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潔
(北海市第二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 廣西 北海 536000)
缺血性腦卒中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發(fā)病之一,近年來發(fā)病率有逐年提高的趨勢,病死率躍居各大疾病的首位[1]。臨床路徑是美國新英格蘭醫(yī)療中在1985年首次提出的概念,通過一套標準化的模式與程序,以循證醫(yī)學證據(jù)和指南為指導,起到規(guī)范醫(yī)療行為和提髙質量的作用[2]。通過近30年的實踐與發(fā)展,我國在1996年將臨床路徑運用與臨床中,目前我國臨床路徑在康復醫(yī)學領域尚處于探索階段,而腦卒中康復發(fā)展過程中仍潛藏著諸多問題,如從事康復工作者的人員和資源分布不均等[3]。我院在2016年開展腦卒中康復臨床路徑,形成一套規(guī)范有序的康復治療體系,并取得不錯的效果,如提高患者神經(jīng)功能、運動功能及日?;顒幽芰Φ取R虼吮疚臄M收集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10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分析早期康復臨床路徑的價值。
收集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10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分為:研究組(接受早期康復臨床路徑護理)和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康復護理)。研究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齡56.37±4.82歲;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齡55.37±5.15歲。兩組性別和年齡比較無差異。
(1)患者首次發(fā)作經(jīng)影像學檢查確診為缺血性腦卒中;(2)意識清晰,格拉斯哥昏迷評分>13分;(3)無嚴重失語癥;(4)知情同意,自愿參加試驗。
(1)多次腦梗死或腦栓塞病史。(2)心臟或呼吸停止者。(3)患有惡性腫瘤或精神病患者。(4)老年癡呆癥者。
康復護理內容及護理時間不做限制,康復護理內容包括感覺刺激、提高肌張力、提高中樞的興奮性、活動關節(jié),行坐起、轉移、翻身訓練等。加強肢體穩(wěn)定性運動,改善步態(tài)。
1.5.1 人員篩選和培訓 實施臨床路徑護理措施的護理人員經(jīng)過嚴格篩選,基礎理論扎實,操作技能嫻熟。統(tǒng)一培訓。
1.5.2 制定護理計劃 患者入院后,及時對患者進行護理評估,以時間為橫軸,以入院教育基礎護理心理護理生活護理和出院指導等為縱軸,制定護理計劃。具體為運動療法、作業(yè)方案與吞咽障礙方案。
1.5.2.1 運動功能 上下肢活動度訓練、上下肢活動、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床上運動、床邊坐位活動、站立訓練。注意事項為每日鍛煉中由上到下依次所列內容。
1.5.2.2 日常生活 穿上衣準備、進食準備訓練、轉移準備訓練、洗漱準備訓練、洗澡準各訓練。
1.5.2.3 吞咽功能 喂食技巧、咳嗽訓練、口唇閉鎖訓練、舌肌主被動康復訓練、吞咽肌肉神經(jīng)肌肉電刺激。
1.5.2.4 康復訓練時間要求 運動功能訓練強度為60分鐘,吞咽功能每天訓練70分鐘,日常生活每日2次,每次20分鐘??紤]到患者的個體差異,患者達到標準后,可以增加強度。
對比(1)兩組護理前后MBI評分、FMA評分及GUSS評分。(2)兩組住院費用及住院時間。
采用SPSS17.0軟件,計數(shù)資料χ2檢驗,計量資料t檢驗,P<0.05為差異有意義。
兩組護理前MBI評分、FMA評分及GUSS評分比較無差異(P>0.05);兩組護理后MBI評分、FMA評分及GUSS評分比較有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MBI評分、FMA評分及MBI評分對比
兩組住院費用及住院時間比較有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住院費用及住院時間對比
我國是腦卒中多發(fā)國家,每年新發(fā)患者達200萬,我國2017年用于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費用達到100億元,給予家庭造成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4]。眾多研究[5-7]指出腦卒中康復是降低致殘率最有效的方法,有效的康復能夠減輕患者功能障礙,降低醫(yī)療護理費用,所以做好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護理顯得尤為重要。
本次研究中將臨床護理路徑用于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復中,結果發(fā)現(xiàn)兩組護理后MBI評分、FMA評分及GUSS評分比較有差異(P<0.05)。MBI評分、FMA評分及GUSS評分主要反映腦卒中患者日?;顒幽芰?、運動功能恢復及吞咽功能,分值越高代表功能恢復越好。研究組上述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兩組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之間有顯著性差異。本文認為通過制定臨床路徑,可以獲得最佳的循證醫(yī)學證據(jù),讓每例患者接受相同的技術及操作規(guī)范。減少常規(guī)護理中護士由于護理經(jīng)驗不足而帶來的影響[8]。該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還有學者通過臨床路徑,將具有循證醫(yī)學證據(jù)的行為干預、冷刺激、特定肌群的功能訓練用于腦卒中患者中,結果發(fā)現(xiàn)與常規(guī)護理者相關,研究組吞咽功能明顯提高,住院日縮短[9]。
臨床路徑具有以下優(yōu)點:(1)實現(xiàn)高效率和減少醫(yī)療經(jīng)費,護理工作圍繞患者健康積極客觀地評價,及時了解患者病情得到新的實證,調整原方案,從而達到各個專業(yè)服務人員之間的默契配合。提高患者信心,增加其用藥依從性。(2)提升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實現(xiàn)護理工作的價值。(3)強化護士專業(yè)知識更新意識,及時更新原有知識[10]。
因此,本文認為將早期康復臨床路徑用于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后,可以提高患者神經(jīng)功能、運動功能及日?;顒幽芰?,減少住院費用,改善預后。
【參考文獻】
[1]龐會,劉忠和,張艷芳.一體化臨床路徑管理模式對腦卒中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隨訪及雙向轉診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 ,2018,47(02):253-254.
[2]康曉平,蘇婷婷,劉遠志.臨床路徑治療方案對腦卒中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7(18):145-146.
[3]鄒穎,王紅星,付娟娟,等.缺血性腦卒中社區(qū)康復臨床路徑的療效研究:多中心、單盲、隨機對照前瞻性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7,32(09):1035-1039.
[4]張偉偉,李金梅.康復護理臨床路徑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7):149-151.
[5]唐迎春,黃至輝,代凱,等.康復醫(yī)院腦卒中中醫(yī)證型臨床路徑系統(tǒng)設計[J].醫(yī)學信息學雜志,2017,38(08):40-45.
[6]任彩麗,付娟娟,王紅星,等.早期康復臨床路徑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功能恢復影響的多中心、單盲、隨機對照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7,32(03):275-282.
[7]閆坤麗,顧志娥.護理臨床路徑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康復效果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2016,14(06):108-110.
[8]付琳琳,王永紅,張宏衛(wèi),等.臨床路徑管理對腦卒中患者預后的影響[J].醫(yī)院管理論壇,2016,33(04):42-43+39.
[9]任彩麗.缺血性腦卒中早期康復臨床路徑的隨機對照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6.
[10]王娜,趙榮生,孫路路.缺血性腦卒中住院患者用藥分析及其臨床路徑用藥推薦[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16,14(02):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