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發(fā)展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核心內容之一。馬克思的經濟學是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基礎之上的,資產階級正是其所追求的經濟發(fā)展的“普世價值論”,避而不談經濟學的階級性,認為所有人都能受益,其結果僅僅是將財富的積累建立在無產者的貧困基礎之上!這種“普世價值論”更加掩蓋了資產階級虛偽的丑陋性!馬克思的經濟理論既是革命的理論,也是經濟發(fā)展的理論.其經濟發(fā)展理論指的是人類勞動生產力的發(fā)展,以及人類自身的全面的發(fā)展。利益主體是廣大的無產階級勞動者。
關鍵詞:資本積累規(guī)律;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一般利潤率下降規(guī)律;費爾巴哈“人本唯物主義”;勞動異化
一、引言
經濟活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的基礎。經濟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核心內容之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包涵著豐富的經濟增長理論,馬克思的經濟學說是論證革命的學說,馬克思的經濟理論既是革命的理論,也是經濟發(fā)展的理論。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只是到最近一二百年來才漸漸落后了。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標志著中國的現(xiàn)代化和經濟發(fā)展進入了快車道。建國50多年來,總的來說,按照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我國的經濟與社會得到了較為全面、快速的發(fā)展。當前,我們必須看到,伴隨著經濟發(fā)展的同時是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環(huán)境日益惡化、低收入者與高收入者的矛盾進一步加??;而廣大勞動者不僅作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也要成為社會的主體即利益的主體者。社會發(fā)展經濟增長一定歸根結底要落實到最廣大人民即無產階級勞動者的利益上,這不僅僅是馬克思所極力倡導的,也是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所追求的根本目標。因此,重新審視馬克思關于經濟發(fā)展中勞動者主體利益的探討對于我們今天社會的長遠發(fā)展又有十分重大的價值和意義。
二、馬克思經濟發(fā)展理論中勞動者的主體性探討
(1)關于批判費爾巴哈的“人本唯物主義”
“費爾巴哈把宗教的本質歸結于人的本質。但是,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費爾巴哈不是對這種現(xiàn)實的本質進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1)撇開歷史的進程,孤立地觀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種抽象的-孤立的-人類個體。(2)所以,他只能把人類的本質理解為“類”,理解為一種內在的,無聲的,把許多個人純粹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的共同性。”
馬克思在哲學上批判了機械的,把人抽象為類的唯物主義哲學,真正提出了無產階級哲學觀——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實踐是人類改造自然的方式,真正奠定了人的主體地位。一切社會的演進都是解決人自身的矛盾的過程,包括人與自然(生產力)和人與人自身(生產關系)的矛盾。
(2)批判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的“勞動異化”
馬克思通過對他所處的資本主義時代的分析,認識到盡管資本主義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成就,但是并未使人類獲得實際的解放,反而使人類處于更為深刻的異化狀態(tài)。在《1844年經濟學一哲學手稿》中,馬克思提出了四種異化:
第一,從生產結果看,勞動者的勞動和他的勞動產品相異化。這一事實就是:“工人生產的財富越多,他的產品的力量和數(shù)量越大,他就越貧窮。工人創(chuàng)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變成廉價的商品?!钡诙瑥纳a過程來看,勞動者和他的勞動活動相異化。工人的“勞動不是自愿的勞動。而是被迫的強制勞動。因而,它不是滿足勞動需要,而是滿足勞動需要以外的需要的一種手段?!钡谌瑥娜说念惐举|上看,勞動者與他的類本質相異化。人的價值本應該在勞動、在改造世界過程中得到實現(xiàn),而“異化勞動把自我活動、自由活動貶低為手段,也就把人的類生 活變成維持人的肉體生存的手段”。第四,人與人關系的相異化?!斑@只能是由于產品屬于工人之外的另一個人。如果工人的活動對他本身來說是一種痛苦,那么,這種活動就必然給另一個人帶來享受和歡樂。”[1]
“勞動異化”的本質恰恰是對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的勞動者主體地位被泯滅的控訴并提出了理論基礎和哲學依據(jù),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最終會淪為機器的附庸、商品的附庸。
三、經濟發(fā)展應以勞動者為主體
馬克思在對經濟發(fā)展的研究的基礎上,對未來社會主義經濟增長和發(fā)展也進行了論述,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 指出,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后,要“并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在社會主義生產方式下,一方面,個人特別是勞動者成為生產資料的所有者和勞動產品的主人。不再受資本的奴役?!氨M管在其自發(fā)的、野蠻的、資本主義的形式中,也就是在工人為生產過程而存在,不是生產過程為工人而存在的那種形式中,是造成毀滅和奴役的禍根,但在適當?shù)臈l件下,必然會反過來轉變成人道的發(fā)展的源泉?!?另外聯(lián)合起來的個人成為社會生產與經濟發(fā)展過程的主人,他們自主地從事生產而不再受生產工具 與自發(fā)的生產過程的支配?!闭缭凇豆伯a黨宣言》中所闡述的那樣:“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lián)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條件?!?/p>
四、結語
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把“商品”、“價值”、“資本”和“利潤” 等等這些“資產階級財富”的增長,混同于“財富的一般增長”,就更談不上了解和懂得“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和趨勢即歷史唯物主義。資產階級正是其所追求的經濟發(fā)展的“普世價值論”,認為所有人都能受益,其結果僅僅是將財富的積累建立在無產者的貧困基礎之上!而馬克思明確表示經濟增長應該建立在以勞動者為核心的主體地位上。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已經明確提出了未來的方向:“共產黨人不屑于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布:他們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xiàn)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讓統(tǒng)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fā)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全世界無產者,聯(lián)合起來!”[2]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 <1844年經濟學一哲學手稿>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 <共產黨宣言>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作者簡介:王騰(1997-),男,山西運城人,中央民族大學2014級經濟學院經濟學系本科生。
李占梅(1997-),女,云南普洱人,中央民族大學2016級經濟學院經濟學系本科生。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