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祎
(封丘縣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河南 封丘 453300)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狀動脈急性閉塞中斷血流,導致局部心肌缺血性壞死,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持續(xù)性胸骨后劇烈疼痛、心律失常、急性循環(huán)功能障礙等,容易造成患者身體嚴重損害[1-2]。相關研究[3]顯示,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來源于心肌細胞,是腦鈉肽前提裂解成腦鈉肽(BNP)時的產(chǎn)物,其半衰期長、血漿濃度高,能較好預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心室重構變化。本研究旨在探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動態(tài)變化的意義,以期為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相關資料,報告如下。
選擇封丘縣人民醫(yī)院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2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納入標準: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4];患者出現(xiàn)持續(xù)性胸骨后劇烈疼痛;心電圖檢查顯示相鄰2個及以上胸前導聯(lián)ST段抬高;發(fā)病時間<12 h;心肌酶譜升高;均為首次發(fā)病。排除標準: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其他嚴重心血管疾病者;合并惡性腫瘤者;合并肝、腎功能不全者。296例患者中男168例,女128例,年齡38~79歲,平均年齡(58.19±7.86)歲。
1)患者入院后均進行超聲檢查,測算患者左心射血分數(shù)(LVEF)水平,根據(jù)LVEF水平將患者分為心功能正常組137例和心功能不全組159例,心功能正常組LVEF≥50%,心功能不全組LVEF<50%。2)根據(jù)入院當日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中位數(shù),將所有患者分為NT-proBNP低水平組160例和NT-proBNP高水平組136例。
2組患者發(fā)病后于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靜脈血5 mL,離心后將血清置于-80 ℃中保存?zhèn)溆茫捎妹嘎?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NT-proBNP水平。
2組患者每日NT-proBNP水平均發(fā)生顯著變化,第2天NT-proBNP水平達到最高峰,此后每日均顯著下降,且心功能正常組每日NT-proBNP水平均顯著低于心功能不全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心功能正常組和不全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比較
NT-proBNP高水平組LVEF>50%比率顯著低于NT-proBNP低水平組,左心室重構比率顯著低于NT-proBNP低水平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NT-proBNP低水平與高水平組心功能正常與左心室重構發(fā)生率比較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急性心血管疾病,血管堵塞引發(fā)心肌缺血壞死,發(fā)病迅速,病死率高[5]。BNP是主要由心肌細胞分泌的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因子,其水平會隨著心室負荷加重而大量升高,與心肌缺血關系密切,可預測心肌缺血程度,但存在生理活性,半衰期不長;作為腦鈉肽裂解產(chǎn)物,NT-proBNP對比BNP具有半衰期長、穩(wěn)定性良好等優(yōu)點,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關臨床檢驗[6-7]。許振培[8]探究血漿NT-proBNP水平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及心功能的預測價值,結果顯示心功能不全患者NT-proBNP水平顯著高于心功能正?;颊撸S訪中發(fā)現(xiàn)死亡患者NT-proBNP水平顯著高于存活患者,提示NT-proBNP水平可有效預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短期內(nèi)源性死亡發(fā)生情況。馬宏等[9]研究顯示NT-proBNP濃度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相關,患者NT-proBNP下降率高者預后情況較好,心血管總不良發(fā)生率較低。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心功能不全組患者每日血清NT-proBNP水平均顯著高于正常組(P<0.05),NT-proBNP高水平組LVEF>50%比率顯著低于NT-proBNP低水平組(P<0.05),左心室重構比率顯著高于NT-proBNP低水平組(P<0.05),表明心功能不全患者和左心室重構患者NT-proBNP水平較高,而NT-proBNP高水平時患者容易發(fā)生心功能不全及左心室重構。提示血清NT-proBNP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左心室重構預測及反映指標。楊鍇等[10]研究亦表明NT-proBNP是反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構和心臟功能狀態(tài)的敏感性指標,與此次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血清NT-proBNP動態(tài)變化可反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和左心室重構情況。但由于本研究條件有限,而血清NT-proBNP水平與多種因素相關,存在部分不足,還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分析。
參考文獻:
[1] 崔慧靜.急診全程優(yōu)化護理在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應用現(xiàn)狀[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7,21(2):166-168.
[2] 于立鵬,楊志明.急性心肌梗死后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發(fā)病機制及預防的研究進展[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6,32(9):1536-1537.
[3] 謝紅英,姬曉波.氨基末端腦鈉肽前體檢測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預后預測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4,18(2):245-246.
[4] 金玫.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5,43(5):675-690.
[5] 紀珍花,王群先.連續(xù)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3(20):108-109.
[6] 耿旭.BNP及NT-proBNP和心肌缺血缺氧關系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4,20(8):1374-1376.
[7] 梁春梅,杜新平.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漿BNP水平與心肌缺血程度的關系[J].山東醫(yī)藥,2013,53(41):51-53.
[8] 許振培.血漿NT-proBNP水平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及心功能的預測價值[J].海南醫(yī)學,2013,24(6):851-852.
[9] 馬宏,王利青,尤兆雄.NT-proBNP下降率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研究[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15,7(1):47-48.
[10] 楊鍇,陳剛,楊飛燕,等.血清NT-proBNP檢測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構的預測價值[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4,24(15):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