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科舉制度在維系中央集權的統(tǒng)治體系中,起到過舉足輕重的作用。有無數(shù)的學子,寒窗苦讀十年,就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金榜題名。而宋代,自宋太祖趙匡胤開始,非常重視科舉取士,所以,宋代科舉有著承上啟下的歷史地位。宋代的科舉制度也改變了以往的僵化呆板的形式,在招賢納才方面有著更多的實用性與合理性,從而提升了官員的從政素質。
關鍵詞:宋;科舉制度
一、科目的設立
宋代的科舉名目,大致上還是承襲了唐制,分為??疲瓶贫?。只不過在科目的細分上有所改革。北宋末年,增設了“詞科”,與常、制科不同的是,這是宋朝獨創(chuàng)的科目。
“常科”,顧名思義就是常設的科目,由朝廷選定考試內容和方法,并且定期考試。唐代的常科包括:明經、明法、明書、明算、秀才、進士這六科。其中,進士科最為讀書人所看重,為學子們攻讀的重點科目。宋代的??朴羞M士、《九經》、《五經》、《開元禮》、《三史》、《三傳》、學究、明法等,除了進士科外,其他的通稱為“諸科”。雖然有的科目名稱不同,但是其所考內容大體一致。
“制科”唐宋都有。“制科”也叫“制舉”。制舉是皇帝為選拔“非常之人”而設置的特科。也就是說,這并非常設科目,是由皇帝臨時頒詔,隨時可以進行的考試。唐代的“制科”或者是依據(jù)實際情況,或者是由于皇帝的個人喜好,項目條陳異常繁多。最常見的有賢良方正科、直言極諫科、博學宏辭科等。唐代前中期的制科比較興盛,至唐文宗,制科實際上已經廢止。宋代的制科,時有時無,而且遠遠沒有唐代的名目繁多。
“詞科”主要是為了選拔學識淵博﹐辭藻華麗﹐能夠草擬朝廷日常公文的人才??荚嚪椒ㄅc制科類似,但卻定期考試。這個與“??啤薄ⅰ爸瓶啤倍加兴煌?。所以,可以單獨算一個科目。
二、科目的考試
在宋代的科舉體系里,進士科地位比其他的科目地位要高,最受統(tǒng)治者、社會各階層以及舉子所看重。南宋學者周必大有云:“本朝取人雖曰數(shù)路,而大要以進士為先?!雹僭诔蒙媳恢赜玫?,大多都出身進士。宋代進士科考試門類,曾經在用詩賦還是用經義來進行考試和錄用上面產生過長時間的爭議,在整個北宋時期,這兩項內容,在科舉考場上經歷過幾起幾落,在南宋,才最后確定,實施兩科分立。這兩項內容,爭論的焦點在于,是否有利于“治民”。很明顯,經義在很多時候,實用性上比詩賦強出許多。如果以辯證的觀點來看,詩賦重才學,經義重實學。詩賦重修養(yǎng),經義重政治。雙方都有大量的繼承者,所以經過了長期的爭議與磨合,才最終采取了中立之策。
除了進士科考試,還有諸科考試,這個科目的考試內容多為“帖書”和“對墨義”。帖書考試方式類似于現(xiàn)在的填空題,會把所考的內容上下文進行遮擋,如果對所考的原文不是非常熟悉,在嚴肅緊張的考場環(huán)境下,是很難做出有效答題的。至于對墨義,實際就是類似于現(xiàn)在的學校對某段課文的內容進行“抽背”??傮w看來,不論是帖書還是對墨義,考的都是死記硬背的能力,沒有涉及到實際應用知識。這樣的考試制度選出來的官員,執(zhí)政、治世能力是可以預見的?;谶@樣的情況,諸科考試在明神宗熙寧三年,被王安石廢除,之后就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考試方式異常的嚴苛,考官出題刁鉆難測。所考的科目太少,錄取困難,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考取后的升遷和待遇與應考所付出的努力和代價嚴重不符。所以,無人應舉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考試級別設置
宋代考試制度,分為三級——發(fā)解試、省試和殿試。
所謂“發(fā)解”,是宋代科舉考試中的初級考試,卻是非常重要的一級考試,只有發(fā)解試成績達到,舉子才能夠參加接下來省試以及更高級的殿試。由于解試一般在貢舉之年的秋天,所以又被稱為“秋闈”。
第二級的省試,是由尚書省禮部主持,此級考試時間定在春天舉行,所以又叫“春闈”。省試是所有科舉考試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發(fā)揮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學子本次考試的最后結果。宋代的省試,前兩朝由于政權不穩(wěn),沿用了唐制,直到真宗時期才制定了符合當朝特點的條例,之后,朝廷多次修改、增訂省試條例,逐漸形成了完整的宋代省試的考試制度。值得一提的是,在宋朝還有三種情況可以免省試。一是之前省試已經通過,但是因為家中喪事或者自己的身體健康原因無法參加殿試的。二是“特恩”,這種情況比較少見。三是宋神宗熙寧之后,成績在上舍中等生可以免省試。
第三級也是最高級別的考試就是殿試了,殿試又被稱為廷試、親試,是由最高統(tǒng)治者——皇帝親自主持的考試。殿試是在宋代正式成為科舉考試的一項制度的,自宋代開始一直到到元明清,都承襲了這一制度,時間長達九百余年,可以說是影響深遠。自古以來,皇帝所在的皇宮大殿都是最高權力的象征,可以得到殿試的機會,是古代舉子們的終極目標。能通過殿試的,都可以說是“天子門生”,這在封建皇權社會是一種無上榮耀。殿試的時間一般是在貢舉之年的三月份,省試發(fā)榜一般是在二月份,也就是說省試通過的舉子們有一個月的時間準備殿試。
四、宋代科舉對當時社會的影響
宋朝是我國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重大轉變時期,發(fā)生了重大變化的社會政治、經濟情況,對科舉取士提出了不一樣的要求,同時宋朝科舉考試破除了門第限制;同時,考場規(guī)則更加合理,考試內容更是偏向實用性,可以選拔到真正有用的人才。宋代科舉制度的革新,對當時的社會價值取向也同樣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形成了公正廉明、崇文重學、學以致用和讀書人心系天下的積極的社會價值觀,極大的促進了當時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宋會要緝稿·選舉》四之四一。
(作者單位:江西省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