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前茶
這么多年過去了,作家阿城在文學(xué)迷當中仍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看完由他編劇的電影《聶隱娘》,朋友老夏又一次把能找到的阿城小說都看了個遍。他這樣評價偶像的文字:“每一個字都像鬼斧神工的海灘柱石,那樣清爽、方正、堅實,帶著從洪荒中走來的隱隱古意,那樣粗糙篤定,但又不可更易?!逼婷畹暮啙嵟c精準,貫穿了他那種冰山只露七分之一的節(jié)制敘述,讓他的小說意境變得那么遼闊、蒼茫又雋永。
話說那年,《棋王》發(fā)表后,阿城在北京的寓所,被一撥又一撥的約稿人所包圍。許以重金稿酬的有之,許以出國筆會的有之,許以名牌雜志頭條的有之,許以組織作品研討會的有之。阿城對所有人都客客氣氣,他并不拿出稿子來,只是像一個實誠的北京大嫂,留人吃飯。他親自下廚,端出了一盆又一盆的炸醬面,切出了一盤又一盤的黃瓜絲。他的好友朱偉回憶說,當時,阿城火熱到什么程度呢?“他一天要下七八鍋面條,家里買掛面一買至少五十卷?!?/p>
吃完了一大盆面,吃光了一籃子小黃瓜,眼看著作家家里的一溜兒黃醬瓶子空下去,再有磨功的編輯也只好訕訕告辭。
所有的人都走了,一位裝束寒酸的拜訪者留到最后,欲言又止。
阿城問及他的來意,知道眼前這位約稿人隸屬某縣級文化館,文化館辦了一份雜志,希望擴大影響,把印刷的紙張品質(zhì)提高一些。編輯遂去當?shù)鼐茝S拉贊助。誰想,酒廠廠長是阿城的粉絲,說:“你先去搞一個《牌王》來?!卑⒊怯诌M一步了解到,這位約稿的黑臉漢子一心想調(diào)往省城與老婆團聚,無奈人微言輕,他的愿望沒有人聽得見。說到被人事干部和岳父母雙重擠兌的窘?jīng)r時,黑臉漢子的腮幫一陣抽動,兩頰的陰影都變深變重了。阿城聽畢,閉目思忖半分鐘,忽地起身,把寫字桌最下面的一個抽屜打開,拿出一份短篇手稿,雙手遞到黑臉漢子手中。
于是,那位大吃一驚的約稿人命運發(fā)生了巨變:他拉到了酒廠的贊助,并升任雜志副主編;過了不到半年,他順順當當調(diào)往省城的文學(xué)刊物,分到宿舍,當了編輯。
阿城為數(shù)不多的幾篇短篇小說,就這樣陸續(xù)充當了夫妻團聚、父子重逢的墊腳石。它們的首發(fā)刊物,都是名不見經(jīng)傳的地市小刊物。
那是80年代的事。這份俠義,至今還在阿城的朋友圈里流傳,它展示了阿城對人性的洞見與悲憫心。作家若不是這樣的人,寫不出《棋王》中王一生這樣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