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云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婦產科,河南 洛陽 471003)
宮頸癌是臨床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其發(fā)病年齡呈年輕化趨勢,嚴重影響婦女身體健康[1]。臨床常采取的治療方案以手術為主、放化療為輔,可以最大程度提高臨床療效,穩(wěn)定病情,緩解臨床病癥,改善患者生存質量,但患者在術后化療期間,常出現(xiàn)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對預后康復、護理具有嚴重影響[2]。患者情緒調節(jié)過程中,需制定相關的策略,調動患者情緒在生理活動、主觀體驗、表情行為等方面發(fā)生變化[3]。筆者對120例行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認知情緒采取問卷調查,并分析其認知情緒調節(jié)與焦慮抑郁水平的相關性,為制定干預措施、提高術后康復效果提供可靠依據(jù)。
選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接受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120例,年齡22~57歲,平均年齡(40.21±3.41)歲。納入標準:(1)均經病理學確診[4];(2)具有語言溝通能力,能有效理解病情相關知識;(3)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近期家庭發(fā)生如喪偶、失業(yè)等重大心理創(chuàng)傷事件;(2)有精神病家族史或病史;(3)依從性差,不愿配合調查者。本研究得到了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采用Garnefski等[5]編制的認知情緒調節(jié)問卷(CERQ)對所有患者的自責、接受、沉思默想、積極調整、關注計劃、積極重評、自我安慰、災難化、責備他人等維度進行評價,具有合適的信度與效度,是評估患者情緒調節(jié)認知策略的可靠方式。選擇極大擬然法抽取因子,使用Direct Oblm in方法對結果進行旋轉,如表1所示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9個因子累計解釋率為75.405,且旋轉后,其特征值均大于1,則表示9個因子的選擇是比較恰當?shù)模}目對量表總體有較好的解釋率,見表2。
表1 探索性因素分析結果
表2 9個因子的結構矩陣項目載荷
采用Beck 抑郁問卷 (BDI)[6]對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的焦慮、抑郁癥病情進行檢測,每個問卷均設置21條,每條采用3級、4級評分,并根據(jù)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7]對焦慮、抑郁量表進行評分,抑郁檢測中,≤4分,無抑郁或輕微抑郁;5~13分,輕度抑郁;14~20分,中度抑郁;≥21分,重度抑郁。焦慮表,“1”為無,“2”為輕度,“3”中度,感覺不適,但能容忍,“4”重度,無法容忍。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無抑郁35例(29.17%)、輕度抑郁22例(18.33%)、中度抑郁34例(28.33%)和重度抑郁29例(24.17%);有焦慮癥患者66例(55.00%)。
因本次選取患者的平均年齡在(40.21±3.41)歲,所以本次研究以40歲為界限進行分析比較?!?0歲患者抑郁發(fā)生率為80.95%,明顯高于<40歲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等患者抑郁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不同家庭年均收入患者焦慮發(fā)生差異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等患者焦慮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注:抑郁及焦慮情況根據(jù)Beck抑郁自評量表和焦慮量表得出。
沉思默想、積極調整、關注計劃、積極重評、災難化和責備他人的得分在不同抑郁狀態(tài)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自責、積極調整、自我安慰、災難化和責備他人的得分在不同焦慮狀態(tài)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表4和表5數(shù)據(jù)由認知情緒調節(jié)問卷得出。
表4 不同抑郁患者認知情緒調節(jié)得分比較/(分,
表5 不同焦慮患者認知情緒調節(jié)得分比較/(分,
宮頸癌是一種女性生殖系統(tǒng)癌瘤,其發(fā)病率在全球女性惡性腫瘤中僅次于乳腺癌,臨床常采用廣泛子宮切除、次廣泛全子宮切除術及盆腔淋巴清掃術治療,同期并輔助于化學治療[8]。隨著醫(yī)學模式“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的發(fā)展,臨床在治療宮頸癌患者的同時也逐漸重視患者與社會心理因素的關系[9]。宮頸癌術后化療給患者帶來巨大影響,喪失卵巢功能,改變生殖器官解剖結構,影響性生活,病情嚴重者會導致不孕不育,增加患者心理壓力,誘發(fā)心理疾病[10]。國內研究指出[11],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不良心理情緒發(fā)生率較高,且以焦慮、抑郁為主。
抑郁、焦慮作為兩種常見的心理問題,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征,病情嚴重者會出現(xiàn)自殺行為或念頭,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生活質量均造成嚴重影響[12]。
吳清等[13]指出,宮頸癌患者極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其發(fā)生率高于其他癌癥患者,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無抑郁35例(29.17%)、輕度抑郁22例(18.33%)、中度抑郁34例(28.33%)和重度抑郁29例(24.17%);有焦慮癥患者66例(55.00%),這佐證了上述分析,并再次證明了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不良情緒的高發(fā)生率。
本研究結果指出,≥40歲患者抑郁發(fā)生率為80.95%,明顯高于<40歲患者,不同家庭年均收入患者焦慮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等患者抑郁、焦慮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的不良情緒產生主要源于生活壓力、工作壓力,且≥40歲年齡段患者的生活、工作壓力比其他年齡層更為顯著,易產生抑郁焦慮情緒。因此,臨床應對≥40歲以上、家庭年均收入較低患者多加注意,積極主動與患者溝通,傾聽患者心聲,采用專業(yè)語言解釋該疾病的發(fā)生及治療過程,消除患者對疾病的顧慮,緩解其心理壓力,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14-15]。
本研究結果得出,沉思默想、積極調整、關注計劃、積極重評、災難化和責備他人的得分在不同抑郁狀態(tài)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并且自責、積極調整、自我安慰、災難化和責備他人的得分在不同焦慮狀態(tài)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在心理調節(jié)、康復護理期間,醫(yī)務人員針對患者的實際心理狀況,采取不同的積極認知情緒調節(jié)策略對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進行調節(jié),有效釋放患者心理壓力,改善心理狀況,輔助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
本研究創(chuàng)新性在于回顧性分析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臨床資料,還對比抑郁焦慮發(fā)生率、患者認知情緒調節(jié)得分,以實際調查問卷的數(shù)據(jù)凸顯本實驗結果的可靠性,以期醫(yī)務人員重視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的心理變化,但本研究不足之處為未提出相對應的心理護理策略,這有待于加大樣本進一步深入分析。
綜上所述,宮頸癌術后化療患者認知情緒調節(jié)與焦慮抑郁有一定的關系,臨床應采取積極認知情緒調節(jié)策略,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釋放患者心理壓力,提高宮頸癌治療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1] 楊學剛,周石,李政文,等.不同途徑新輔助化療治療年輕宮頸癌的療效比較[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5,24(4):342-346.
[2] 黃瑞英.宮頸癌患者術后化療期焦慮情緒與不良反應的調查與護理對策分析[J].臨床研究,2015,23(12):177.
[3] 陳濤利,卞翠翠,楊雷,等.早期高危宮頸癌患者術后不同治療方案的臨床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55-57.
[4] 莊晴晴,王常玉.新輔助化療與單純手術在局部晚期宮頸癌患者中的療效對比分析[J].現(xiàn)代婦產科進展,2016,25(7):487-490.
[5] GARNEFSKI N,KRAAIJ V,SPINHOVEN P.Negative life events,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and emotional problem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1,30(8):1311-1327.
[6] 陳雨,周穎,張雪芬,等.奈達鉑或順鉑聯(lián)合紫杉醇應用于宮頸癌輔助化療的比較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5,31(11):862-865.
[7] 戴斌,陳文兵.家屬同步認知干預對宮頸癌患者心理、行為特征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5,53(16):50-53.
[8] 李曉娟.放療期間宮頸癌患者疾病不確定感水平及焦慮抑郁狀況分析[J].淮海醫(yī)藥,2015,33(6):572-573.
[9] 彭燕.全人照護模式對宮頸癌患者希望水平和焦慮抑郁的影響[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6,22(1):101-103.
[10] 曹慶華.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對宮頸上皮瘤變和早期宮頸癌的診斷價值[J].安徽醫(yī)藥,2016,20(3):537-538.
[11] 譚德容.疼痛的綜合干預對宮頸癌患者術后疼痛及焦慮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4,24(19):81-83.
[12] 張?zhí)K梅,張永愛,孟黎,等.放療期間宮頸癌患者焦慮抑郁與應對方式[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5):682-684.
[13] 吳清,梁獻秋,張玉宇.宮頸癌患者認知情緒調節(jié)與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護理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5,36(18):2763-2764.
[14] 王蘭,張波.認知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患者抑郁、焦慮以及免疫相關指標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2):43-46.
[15] 甘燕玲,周惠玲.宮頸癌患者希望水平狀況及其與焦慮、抑郁情緒的相關性[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14,13(6):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