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形勢下民辦高校黨組織依托新媒體加強思政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新形勢下民辦高校黨組織依托新媒體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創(chuàng)新思路,為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形勢;民辦高校;黨組織;新媒體;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思路
一、新形勢下民辦高校黨組織依托新媒體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重大意義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求“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在新形勢下,隨著網絡化、信息化加速發(fā)展,民辦高校黨組織如何科學有效地依托新媒體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顯得更為重要。
二、新形勢下民辦高校黨組織依托新媒體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出問題
(1)思想認識不到位。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普遍存在著認識不夠的問題,工作往往以自上而下的文件、通知、簡報等形式出現,甚至對新媒體心存疑慮,害怕新媒體互動性太強,問題太多,輿論引導不好等情況發(fā)生。
(2)新舊媒體之間不能有效融合。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宣傳的傳統(tǒng)渠道主要是校報、宣傳欄、廣播站和電視臺等。校報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輿論宣傳的喉舌,但受時間的限制,“新聞”時常變成 “舊聞”,喪失了時效性。宣傳欄適合專題宣傳,但更換進程慢,設計制作成本高。有些民辦高校雖然開通了新媒體,但缺少有效融合,未能構建起技術先進、覆蓋廣泛的傳播格局,不能切實有效地將傳統(tǒng)媒體的品牌優(yōu)勢、專業(yè)優(yōu)勢、人才優(yōu)勢集中在一起,與新媒體的信息資源多元化、渠道多樣化、受眾廣泛、時效性和互動性強等密切結合。
(3)民辦高校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運用新媒體水平參差不齊?,F階段,許多民辦高?;鶎狱h組織對新媒體應用還停留在建立黨組織網站、黨員QQ群等相對簡單層次上,存在平臺功能定位不準確、欄目設置不科學、信息編發(fā)水平低、內容發(fā)布不及時等問題。有的新媒體平臺功能單一,基本上是黨員自由交流和自我學習。有的僅用于信息發(fā)布,既無內部黨務思政信息,也無網上課堂等重要內容。
(4)民辦高校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新媒體資源相對匱乏。新媒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重要作用是提供教育和學習內容,提高工作效能,但對于民辦高?;鶎狱h組織來說,受人手限制,許多新媒體平臺除發(fā)布自身信息外,僅限于師生個人交流,即便提供一些信息,也多是對原內容簡單復制或網站鏈接,缺乏有效整合和深度加工,學習功能不強、內容匱乏。上下級黨組織之間、平行黨組織之間平臺各自獨立,互動性差,難以體現黨組織有效領導和指導。
(5)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力量較弱。主要原因,一是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機構不健全,人員配備不齊。多是思政工作者身兼數職;二是相關人員往往忙于繁重的日常管理工作,忽視新媒體輿論宣傳操作技能的學習,快速反應與輿論引導的能力不足。三是理論水平不高,對黨的相關政策精神和宣傳理論,理解不深。
三、新形勢下民辦高校黨組織依托新媒體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思路
(1)要高度重視新媒體。要樹立“信息化是現代化的基礎”、互聯網是我們面臨的“最大變量”、“政治工作過不了網絡關就過不了政治關”的政治意識,根據互聯網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做好頂層設計,注重整體規(guī)劃,構建網絡平臺,整合各種資源,強化人才培養(yǎng),形成合力矩陣。
(2)整合新舊媒體,構建思想政治工作宣傳平臺。強化互聯網思維,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互聯網+”與“+互聯網”的關系。遵循思想政治發(fā)展規(guī)律、新興媒體發(fā)展規(guī)律、大學生成人成才規(guī)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優(yōu)勢互補、一體發(fā)展,推動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fā)展的現代傳播體系。
(3)擴大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養(yǎng)思想政治工作“把關人”,加強教育和培訓,不斷提高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媒介素養(yǎng)。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快速有效發(fā)展,不但要重視思想政治工作者數量,更要重視質量,更要注重培養(yǎng)思想政治工作“把關人”,引導輿論走向,即學生“意見領袖”,發(fā)揮思想政治工作者無法取代的作用,做好必要的“技術把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媒介素養(yǎng),培養(yǎng)造就一支既懂思想政治工作又懂網絡信息技術,政治素質好、業(yè)務能力強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者人才隊伍,提高其輿情監(jiān)測和引導社會輿論的能力。
(4)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平臺載體,建立網上網下聯動機制,共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實效。根據思想政治工作實際,明確新媒體平臺整體構建方案和技術措施,豐富平臺功能模塊、欄目設置、表現形式和信息資源,提高平臺權威性、嚴肅性和實用性,擴大平臺的影響力和輻射力。依托傳統(tǒng)思政,以網下教育為基礎,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和方式,將師生黨員、積極分子和普通學生的要求結合起來,統(tǒng)籌安排,組織實施。通過網上網下的協調聯動機制,共同致力于思政育人工作。
(5)加強監(jiān)管引導體系和制度建設,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危機應對機制。民辦高校要通過加強對校園網的管理,加大網絡安全的管理力度,盡快建立網絡傳播危機應對機制、信息溝通機制和信息接收反饋系統(tǒng),通過實行設立網絡平臺責任制、網絡使用實名制等,對新媒體信息傳播的渠道和途徑進行嚴格監(jiān)督與管理,從而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本文系遼寧何氏醫(yī)學院黨委書記王林松主持的2017年度遼寧省高校黨建研究一般課題《新形勢下民辦高校黨組織依托新媒體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課題號2017GXDJ-D011)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謝相勛,彭巧胤.試論新媒體視野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創(chuàng)新[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1).
[2]何家義.新媒體環(huán)境下構建大學生黨建網絡平臺的探索與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1(19).
作者簡介
高飛(1979-),女,漢,遼寧沈陽人,遼寧何氏醫(yī)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岳霖,萬芳,張冠如,遼寧何氏醫(yī)學院,講師,黨員教育方向
(作者單位:遼寧何氏醫(yī)學院)