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懷利
(江西省上饒市立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江西 上饒 334000)
幽門螺桿菌(Hp)是人類最常見的慢性感染之一,Hp是許多胃病發(fā)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病因,其與多種消化系統(tǒng)疾病均有密切的關系,諸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及胃黏膜相關性淋巴樣組織淋巴瘤等[1-2]。根除Hp是預防潰瘍復發(fā)和胃惡性腫瘤的重要手段。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主要是口-口或糞-口,另外經(jīng)污染的胃鏡也能夠傳播(醫(yī)源性)[3]。臨床上極少可見幽門螺桿菌的自發(fā)性清除,因此需及時殺滅細菌,避免引發(fā)更為嚴重的疾病[4]。臨床上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初期多數(shù)無癥狀,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最終會發(fā)展為消化系統(tǒng)疾病,諸如胃炎、消化性潰瘍(15%~20%)、胃癌或MALT淋巴瘤(<1%)[5-6]。造成上述臨床結局的原因可能是:①宿主因素:如年齡、遺傳、炎癥和免疫反應的個體差異;②環(huán)境因素:如亞硝胺、高胃酸分泌、高鹽飲食、吸煙和非甾體抗炎藥等;③幽門螺桿菌本身的因素:包括不同菌株的毒力,感染的不同階段[7]。
幽門螺桿菌的致病主要是由于其獨特的形態(tài)結構(螺旋形帶鞭毛)及適應性酶和蛋白,該種形態(tài)保證細菌可以在胃腔酸性環(huán)境中定植和生存,定植后產(chǎn)生多種毒素和有毒性作用的酶,使得胃十二指腸黏膜屏障被破壞,另外還可產(chǎn)生炎癥和免疫反應,進一步損傷胃腸道黏膜,通過上述作用機制最終導致疾病的發(fā)生[8]。
現(xiàn)國內(nèi)外共識普遍推薦四聯(lián)療法[9](兩種抗生素+PPI制劑+鉍劑)抗Hp治療,但隨著抗生素的濫用,Hp耐藥率也大大提升,四聯(lián)療法首次根治Hp成功率也有所下降,現(xiàn)很多研究采用中成藥及一些輔助性用藥聯(lián)合四聯(lián)療法根治Hp取得了不錯的療效,提高了Hp的根治率,并使得患者潰瘍及腹痛,腹脹癥狀得到良好緩解,使廣大病患容易接受,受益匪淺。本研究采用康復新液聯(lián)合四聯(lián)療法抗HP療效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17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消化內(nèi)科門診治療的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患者300例,依據(jù)幽門螺桿菌根除指南[10](2012年中華醫(yī)學會制定),有201例患者納入本次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分別為97例、104例。對照組男48例,女49例,年齡22~70歲。實驗組男53例,女51例,年齡20~70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空腹口服雷貝拉唑片(江蘇豪森藥業(yè)股份業(yè)有限公司),10 mg/次、2次/d;口服呋喃唑酮(華東醫(yī)藥集團有限公司),0.1 g/次,2次/d;阿莫西林(山東魯南貝特制藥)飯后口服,1 g/次、2次/d;枸櫞酸鉍鉀(麗珠醫(yī)藥)220 mg、飯前口服、2次/d,實驗組在上述用藥的基礎上加用康復新液(昆明賽諾制藥有限公司)10 ml,3次/d,與抗生素間隔3 h口服,療程2周。胃潰瘍患者治療14 d后繼續(xù)服用雷貝拉唑20 mg,1次/d,持續(xù)6周。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患者治療14 d后繼續(xù)服用雷貝拉唑20 mg,1次/d,持續(xù)4周。治療結束停藥4周后行13C或14C尿素呼氣試驗了解Hp根除情況。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療效及不良反應情況。
(1)臨床療效以13C或14C尿素呼氣試驗進行判定:有效為試驗陰性;無效為試驗陽性。
(2)不良反應包括腹瀉、腹脹、便秘、惡心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予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予以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后幽門螺桿菌清除情況比較 實驗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χ2=6.101,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清除幽門螺桿菌情況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clearance between two groups(n)
2.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n)
目前,幽門螺桿菌感染已成為一個全球性問題,經(jīng)調(diào)查,我國成人感染率達40%~90%(平均59%)[11]。經(jīng)臨床耐藥性分析,該種細菌對呋喃唑酮較為敏感,且呋喃唑酮與甲硝唑不易交叉耐藥,因而在2012年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將呋喃唑酮作為首選四聯(lián)療法方案,而其中的阿莫西林,不易出現(xiàn)繼發(fā)耐藥,可多次選用,適合補救治療[12-14]。本研究采用了耐藥率低的呋喃唑酮及阿莫西林兩種抗生素聯(lián)合雷貝拉唑及枸櫞酸鉍鉀抗Hp,具有很高的首次根除率,實驗組中加入康復新液,康復新液是以美洲大蠊干燥蟲體分離提取物精制而成的一種生物制劑,含有多種活性物質(zhì),諸如肽類、多元醇類、表皮生長因子、黏糖氨酸及多種氨基酸等,加速病損組織修復,促進肉芽組織新生,抑制胃酸分泌[15]。本研究結果顯示聯(lián)合康復新液的實驗組抗Hp根治率高于對照組,康復新液在輔助根除幽門螺桿菌時,可以提高細菌清除率,修復胃黏膜,降低不良反應。但本次樣本量較少,康復新液的具體用量及用藥時間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1] Guo Q,Guo S,Zhang Y.Treatment of gastric MALT lymphoma with afocus on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J].Int J Hematol,2013,97(6):735.
[2] 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分會.幽門螺桿菌學組/全國幽門螺桿菌研究協(xié)作組.第四次全國幽門螺桿茵感染處理共識報告[J].中華消化雜志,2012,32(10):655-659.
[3] 胡伏蓮.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疾病—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流行病學[J].中國醫(yī)刊,2007,42(2):17-18.
[4] 盧燕,劉麗鳳,曾莎,等.前列腺干細胞抗原基因和磷脂酶CE1基因多態(tài)性與老年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潰瘍的易感性及對臨床預后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7):4923-4925.
[5] 梁桂香.外用潰瘍散和康復新液治療復發(fā)性阿弗他潰瘍的臨床療效[J].武漢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5,36(4):643-645.
[6] 周殿元,胡伏蓮.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基礎與臨床[M].2版.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7] 中華醫(yī)學雜志.第三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若干問題共識報告(2007·廬山)[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08,47(1):58-59.
[8] 世界胃腸病學組織(WGO-OMGE).臨床指南-發(fā)展中國家幽門螺桿菌感染[J].胃腸病學,2007,12(1):40-52.
[9] 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全國第二屆慢性胃炎共識會議(2006年上海)[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07,46(1):55-62.
[10]高文,胡伏蓮.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腸外疾病的關系[J].醫(yī)學與哲學,2007,28(12):17-20.
[11]中華醫(y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上)(2006,上海)[J].中華消化雜志,2007,27(1):45-49.
[12]Byrne KG, Quigley EM. Antroduodenal manometry:an evaluation of an emerging methodology[J].Dig Dis,1997,15(1):53-63.
[13]Rugge M,Correa P,Dixon MF,et al.Gastric mucosal atrophy:interobserver consistency using new criteria for classification and grading[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2,16(7):1249-1259.
[14]Rugge M,Genta RM.Staging and grading of chronic gastritis[J].Human Pathology,2005,36(3):228.
[15]Dixon MF.Gastrointestinal epithelial neoplasia:Vienna revisited[J].Gut,2002,51(1):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