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文,劉曉瑩
(山西大同大學 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山西 大同037009)
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改革實驗之前,通過調(diào)查問卷了解北京師范大學大同附屬中學的初中二年級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現(xiàn)狀,問卷發(fā)放200份,回收198份,問卷有效率99%。調(diào)查內(nèi)容及結(jié)果如下,(1)學生每周上網(wǎng)時間。2小時以上占40.00%,1-2小時以內(nèi)占22.73%,1小時以內(nèi)占20.45%,不上網(wǎng)為16.82%。(2)學生上網(wǎng)的目的。學生上網(wǎng)主要是用于聊天、看電視電影、玩游戲、瀏覽新聞,下載資料、與老師或同學交流有關學習的活動只占很少的比例。(3)學生課后學習信息技術的情況。學生課后學習信息技術學科的概況分別為,經(jīng)常學習的占9.09%,偶爾學習的占56.82%,不學習的占34.09%,課后偶爾學習、不學習信息技術學科的占到了90%以上。(4)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對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進行鞏固練習過程中,怎樣解決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調(diào)查,分析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鞏固練習是否需要微課指導,學習者對信息技術操作問題解決情況分別為:問老師占38.64%,問同學占34.09%,自己解決占25.00%,不解決占2.27%。(5)教師教學情況。一個信息技術教師大約教五個班,同樣的知識一周內(nèi)教師要反復講解五次,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
綜上所述,25%的寄宿生在校期間沒有條件進行微課學習,一周內(nèi)不上網(wǎng)的學生占到16.82%,有條件上網(wǎng)的學生,大都是進行娛樂活動。課外不學習信息技術學科的占到了90%以上。在信息技術課堂作業(yè)練習中,72.73%學生要求助老師和同學才能完成作業(yè)。信息技術教師一周內(nèi)同樣的內(nèi)容需重復講解5次。考慮到初中學生的自控能力,學生利用網(wǎng)絡的環(huán)境、條件等因素,信息技術的學習不適合應用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的移動學習或網(wǎng)絡學習的方式,信息技術的學習適合在課堂內(nèi)解決。信息技術的課堂上,教學時間有限,許多內(nèi)容教師需要重復講授,因此,有必要利用微課輔助課堂教學。
“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xiàn)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在線教學視頻。山西省2017年信息技術課程中考試題命題,重點考查的知識模塊有文字處理、圖像處理、數(shù)據(jù)處理、多媒體作品制作、動畫制作和文件管理等。試題共20道,試題以完成綜合性任務為基本立意,每道題均包含有3-4個知識模塊,力求體現(xiàn)試題的綜合性和任務性??荚嚂r計算機從20道題目中隨機抽取1道題,提供給學生上機完成。根據(jù)試題的特點,在設計初中信息技術微課時,考慮了以下幾方面,第一,微課類型的確定。根據(jù)制作工具的不同,微課可分為拍攝式的與錄屏式的,錄屏式微課,以錄屏軟件(例如Camtasia Studio)錄制相應的教學內(nèi)容,以PPT、Word、手寫板軟件或軟件操作的過程等形式呈現(xiàn)教學過程。錄屏式微課具有制作簡單,操作具體形象的特點。因此,微課的設計選擇用Camtasia Studio錄屏軟件對操作過程進行錄制。第二,微課主題的確定。為了突出微課設計中主題明確,內(nèi)容微小的要求,每道題設計了3-4個微課,例如,第1道題主題是“低碳生活”,包含有數(shù)據(jù)處理、圖像處理、多媒體作品制作3個知識模塊,涉及到的應用軟件有Excel、PPT、Photoshop,因此,第1道題對應三個軟件分別設計了3個微課。第三,教學流程的確定。每個微課的教學流程,首先根據(jù)題目要求演示操作步驟,之后對重點、難點、易錯點進行強調(diào)、總結(jié)。第四,微課設計中技術的應用。在微課設計中主要應用了“變焦”、“標注”技術,通過變焦,畫面有拉近、推遠的效果,對重點內(nèi)容進行強調(diào),同時,也增加了畫面的動感。通過對內(nèi)容添加下劃線或矩形框等形狀標注,起到強調(diào)作用。
本研究將微課應用于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使用實驗研究方法探究微課的應用效果及怎樣更好地將其應用于課堂教學中。驗證微課應用于課堂教學能否提高教學效果,探究怎樣利用微課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
選取北京師范大學大同附屬中學的初中二年級的兩個班學生作為試驗對象,采用整群抽樣的方式,將七班42人作為對照班,八班40人作為實驗班。實驗班采用“觀看微課+自主練習+教師巡回指導”的方式進行教學,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方式授課、授課之后自主復習的教學方式。實驗班和對照班采用同一教學環(huán)境、同一教師授課,課程內(nèi)容相同。
自變量是微課的介入,因變量是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學習者的課上學習效率、教師的任務量,無關變量是學生的人數(shù)相當、課程內(nèi)容相同、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相當。研究假設是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使用微課,可以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更積極參與到課堂中,減輕教師課堂工作量,教學效果更好。
在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式新課講授,課堂全程教師邊講授理論知識,邊演示講解實踐操作技能,新課講授完之后提供素材,讓學習者自己操作練習,并對學習者進行指導,完成課堂教學。實驗班,采用微課在課堂中輔助教學,根據(jù)微課教學的應用原則將微課合理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教師新課講授時借助微課教學,學習者自己操作練習時,通過微課指導解決操作問題,完成微課教學,其課堂教學流程及大約用時如下圖所示。
圖1 微課教學流程
在初二信息技術課上,初二八班(實驗班),按照上圖所示的“微課教學流程”,七班(對照班)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流程,進行了教學實施,教學任務是中考信息技術試題1-5題,教學實驗時間是5周,每周2節(jié)課時,在教學實施之前,對課堂觀察記錄員進行了培訓,為了真實記錄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xiàn),每次分配5人進入課堂觀察記錄學生的表現(xiàn),設計了課堂觀察評價量表,主要記錄以下幾方面,第一,按時完成任務的學生數(shù);第二,課堂上提問題的學生數(shù);第三,每節(jié)課教師講解時間、學生練習時間統(tǒng)計。
由表1學生按時提交任務情況可以看出,5次課堂教學中,學生按時提交任務的平均數(shù),實驗班37人,完成率92.8%,對照班35.2人,完成率83.8%,實驗班比對照班完成率高9個百分點,說明利用微課輔助教學學生學得更快。由表2課堂上學生提問情況可以看出,對照班比實驗班在課堂上提問的人數(shù)更多,5次平均多1.8人,教師對學生的指導率對照班比實驗班高3.4個百分點。表3中教師課堂上講解時間,對照班教師5次平均講解演示時間是14分鐘,實驗班是7.2分鐘,比對照班少講解6.8分鐘。由表2,表3可知,利用微課輔助教學教師課堂講解時間減少,回答學生提問的次數(shù)減少。
在5周教學實驗結(jié)束后,設計了如表4中的3個問題,調(diào)查了初二八班的學生(實驗班,人數(shù)40人),回收問卷40份,表4是調(diào)查結(jié)果??梢钥闯觯?5.91%的學生認為微課在課堂教學中作用非常大,47.73%的學生認為微課在課堂教學中作用大,22.73%的學生非常喜歡微課教學,61.36%的學生喜歡微課教學,對于老師繼續(xù)使用微課輔助教學,76.09%的學生表示非常愿意或愿意,幾組數(shù)據(jù)說明,學生喜歡微課教學,對于微課輔助教學持積極與肯定的態(tài)度。
表1 學生按時提交任務情況
表2 課堂上學生提問情況
表3 教師課堂上講解時間
表4 學生對微課教學態(tài)度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
針對微課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應用效果,對北師大大同附屬中學信息技術教研組初中部的五位教師進行了訪談,老師們認為,微課形式新穎,學生課堂學習注意力集中,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高。學生通過微課資源練習掌握操作技能,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同時,課堂上教師講解的時間,解答學生提問的次數(shù)減少很多,減輕了教師工作量。
通過五周的教學實踐,將微課引入初中信息技術課,通過對實驗班和對比班的課堂的觀察,學生問卷和教師訪談等,得出以下結(jié)論:第一,初中信息技術課學習內(nèi)容較多,教學方式較為單一,教學方式急需改變。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引入信息技術課堂受到師生的歡迎。第二,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的應用對于學生幫助大,提高了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第三,對于教師而言,課堂教學任務量減少,提高了講授效率??傊?,微課在信息技術學科的實施,使學科講授形式多樣,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習者的課堂學習效率提高,滿足了學習者的個性學習,教師教學任務量減少,課堂講授效率提高,達到了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馬南南,周茜,帥建英.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軟件導刊,2016,15(3):33-34.
[2]付麗萍,劉賢.錄屏式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學科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2):59-62.
[3]徐瑤瑤.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課中有效教學的應用研究[D].聊城大學專業(yè)碩士學位論文,2016,4.
[4]汪瓊.中國大學MOOC“教師如何做研究”[DB/OL].http://www.icourse163.org/course/PKU-26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