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暗示教育是保加利亞的心理療法專家喬治·洛扎諾夫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經(jīng)過長期的實驗而提出的,他認為可以利用一些無意識的因素讓人們把注意力轉移到要學習的內容上去,以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暗示與教育之間密不可分,暗示指的是通過潛移默化的方法影響人的心理和生理,教育指的是通過一些有計劃有目的的方法來影響人的身心活動,兩者都可以通過一定的手段影響這人的身心健康,暗示教育尤其對開發(fā)人的潛能起著尤為關鍵的作用,人們卻經(jīng)常忽略暗示教育的存在,為了使暗示教育發(fā)揮更好的作用,我做了如下研究。
關鍵詞:暗示教育;學生潛能;開發(fā)
暗示教育的初衷是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尤其對于薄弱學校教師要充分利用暗示教育法,使學生熱愛學習。暗示教育與常規(guī)的一些教學方法相比較來說,其教學產生的效果是普通教學效果的兩倍之多,教師通過利用自己的語言暗示、手勢暗示或者表情暗示等等,用一種含蓄的方法表達,讓學生很自然地能夠接收到老師所要講授的內容,這樣做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習不再成為一種枯燥無味的事情,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發(fā)揮學生的潛能。
一、暗示和潛能
暗示是指人們在一種思想上無對抗的條件下,運用含蓄或者間接的語言或者動作對人的身體或者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從性質上我們將暗示分為兩個方面,分別為積極暗示和消極暗示,消極暗示指的是不管其他人給自己提出的建議是否合理,自己的內心都進行了否定,不去接受別人的意見;積極暗示指的是不管別人給自己提出的意見是否正確,都去聽從別人的意見。
潛能是指人們的身體和心理素質等能夠進行發(fā)展的可能性。教師可以利用暗示教育使得學生可以更加高速快捷的獲得知識,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二、暗示教育的原理
(1)人腦的潛力是暗示作用發(fā)生的前提
腦科學理論說明:人的大腦左半邊比較擅長邏輯思維,可以進行推理,組織語言等;而右半邊則對于色彩、音樂等抽象藝術比較敏感。在我們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只要求學生進行邏輯推理、語言組織,這樣對于右腦的使用就少之又少,所以說在日常的教學中,右腦是極具潛能的并且具有開發(fā)的價值,如果教師可以喚醒學生的右腦,讓右腦在學習過程中發(fā)揮作用,這就是暗示教育的學生觀。
(2)無意識是暗示教育發(fā)生的途徑
當學生處于無意識的時候能與身體、大腦進行聯(lián)絡,在對學生無意識的時候進行刺激,大腦會發(fā)出命令,然后會以十分驚人的速度、毅力、準確的工作,運用它的力量去解決問題,這樣做可以事半功倍。
(3)呼吸和節(jié)奏是暗示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在進行無意識的暗示的時候,學生要注意調整好自己的呼吸,使自己的身體處于放松的水平,從而和意識協(xié)調起來。而進入?yún)f(xié)調和同步后,人就將具有更多的智力和能力。
三、暗示教育的方法
(1)進行積極暗示精神松弛有道
在我國目前的教育環(huán)境下,學生面臨著升學壓力大,考試壓力的局面,使得他們很容易產生一種逆反心理。所以作為教師就要多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另外老師要對所有的學生都一視同仁,還要多幫助一些學習不好的學生,通過暗示向他們傳達老師很愛你們,很尊重你們,這樣學生才會更急認真的去進行學習。如果教師對于學生有了不信任或者不尊重學生的暗示,就會使得學生心灰意泠,不愛學習。所以作為教師一定要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以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對待每一個學生。
同時,學生自己也要進行積極地自我暗示。只有在自信心十足的情況進行學習才是最高效的學習時間,在這段時間內精神雖然松弛,但是注意力卻很集中。另外,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給學生們講一下故事或者新聞,使學生身心得以放松,然后才能進行高效的學習。
(2)設置好課堂環(huán)境烘托課堂氣氛
在課堂環(huán)境中,最重要的就是對于教室環(huán)境的布置了,雖然說我國的課堂環(huán)境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可能做到排列若干把軟椅成弧線,讓學生置身于一間雅致的客廳,但是作為學校,作為教師可以盡自己所能讓教室窗明幾凈、光線充足,并且可以通過一定的裝飾,使教室營造出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小學生的緊張感和疲勞感,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以提高。
(3)運用各種藝術形式,從“苦學”到“樂學”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要選取不同的藝術形式進行授課,如小故事、游戲或者是相聲小品等讓學生寓學習于游戲,在娛樂的過程中又可以學到好多知識,有利于他們更容易地接受書本上的內容,更加容易理解單詞的意思,更容易記住舉行的結構,并且還能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四、暗示教育對學生潛能開發(fā)的作用
(1)啟迪學生思考,從而引發(fā)共鳴
暗示的美妙之處就在于暗示者暗示方式的藝術性和感染性,潛移默化的讓人們對它的觀點達成一致。暗示通常都是具有一定目的的提示的,通過暗示來傳達一些隱藏在其中的觀點,通常暗示的語言都具有一定的刺激成分,能夠引起受暗示者的思考,慢慢領會暗示者進行暗示的含義,并且在心里達成共識。
(2)引發(fā)學生想象,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
其實生活中處處都充滿了暗示,教師將自己的想法隱藏在暗示的語言下,使得學生主動的去思考,去探索老師的真正意圖,使得學生的想象力得以培養(yǎng),這樣通過暗示就使的教師的教學方式變得多種多樣,使得教師變得更加有魅力,學生更加喜歡學習并更加喜歡去自主思考,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以提高。
(3)培養(yǎng)師生之間感情,縮小師生之間距離
暗示擁有一種主動無形的感染力,通過暗示可以拉近暗示者與受暗示者之間的距離,使得師生之間感情得以提升,
合理地運用一些藝術形式,可以有效地降低學生進行學習時候的緊張感和單調感,使得學生情緒的情緒得以調節(jié),使得課堂氣氛得以緩和。并且如果利用合適的音樂也可以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記憶力得以提高。使學生從“苦學”到“樂學”,但學習的效率卻得到了更快的提高。
總之,運用暗示教學法進行教學,可以充分發(fā)揮右腦的作用,使得左右腦同時使用,無意識與有意識進行有機的結合充分,發(fā)揮出學生的潛能,使學生高效學習,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是學生的性格更加活潑、開朗,心智更加健全。本文通過介紹暗示和潛能的意義、暗示教學的原理、暗示教育對學生潛能激發(fā)的功能、暗示教育的方法讓教師能夠更好地利用暗示教育,發(fā)揮學生潛能。
參考文獻
[1]馬麗靜.道德教育視域下的暗示教育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3.
[2]金天斌.學校暗示教育作用及系統(tǒng)構建[J].中國教育學刊,2010(03):87-89.
[3]孟憲平.暗示教育的理論與策略[J].山東教育科研,2002(04):55-56.
(作者單位:安陽市第三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