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燕
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德育能夠非常有效地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例如,德育能夠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之中懂得尊重父母和家人,懂得關心其他小朋友,也讓幼兒懂得如何有效地約束自己,獲得應有的集體榮譽感。
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心智初步發(fā)育的階段,這個時期幼兒的很多心理習慣和行為習慣都已經初步形成,也就是說這個時期的很多教育內容對于幼兒來說都具有基礎性作用。很多幼兒在園中顯得非常孤僻,難以融入幼兒園的生活。對于這樣的幼兒,教師要在德育之中給予其更多的關注,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讓幼兒能夠積極地融入幼兒園生活,與其他小朋友友好地相處。也有的幼兒獨立性不強,在日常生活中個人生活能力偏低,穿衣、吃飯、整理房間等事情都由家長幫忙,這樣的生活習慣會造成幼兒在心理上過度依賴他人,如不加以正確引導,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有可能會變得比較懦弱,心理承受能力較差。而這樣的幼兒通過德育能夠在心里樹立一個獨立生活的榜樣,激發(fā)幼兒心中積極上進的意識,鼓勵幼兒自己動手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且德育還能夠讓幼兒懂得感恩,很多幼兒心理學者研究表明,懂得感激和體諒父母的孩子往往在智力發(fā)育和個人成長方面有著非常出色的表現,也由于這份情感的存在,這類幼兒往往很積極樂觀,在面對困難的時候能夠更加的勇敢和頑強。
情感發(fā)育也是幼兒成長道路上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很多家長并沒有給予孩子的情感發(fā)育以應有的重視,往往比較重視孩子在智力和知識水平方面的表現。殊不知這樣的話往往會造成孩子的智商與情商不相匹配,孩子雖然在知識學習方面有著很好的表現,但是在性格以及心理成長發(fā)育方面會有所欠缺。
因此教育者應該對此給予高度的重視,積極地在學前教育過程中滲透德育,關注幼兒在情感方面的發(fā)育。而德育也確實能夠有效地彌補智育在促進幼兒情感發(fā)育方面的不足。
通過有效的德育,幼兒能夠體驗到更為豐富的情感歷程,感受到來自父母、家人和教師的關心和愛護,并且懂得感恩,而這樣也對于幼兒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和人生目標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良好的內在品質對于任何一個人的成長而言都至關重要。近年來,幼兒心理素質偏低的問題日益嚴峻,這也正說明了學前教育階段德育的缺失。幼兒在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雖然有著教師、家長的關心和幫助,但是更多地還是要依靠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與其他小朋友相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需要幼兒自行解決。
而這一切都有賴于幼兒良好的內在品質、性格以及健全的人格,只有這樣幼兒才能夠在幼兒園的生活中過得更加幸??鞓?。如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困難,而現在很多的幼兒由于是獨生子女,再加上生活條件優(yōu)越,往往心理承受能力較差,面對困難的時候不是選擇退縮就是選擇逃避,這樣不僅問題得不到解決,反而會對成長留下陰影。而德育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和提高幼兒的心理承受能力,讓幼兒在面對困難的時候變得更加的堅強和樂觀,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會選擇更好的方式來加以解決。
在人際關系方面也是如此,良好的德育能夠促進幼兒良好性格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讓幼兒更加懂得如何與他人進行溝通和相處,讓幼兒不論是在幼兒園的生活中還是在家庭生活中,又或是在社會生活中都變得更加的樂觀和開朗,更好地掌控和享受自己的生活。
總而言之,在幼兒教育階段教育者要給予德育高度的重視,通過良好的德育來塑造幼兒良好的內在品質,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懂得與他人如何相處,確保幼兒健康茁壯地成長。
[1]徐凡帆.淺談行為教學法在小學德育中的應用[J].新課程(小學版),2013(11):85.
[2]郭 瑞.談德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J].小作家選刊,2016(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