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舜華
黑格爾曾說:“音樂寄存于心靈。”眾所周知,小學生天真活潑,他們喜歡聚群而樂。娛樂中,為了表達喜怒哀樂的情感,往往會“言不足,歌詠之;歌詠不足,手舞之、足蹈之?!睆倪@兒就可以看出,每個兒童天生都應該是一個音樂家,每個兒童都喜歡在音樂中游戲,游戲中體驗到的各種音樂元素,使他們感到真實、快樂,樂此不疲。
在一定的藝術前提下,美以愉悅為前提,愉悅以興趣為條件。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濃烈的音樂興趣能為他們今后的音樂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因此,要引導低年級學生學好音樂,最主要就是從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入手,抓住學生渴望學習的好時機,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狞c撥和引導,引起心靈的共鳴。
一、培養(yǎng)興趣,誘發(fā)欲望
美國現(xiàn)代心理學家布魯姆指出:“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边@說明興趣是學習的基礎。
低年級學生的世界黑白分明,充滿童趣。喜歡聽故事是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之一。低年級的學生喜歡各種各樣充滿幻想的奇妙故事,他們能夠從講述者聲情并茂的表達中了解故事的情節(jié),初步認識人物的個性,知道人物的善惡,用聲音營造的故事情節(jié)往往能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為了讓孩子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學習歌曲時,為歌曲編一個小故事,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情感去演繹,讓學生說說有什么不同,給了他們什么樣的感受。慢慢地,他們通過自己的感知和理解體驗到音樂的各種元素,而且這體驗到的東西讓他們感到真實有趣,引起共鳴。
筆者曾給孩子們講報童的故事。赤腳走在風雨交加的大街上,餓了一天的肚子在“咕咕”地響,報童邊揮動手中的報紙邊輕聲痛吟:“痛苦的生活向誰告?饑餓寒冷只有我知道。”孩子們流淚了……這時候的報童多想有今天這樣幸福的生活,也堅信這樣的生活很快就會來到,稍快、向往、堅定地輕唱:“總有一天幸福會來到!”學生長舒一口氣,眼里有淚水,但更多的是期待。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聽到教師唱得有趣,也會無形中受到感染。這樣耳濡目染,學生就會覺得音樂是那樣的神奇,慢慢地也會覺得書里有許多歌曲等著他們去演繹。好幾位家長告訴筆者,他們的孩子喜歡聚在一起,用不同的方法演繹歌曲,演繹得有趣時還會拉他們做評委。看,學生學習音樂的欲望就這樣在聽歌曲中被誘發(fā)出來。
二、營造氛圍,駛向軌道
良好的氛圍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教師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條件,為學生創(chuàng)造音樂的良好氛圍。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日常教學中發(fā)動一切力量,利用低年級學生強烈的從眾心理,幫助他們盡快駛向音樂的軌道。常言道:“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痹诮坦?jié)奏多聲游戲《兩只老虎》時,把音樂室布置成一個大森林,隨著學生進入教室,一只信鴿飛了進來,它給學生送來了森林之王的邀請信,邀請大家參加森林王國的晚會,并請準備好節(jié)目。于是,就節(jié)目問題大家展開討論,決定表演以森林之王老虎為題材的節(jié)奏多聲游戲《兩只老虎》,緊接著就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來表演這首音樂,從而形成節(jié)奏多聲游戲。整節(jié)課上,教師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他們去唱、去跳、去敲、去演,雖然有點“鬧”,但學生能在“鬧”中感受音樂,享受愉悅,從而獲得審美的情趣。又如,在讓學生欣賞《咆哮的狗熊》一曲時,讓學生靜靜地趴著,隨著一聲吼叫,樂曲響起,在沒有告之曲名的情況下,讓學生自己感受。有的學生說旋律恐怖,使人害怕;有的說感覺到有人在發(fā)火,就像自己上課不認真時,教師批評他們的樣子……在讓學生暢所欲言后才將作品作了介紹,引導他們隨著旋律的起伏一起哼唱,還配上相應的生動語言,讓他們的內心都對音樂產生強烈的共鳴,積淀起一股激烈的情感。
三、器樂引入,燃起熱情
在平時的音樂教學中,不少教師感受到,低年級的學生既好動又不會聽課,讓他們安靜地上一節(jié)課,那簡直是做夢。他們對未知的、新奇的事物總是充滿興趣和探索的精神。小學生容易對能發(fā)出美妙音響的樂器充滿好奇,并產生學習的愿望,樂器進課堂后,學生興奮了,在課堂上形成了一種“我要學,我愿學”的氣氛,整個課堂氣氛非?;钴S,變成孩子們的樂園。學生在“玩”樂器的過程中音準了,聽音及聲部間的合作等基本技能增強,尤其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聽到自己演奏出的優(yōu)美動聽的樂曲時,他們就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美的享受。一有空,學生就會圍在一起交流琴技,目前,走出校門的學生越來越多,舞臺越來越大。這小小的器樂大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其學習音樂的興趣更濃。
四、家校攜手,共同保航
在課堂上,教師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地享受音樂。就拿口風琴教學來說,課堂上除了指導指法外,教師是不可能一一指導學生練習的,那么家庭就成了督促學生練習的最好環(huán)境,家長的支持成了學生完成任務的重要保障,家長的參與關系到學生能否較好地完成演奏任務。筆者設計了《練琴記錄卡》(見表1),讓家長填寫孩子在家練琴表現(xiàn)情況,使教師可以及時而全面地了解學生,真正做到對學生的課外練習心中有數(shù)。那怎樣才能做到呢?
表1 練琴記錄卡
日期 練習曲目 自我評價 家長評價
()月()日 《 》 ☆☆☆☆☆ ☆☆☆☆☆
()月()日 《 》 ☆☆☆☆☆ ☆☆☆☆☆
(一)推薦曲目,創(chuàng)設氛圍
教師可以給家長推薦一些適合低年級學生唱奏的曲目,如《劃船》《我有一只小羊羔》《閃爍的小星》等,引導家長積極地在家中創(chuàng)設練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鼓勵有條件的家長多給孩子買些音樂光盤來拓寬學生的視野。同時,倡議家長把一些學生喜歡的歌曲光盤作為學生學習進步的獎賞或是生日、節(jié)日的禮品。
(二)親子共練,樂海暢游
興趣是培養(yǎng)的,而不是強迫灌輸?shù)摹T谂囵B(yǎng)孩子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家長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孩子共同成長,用實際行動影響孩子,是讓孩子愛上音樂最好的方法。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練練琴,甚至和孩子一起練習同一首曲目,在孩子學琴時自己也學些樂器,有空一家人圍在一起彈唱,其樂融融。
五、結語
任何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做任何事情都貴在一個“恒”字,不能操之過急。低年級是音樂學習的起步階段,只有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音樂的樂趣,把音樂當成內心的需要,這樣才能逐步形成習慣,在“潤物細無聲”的境界中,引導學生輕輕叩開音樂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