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偉,藍冰
(柳州市人民醫(yī)院呼吸內科,廣西 柳州 545000)
支氣管哮喘是在遺傳易感性和環(huán)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由多種細胞(如嗜酸粒細胞、肥大細胞、T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氣道上皮細胞等)和細胞組分參與的,以氣道高反應性為主要特征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1]。其發(fā)病機制復雜,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已知多種細胞因子參與其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白細胞介素-32(IL-32)是新近發(fā)現的炎性細胞因子,可以誘導IL-8、腫瘤壞死因子α、IL-6等多種細胞因子的表達[2-3],亦可誘導T細胞凋亡,與胰腺炎、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多種炎癥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fā)病密切相關[3-4]。IL-32也參與濕疹患者由Th1所誘導的細胞凋亡過程[5],同時與哮喘也有一定關系。目前,關于IL-32與哮喘關系的研究多以小鼠為哮喘模型,少見有關以哮喘患者為對象的報道。本研究通過檢測血清中IL32的水平,探討其在正常人群與不同分期哮喘患者血清中表達量的差異及其與患者肺功能指標、哮喘癥狀控制評分的關系,以期為IL32與哮喘患者癥狀控制情況的關系提供直接的臨床證據。
哮喘組:參照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6]的標準,選取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就診于柳州市人民醫(yī)院呼吸科的165例哮喘患者進行研究。入選患者無其他嚴重疾病。其中急性發(fā)作期組65例,慢性持續(xù)期組42例,穩(wěn)定期組58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82例,平均年齡(30.06±7.83)歲。
對照組:選取50例柳州市人民醫(yī)院門診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齡(30.28±7.07)歲。兩組及各分期哮喘患者之間比較性別、年齡差異無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2。此外,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對照組與哮喘組一般資料比較
表2 不同分期哮喘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1血清IL-32含量測定 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5 mL,3 500 r·min-1,離心20 min收集上清液,標記日期及編號,放入-80 ℃冰箱保存。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法)檢測血清中IL-32水平。試劑盒購于成都西歐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2肺功能測定 采用肺功能儀,受試者取坐位,由專業(yè)人員進行測定。測定內容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及最大呼氣峰流速指數(PEF)。其數值越高表示肺部功能越好。
1.2.3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EOS)計數和血清嗜酸性細胞陽離子蛋白(ECP)水平的測定[7]使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Sysmex XE-2100)測定患者治療前后EOS數;使用熒光酶免分析儀(Pharmacia UniCAP1000)和ECP檢測試劑盒(Pharmacia)通過熒光酶聯免疫法測定ECP含量,其數值降低提示引發(fā)哮喘的炎性癥狀得到緩解。
1.2.4哮喘控制測試(ACT)評分[8]主要包括哮喘對日常生活、睡眠的影響,呼吸困難出現的情況,使用急救藥物的情況和哮喘控制情況。每個問題1~5分,滿分25分;25分為完全控制,20~24分為較好控制,<20分為未控制。
哮喘組患者血清中IL32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著病情從急漸緩,IL-32水平也逐漸下降,不同分期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4。
表3 對照組與哮喘組患者血清中IL-32含量的表達
表4 IL-32在不同分期哮喘患者血清中的表達
哮喘組患者與對照組肺功能各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分期組肺功能各指標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FEV1、FEV1/FVC和PEF均隨病情的緩解而升高。見表5,6。
表5 對照組與哮喘組患者肺功能比較
表6 不同分期哮喘患者肺功能比較
哮喘組患者與對照組EOS及ECP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分期組EOS、ECP及ACT評分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著病情的穩(wěn)定、緩解,EOS和ECP均呈下降趨勢,ACT評分越來越高。見表7,8。
表7 對照組與哮喘組患者EOS和ECP比較
表8 不同分期哮喘患者EOS和ECP及ACT評分比較
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血清中IL-32的含量與FEV1不存在相關性(P>0.05);IL-32與FEV1/FVC、PEF、EOS、ECP和ACT存在相關性(P<0.05),其中與EOS和ECP相關性最強。見表9。
表9 IL-32與臨床指標相關性分析
哮喘發(fā)病機制極其復雜,目前仍未完全闡明。炎性反應是支氣管哮喘患者氣道損傷的病理生理基礎,主要以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和T細胞浸潤為主以及細胞因子的作用[9-10]。IL-32是由Dahl等[11]在1992年從自然殺傷(NK)細胞中經IL-18誘導克隆出的,當時命名為NK4,但對其功能未知。Kim等[12]發(fā)現其有細胞因子樣特征并在炎癥中發(fā)揮關鍵作用,將其改名為IL-32。研究發(fā)現,無論在抗病原微生物還是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炎性反應中,IL-32作為一種促炎因子,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它能夠通過激活核轉錄因子-κB(NF-κB)和p38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途徑誘導其他促炎因子的表達[13],如腫瘤壞死因子-α、IL-1β、IL-6、IL-8。還能夠使血管的滲透性增加,從而增強和擴散血管炎癥。
本研究發(fā)現哮喘患者血清中IL-32水平顯著高于健康者,且隨著病情從急漸緩,IL-32水平也逐漸下降。說明哮喘患者血清IL-32水平和哮喘控制水平相關,IL-32在血清中的高表達提示患者處于急性發(fā)作期。Meyer等[14]在研究中發(fā)現哮喘患者IL-32水平高于健康人,這與本文研究結果一致。高偉霞等[15]的研究顯示經過標準治療后哮喘患者IL-32含量降低,說明IL-32在血清中的含量可以反映患者的治療效果,猜測IL-32通過參與哮喘氣道重塑的過程發(fā)揮作用。
處于急性發(fā)作期患者FEV1、FEV1/FVC和PEF均較低,EOS及ECP較高,ACT評分較低。隨著病情的緩解FEV1、FEV1/FVC和PEF升高、EOS和ECP逐漸下降,患者ACT評分越來越高。通過相關系分析發(fā)現,血清中IL-32表達量與FEV1/FVC、PEF、EOS、ECP和ACT存在相關性,其中與EOS和ECP相關性最強。肺功能指標、EOS和ECP以及ACT評分被廣泛用于哮喘評估,IL-32與上述指標相關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IL-32可用于評估哮喘患者病情及癥狀控制情況。郭元等[16]的研究顯示IL32表達量與EOS呈正相關,認為IL-32與哮喘的發(fā)生密切相關,與本文結果一致。IL-32可以通過活化NF-κβ、p38MAPK等信號通路誘導TNF-α、IL-6、IL-8等多種細胞因子[17],而TNF-α、IL-6與哮喘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18],因此IL-32與哮喘發(fā)生發(fā)展高度相關。血清中IL-32的含量與PEF存在相關性。PEF是氣道阻塞的評價指標,是不同程度急性哮喘的判定依據,對急性發(fā)作期哮喘具有指導作用。
綜上所述,哮喘是一個復雜的免疫性疾病,眾多的細胞因子和炎性介質參與發(fā)病過程。本研究證實IL-32與哮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密切相關,但其對疾病的直接或間接作用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動態(tài)監(jiān)測患者血清中IL-32的含量可為患者的診斷、病情評估及治療提供幫助,我們將繼續(xù)研究IL-32在不同亞型支氣管哮喘患者血清中的含量,以期進一步了解其在哮喘起病及進展過程中的作用。
[1] 劉萍,司繼剛.支氣管哮喘臨床治療最新進展[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5,18(2):223-226.
[2] DINARELLO CA,KIM SH.IL-32,a novel cytokine with a possible role in disease[J].Ann Rheum Dis,2006,65(Suppl 3):61-64.
[3] KIM SH,HAN SY,AZAM T,et al.Interleukin-32:a cytokine and inducer of TNFalpha[J].Immunity,2005,22(1):131-142.
[4] NISHIDA A,ANDOH A,INATOMI O,et al.Interleukin-32 expression in the pancreas[J].J Biol Chem,2009,284(26):17868-17876.
[5] ZIMMERMANN M,KORECK A,MEYER N,et al.TNF-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 (TWEAK) and TNF-α cooperate in the induction of keratinocyte apoptosis[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1,127(1):200-207.
[6]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中國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層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3,36(5):331-336.
[7] 匡玉寶,黃英河.支氣管哮喘患者治療前后ECP和EOS對比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0,16(28):98.
[9] 徐許鳳,孟林克.支氣管哮喘患者治療前后血清IL-4和IL-13水平的動態(tài)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5,25(11).
[10] 梁曉燕.支氣管哮喘患兒血清IL-4、IL-10及干擾素-γ水平的變化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13(9):24-25.
[11] DAHL CA,SCHALL RP,HE HL,et al.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gene expressed in activated natural killer cells and T cells[J].J Immunol,1992,148(2):597-603.
[12] KIM SH,HAN SY,AZAM T,et al.Interleukin-32:a cytokine and inducer of TNFalpha[J].Immunity,2005,22(1):131-142.
[13] 陳家林.血清IL-32與急性心?;颊哳A后的相關性分析[J].安徽醫(yī)藥,2016,20(3):512-515.
[14] MEYER N,CHRISTOPH J,MAKRINIOTI H,et al.Inhibition of angiogenesis by IL-32:possible role in asthma[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2,129(4):964-973.
[15] 高偉霞,張艷麗,欒斌,等.IL-32及TNF-α在哮喘小鼠肺組織中的表達及布地奈德的干預作用[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5):743-746.
[16] 郭元,王文文,鄭常龍,等.支氣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白細胞介素32表達水平及其意義[J].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5,25(3):313-314.
[17] Netea MG,Azam T,Ferwerda G,et al.IL-32 synergizes with nucleotide oligomerization domain (NOD)1 and NOD2 ligands for IL-1 beta and IL-6 production through a caspase 1-dependent mechanism[J].Proe Natl Acad Sci USA,2005,102(45):16309-16314.
[18] 李玉秀,苗英慧.支氣管哮喘患者血清IL-6、IL-10及TNF-α的表達水平及臨床意義[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4(13):1695-1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