延導致的下肢深靜脈血栓,減少術后皮下淤血和隱神經損傷發(fā)生率;(4)EVLT術切口小,術中出血量少,操作簡便,針對曲張靜脈屬支多的病人優(yōu)勢更為明顯。
綜上所述,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聯合腔內激光閉合術與常規(guī)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剝脫術均是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的有效術式,但聯合手術對病人造成的創(chuàng)傷和術后并發(fā)癥更少,有臨床應用價值。
參 考 文 獻
1 宋小洹.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聯合腔內激光閉合治療下肢靜脈曲張168例療效分析.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4):477~478.
2 吳中華.大隱靜脈高位結扎聯合腔內激光閉合治療下肢靜脈曲張療效分析.基層醫(yī)學論壇,2016,20(13):1875~1876.
3 馬兵兵,夏曉娜,許群濤,等.高位結扎聯合血管內激光治療大隱靜脈曲張的臨床療效分析.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7,2(7):14~16.
4 金一琦,徐國雄,黃劍,等.腔內激光手術治療大隱靜脈曲張的臨床療效.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6,19(2):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